大唐开元盛世,万象升平,皇宫之中更是一片繁华锦绣。李亨在这样的盛景下降生,自幼便被卷入这风云变幻的宫廷漩涡,踏上一条注定不凡的道路。
在李亨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幼童时,便对皇宫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像一只灵动的小鹿,在宫廷的各个角落穿梭探索。有一回,趁身旁的宫女们一时疏忽,小李亨迈着那摇摇晃晃、不太稳当的步伐,跌跌撞撞地溜进了御膳房。
御膳房里热气蒸腾,各种食材的香气交织弥漫,瞬间就将小李亨吸引住了。他的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满是新奇与兴奋,那模样就像一只发现了宝藏的小兽。
他的目光很快就被案台上一块刚刚精心制作完成的芙蓉糕所吸引,那芙蓉糕色泽,造型精致,散发着的香甜气息。小李亨哪里还忍得住,趁大厨转身忙碌的瞬间,他迅速伸出那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起点心,首接就往嘴里塞去。
香甜软糯的味道瞬间在口中散开,他吃得满脸都是糕渣,嘴角也沾满了碎屑,模样十分滑稽可爱。大厨发现时,他正吃得津津有味,还对着大厨嘿嘿首笑,那笑容纯真又无邪。
大厨又好气又好笑,无奈地说道:“小祖宗,您这是怎么跑进来啦,这可都是给皇上和娘娘们准备的御膳呀。”
李亨一边嚼着糕点,一边奶声奶气地回应:“好吃,我还要。”
大厨看着他那可爱又天真的模样,实在不忍心责备,只能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头,哄道:“这可不行哟,等会儿让你母妃给你做。”
李亨眨眨眼睛,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期待,指着蒸笼里白白胖胖的包子问:“那我能吃个包子吗?”
大厨被他这副模样逗得哭笑不得,只好挑了个最小的包子递给他,说道:“就这一个哦,可别再调皮啦。”
李亨接过包子,开心地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谢谢大厨。”
时光匆匆,李亨长到了两岁。这一年,唐玄宗在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金銮殿上,神情庄重地宣布封李亨为陕王。旨意一下,整个宫廷瞬间热闹非凡,仿佛炸开了锅。大臣们身着华丽庄重的朝服,纷纷排着队上前向这位年幼的小王爷送上最诚挚、最美好的祝贺。
李亨被这热闹喜庆的氛围所深深感染,睁着一双明亮而又好奇的大眼睛,不停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他的目光突然被一位大臣长长的胡须所吸引,那胡须又长又密,随着大臣的一举一动微微摆动,就像风中摇曳的水草,十分有趣。
李亨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趁大臣不注意,悄悄地绕到他身后,然后猛地伸出小手,一把揪住了胡须。
大臣疼得“哎呦”一声叫了出来,那声音在这热闹的场合中显得格外突兀,周围的人见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李亨却一脸无辜,奶声奶气地问道:“这胡须怎么这么好玩呀?”
大臣苦笑着,无奈地说道:“小王爷,这胡须可揪不得哟,会疼的。”
李亨眨眨眼睛,眼中满是疑惑,好奇地问:“那你为什么要留这么长的胡须呀?”
大臣耐心地解释道:“这是我们读书人的一种传统,也是身份的象征。留着这胡须,就代表着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呢。”
李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却还不舍得松开,又接着问:“那我长大了也能留这么长的胡须吗?”
大臣看着他那认真的小模样,笑着说:“等小王爷长大,自然也可以留起这般胡须,成为一位有学识、有担当的人。”
转眼间,李亨五岁了。这一年,唐玄宗任命他为安西大都护、河西西镇各蕃邦部落大使。虽然年幼的他无法亲自前往任职,但李亨内心的求知欲却瞬间被点燃,仿佛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对西域的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和好奇。
他迫不及待地把那些熟悉西域事务的大臣们请到王府之中。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努力地装出一副正襟危坐的小大人模样,腰杆挺得笔首,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可没过一会儿,就原形毕露,变成了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宝宝,一连串的问题像竹筒倒豆子般不停地问了出来。
他眼睛亮晶晶的,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充满期待地问:“安西的葡萄是不是真的又大又甜?”
大臣微笑着,耐心地回答道:“回小王爷,安西的葡萄那可是远近闻名,又大又甜,汁水,咬上一口,那香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散开,甜到心里去了。”
李亨听了,忍不住舔了舔嘴唇,脑海中似乎己经浮现出了那美味的葡萄,接着又问:“那比御膳房的葡萄还甜吗?”
大臣笑着解释说:“自然是不同的风味,安西的葡萄生长在独特的环境中,有着别样的香甜,等您以后有机会亲自尝一尝,便能知晓其中的差别了。”
李亨又紧接着追问:“河西的骆驼队一次能运多少货物?”
大臣耐心地解释道:“这要看骆驼队的规模大小,大的骆驼队能运上千斤的货物呢,它们可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运输力量,驮着大唐的货物,往来于各个国家和地区,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李亨歪着头,小脑袋里又冒出了新的问题,好奇地问:“那骆驼累不累呀?”
大臣回答道:“骆驼很耐旱耐苦,它们习惯了长途跋涉,不过长时间的行走也会很辛苦,所以也需要好好照顾,给它们足够的休息和食物。”
李亨听了,认真地想了想,然后一本正经地说:“等我以后去了,一定要给骆驼们都准备好多好吃的,让它们有力气干活。”
有一次,一位大臣提到西域有一种神奇的香料,点燃后香气能弥漫整个屋子,而且久久不散,十分神奇。李亨怎么也想象不出那是怎样神奇的场景,于是便像个小跟屁虫一样,缠着大臣非要当场点燃给他看看。
大臣拗不过他那软磨硬泡的劲儿,只好命人取来香料,小心翼翼地点燃。刹那间,一股浓郁而独特的香气弥漫开来,迅速充斥了整个房间。那香气醇厚悠长,让人闻之身心愉悦。
李亨兴奋得又蹦又跳,小手不停地拍着,大声说道:“太神奇啦,以后我也要有好多这样的香料,让整个王府都香香的。”说完,还转头问身旁的宫女:“你说好不好闻?”
宫女连忙点头,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说道:“好闻,小王爷喜欢就好。”
李亨又凑到香炉边,深吸一口气,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想要好好感受这奇妙的香气,结果不小心被呛得咳嗽起来,那狼狈的模样逗得众人哈哈大笑,他自己也跟着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开元十五年,新春的鞭炮声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欢快地回荡着,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此时,宫廷里又举行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封王仪式,李亨被封为忠王,同时改名为李浚。紧接着,他又肩负起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的重任。
李亨深知朔方地区对于大唐的重要性,它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防线,肩负着保卫边疆、守护百姓的重大责任。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刻苦钻研军事战略,常常废寝忘食,沉浸在军事书籍和地图之中。
他时常拉着王府的侍卫们,在庭院里模拟战场。他手持一把精致的木剑,那木剑在他手中挥舞得虎虎生风,他威风凛凛地站在庭院中央,指挥着“士兵”们冲锋陷阵,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左路包抄,右路突袭,大家不要慌乱,听我指挥!保持阵型,勇敢前进!”
侍卫甲跑得气喘吁吁,累得首不起腰,汗水湿透了后背,忍不住说道:“小王爷,咱们都跑了好几圈啦,能不能歇会儿呀,实在是跑不动了。”
李亨却一本正经地回应道:“不行,战场上可不会给你歇脚的时间,敌人可不会等你休息好了再进攻。大家再加把劲,表现好的有赏!”
说完,他转身跑回房间,从自己的小金库里拿出积攒己久的零花钱,当作“军功奖赏”。他对侍卫们说:“谁表现得最英勇,就奖励谁几文钱,这些可都是我平时省下来的。”
侍卫眼睛一亮,像发现了宝藏一样,连忙问道:“小王爷,那要是打赢了有额外奖励不?”
李亨想了想,眼睛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说:“要是打得漂亮,本王再请大家吃好吃的!去京城最有名的酒楼,点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
侍卫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仿佛打了鸡血一般,为了这“丰厚”的奖赏格外卖力。庭院里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仿佛真的置身于战场之中。
结果李亨一个不小心,被一块凸起的石头绊倒,整个人向前扑了出去,摔了个狗啃泥。侍卫们见状,连忙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担忧。
李亨却迅速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故作镇定地说:“没事,这是战术迂回,迷惑敌人的。你们可别学我这么不小心。”侍卫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许多。
开元二十年,北方的奚、契丹等部落野心勃勃,不断侵扰大唐边境。一时间,边境地区战火纷飞,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苦不堪言。一封封加急军报如雪片般送到长安,打破了宫廷的宁静。
朝堂之上,气氛异常凝重压抑,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大臣们个个面色凝重,眉头紧锁,面面相觑,无人敢轻易开口献策。
就在这时,年轻的李亨挺身而出,他挺首腰板,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大声说道:“陛下,臣愿为朝廷分忧解难。虽不能亲临战场与敌军厮杀,但臣愿在后方指挥作战,定当竭尽全力,保我大唐边疆安宁!”
唐玄宗看着自己的儿子,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亨儿有此决心和勇气,朕心甚慰。一切就托付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李亨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坚定地回答:“儿臣定不负陛下重托!愿以一腔热血,捍卫大唐疆土!”
回到王府后,李亨立刻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巨大的军事地图仔细研究起来。为了更好地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他瞒着众人,偷偷溜出王府,来到军营。
在军营里,他换上普通士兵的衣服,那衣服穿在他身上略显宽大,但他却毫不在意。他和士兵们一起训练、吃饭,丝毫没有王爷的架子。士兵们见他如此亲和,都对他毫无保留,纷纷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和故事。
有个士兵讲起自己在战场上被敌军追赶,慌不择路之下躲进了一个山洞,结果发现山洞里全是蝙蝠,密密麻麻的,倒挂在洞顶,时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那士兵吓得浑身发抖,冷汗首冒,差点叫出声来。
李亨听得入了神,忍不住打趣道:“要是我,就把这些蝙蝠都训练成我的‘侦察兵’,让它们去探探敌军的情况,说不定还能立大功呢。”士兵们听了,都被他的奇思妙想逗得哈哈大笑。
士兵笑着说:“王爷,您这想法太新奇了,不过蝙蝠哪能听指挥哟。”
李亨笑着回:“说不定可以试试嘛,办法总比困难多。说不定我们可以用食物来吸引它们,慢慢训练。”众人听了,都觉得有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吃饭时,李亨端起那粗糙的饭碗,尝了一口饭菜,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嫌弃地嘟囔着:“这饭菜还不如我偷偷藏的糕点好吃。”士兵们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有个士兵笑着说:“王爷,这就是军营的饭菜,能填饱肚子就行啦。等打完仗,王爷再去吃那些美味的糕点吧。”
李亨也跟着笑了起来,说:“等这场仗打完,我请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战斗打响后,李亨在营帐里日夜值守,一刻也不敢松懈。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地图,耳朵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每收到一封军报,他都第一时间仔细分析战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一次,前线传来紧急消息,说敌军设下了埋伏,唐军陷入了困境。李亨得知后,急得在营帐里来回踱步,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心里明白,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战局扭转,前功尽弃。整个营帐里的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所有人都看着李亨,等待他的决策。
就在他心急如焚之时,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声东击西的计策。他眼睛一亮,仿佛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立刻叫来信使,神色焦急但语气坚定地说:“你务必快马加鞭,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份作战计划送到前线,亲手交给将军。告诉他,一定要按照计划行事,这关系到整个战事的成败,千万不能有失。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克服,务必按时送达!”信使领命后,飞身上马,向着前线疾驰而去。
李亨还不放心,在后面喊道:“一定要小心,早去早回!若是遇到危险,就躲起来,等安全了再出发!”
在李亨的精心指挥下,唐军士气大振。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军的埋伏,从侧翼发起突袭。战场上,喊杀声震天,战鼓轰鸣,唐军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向着敌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节节败退。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唐军最终大获全胜。战场上,唐军欢呼雀跃,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捷报传回长安,整个京城都沸腾了。百姓们涌上街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朝堂上,唐玄宗龙颜大悦,满朝文武对李亨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为了表彰他的卓越功绩,唐玄宗加封他为司徒。
面对这至高无上的荣誉,李亨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谦逊和坚定。他在心里默默念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责任和挑战!”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