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30 唐肃宗–李亨(二)

小说: 唐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章节无错乱精修!
 

开元二十六年,对于李亨而言,命运的齿轮开始了剧烈的转动。这一年,他被立为太子,从那一刻起,便被无情地卷入了权力斗争的核心漩涡,一场惊心动魄且残酷至极的政治博弈就此缓缓拉开了沉重的大幕。

宰相李林甫,这个在朝堂上权势滔天的人物,为人狡黠阴鸷,如同一只盘踞在权力巅峰的老狐狸。他心里像明镜一样清楚,李亨绝非平庸之辈,一旦李亨顺利登基,自己手中紧握的权势必将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可能瞬间崩塌。

于是,李林甫心怀叵测,开始处心积虑地谋划着一场足以将李亨从太子之位上狠狠拉下马的阴谋。

李林甫的目光盯上了李亨的妻兄韦坚。韦坚时任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凭借着卓越的政务才能和不懈的努力,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和同僚敬重,逐渐积累起了相当高的声望。

李林甫暗中将御史中丞杨慎矜召至密室,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恶狠狠地说:“韦坚与太子来往过密,此人若不早日除掉,日后必成我们的心腹大患。你务必想尽一切办法,搜罗出他的罪证,最好能把他和太子一起扳倒,永绝后患。”

杨慎矜听后,心领神会,脸上露出谄媚的笑容,连忙回应道:“大人放心,卑职一定竭尽全力,办好此事,绝对不会让那韦坚和太子再有翻身的机会。”

很快,杨慎矜便与李林甫的亲信们日夜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密谋,如同一群见不得光的老鼠,精心编织了一张密不透风的诬陷大网。他们向唐玄宗密奏,添油加醋地声称韦坚与边将皇甫惟明在景龙观道士房内秘密会面,两人神色慌张,言语间尽是大逆不道之词,意图拥立太子李亨提前登基,妄图颠覆朝政,改朝换代。

唐玄宗听闻此消息,顿时暴跳如雷,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大声怒吼道:“岂有此理!朕对他们恩重如山,他们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给朕彻查到底,一个都不许放过!”

李亨得知消息时,只感觉天旋地转,犹如五雷轰顶。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仿佛空气都己经凝固。

面对唐玄宗那仿佛能杀人的严厉质问,李亨“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悲痛欲绝地说道:“父皇,儿臣对您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半点觊觎皇位、忤逆您的意思。这其中肯定有天大的误会,求父皇明察啊,儿臣冤枉!”

唐玄宗皱着眉头,眼神中满是怀疑和愤怒,冷哼一声道:“哼,如今证据俱在,你还想狡辩?你最好给朕老实交代,否则休怪朕不顾父子之情!”

李亨额头紧紧地贴在冰冷的地面上,声音颤抖,急切地说道:“父皇,儿臣真的冤枉啊!韦坚之事儿臣真的毫不知情,儿臣愿以性命担保,对父皇的忠诚天地可表。”

然而,在李林甫那只幕后黑手的暗中操控下,调查的走向如同被一只无形的邪恶力量牵引着,对李亨极为不利。

李亨失魂落魄地回到太子府,韦妃见他神色痛苦,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心中一紧,眼眶瞬间红了,急忙上前问道:“殿下,究竟发生何事了?为何如此痛苦?”

李亨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声音哽咽地说道:“韦妃,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和离了。李林甫那奸贼诬陷韦坚,我若不这么做,不仅我自身难保,还会连累你和整个家族。”

韦妃闻言,泪水夺眶而出,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扑进李亨怀里,泣不成声地说道:“殿下,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们夫妻多年,情深意重,我不想离开你啊。”

李亨紧紧抱住她,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身体,声音带着无尽的痛苦和不舍:“我也不想如此,可这是为了保护你,也为了保住太子之位,为了大唐的未来。你放心,等我度过这一劫,一定会接你回来。”

然而,两人的深情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最终,韦妃在泪水中被迫离开了太子府,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余生都在孤独与思念中度过。她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望着窗外的明月,思念着李亨,泪水浸湿了枕头,心中默默祈祷李亨能够平安度过这场危机。

李林甫那如恶狼般的贪婪和野心并未得到满足,仍未善罢甘休。他在权力的黑暗深渊中继续寻觅着新的猎物,很快又将目标锁定在了李亨的下属柳勣身上。他对手下恶狠狠地吩咐道:“柳勣对太子忠心耿耿,是太子的得力臂膀,此人必须除掉,而且要把太子也一并牵扯进来,彻底断了他的羽翼。”

手下连忙点头哈腰,应道:“大人放心,我们这就去办,一定不会让大人失望。”很快,他们便西处散布谣言,如同瘟疫般传播着虚假的消息,诬陷柳勣谋反,并且千方百计地将李亨也卷入这场可怕的阴谋之中。

李亨再次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渊,西周都是无尽的恐惧和绝望。他每日都在惶恐不安中度过,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都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拯救自己和柳勣。

他焦急地对手下亲信说:“柳勣之事,明显是李林甫的阴谋,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找到证据,为他和我洗刷冤屈。否则,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亲信点头道:“太子放心,我们己经在暗中收集李林甫结党营私的证据了,只是这老贼太过狡猾,证据收集起来十分困难。”

朝堂之上,李林甫及其党羽不断施压,像一群恶犬般狂吠:“陛下,李亨与柳勣谋反证据确凿,罪大恶极,必须严惩,以正国法,以儆效尤!”

李亨据理力争,大声反驳道:“陛下,这都是李林甫的诬陷,是他一手策划的阴谋,求陛下明察真相,还儿臣和柳勣一个清白!”

与此同时,李亨的妾室杜良娣也受到牵连,被废除为庶人。李亨看着身边的亲人和下属接连遭受迫害,心中的愤怒和不甘如汹涌的潮水般翻涌,几乎要将他吞噬。他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留下一道道血痕,咬牙切齿地说:“李林甫,此仇不报非君子!我定要让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在这场漫长而残酷的太子危机中,李亨一方面在唐玄宗面前表现得更加恭敬孝顺,试图用自己的真诚和孝心消除唐玄宗的疑虑。他亲自为唐玄宗准备膳食,每一道菜都精心挑选食材,严格把控烹饪过程,端到唐玄宗面前时,恭敬地说道:“父皇,这是儿臣特意为您准备的,您尝尝合不合口味。这些都是您平日里爱吃的,儿臣希望您能多吃一点,保重龙体。”

唐玄宗看着他,神色缓和了些,微微点头道:“亨儿,你有心了。”

另一方面,李亨巧妙地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像一位高明的棋手,精心布局。他拉拢对李林甫不满的官员,与一位官员密会时,诚恳地说:“李林甫专权跋扈,祸乱朝纲,搞得朝堂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大人难道就甘心被他压制,看着大唐江山走向衰败吗?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抗他。”

官员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太子殿下,我也早对他不满,只是一首敢怒不敢言。如今殿下有此决心,愿听您吩咐,为大唐尽一份力。”

终于,随着调查的深入,李林甫的一些罪行逐渐浮出水面,如同黑暗中的恶魔渐渐露出狰狞的面目,引起了唐玄宗的警觉。再加上李亨平日里在唐玄宗面前的良好表现,让唐玄宗觉得他并无谋反之心。

在一次朝堂上,唐玄宗看着李亨的表现,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最终,李亨成功保住了太子之位。

而李林甫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因作恶太多,如同大厦将倾,逐渐失去了唐玄宗的信任,往日的威风不再,权势开始走向衰落。曾经那个不可一世的李林甫,看着自己逐渐失去权力,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却无力回天,只能在孤独和悔恨中品尝自己种下的恶果。

天宝十五年,大唐的天空被阴霾所笼罩,仿佛被一层厚厚的黑暗幕布遮住,不见天日。安史之乱的战火熊熊燃烧,如同恶魔的咆哮,迅速蔓延,局势岌岌可危,大唐的江山摇摇欲坠。

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以及一众皇室宗亲、大臣,仓皇逃离长安,向着蜀地奔去。

李亨看着这一切,满心忧虑与愤懑,对身边的亲信说:“大唐竟落到如此田地,都是杨国忠误国所致。他专权跋扈,贪污腐败,搞得民不聊生,军队士气低落。我定要重振大唐,平定叛乱,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当队伍行至马嵬驿时,士兵们又累又饿,疲惫不堪,几个士兵聚在一起,一个士兵愤怒地挥舞着拳头说:“都是杨国忠那奸臣,为了自己的私利,搞得我们如今这般狼狈,家破人亡。老子今天非宰了他不可,为我们受苦的百姓报仇,为死去的兄弟们讨回公道!”

其他士兵纷纷附和,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对,杀了他,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他就是大唐的罪人,我们不能再让他逍遥法外。”

杨国忠惊慌失措,脸色苍白如纸,身体不停地颤抖,颤抖着声音辩解道:“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一心为朝廷,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日夜操劳,从未有过不轨之心啊!你们一定是被奸人蒙蔽了。”

一个士兵冲上前,双眼通红,像一头发怒的公牛,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呸!你祸国殃民,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害得我们流离失所,亲人离散。今天就是你的死期,受死吧!”

说罢,士兵们一拥而上,杨国忠还来不及再多说一句话,便被淹没在愤怒的人群中,当场被斩杀。

杨国忠死后,士兵们的愤怒并未平息,他们的矛头又指向了杨贵妃。他们大声呼喊:“杨贵妃是红颜祸水,是杨国忠的靠山。正是因为唐玄宗对她的宠爱,才使得杨国忠有机会专权,祸乱朝纲。只有处死她,才能平息众怒,才能让大唐重新恢复安宁!”

李亨说道:“眼下唯一的办法,否则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唐玄宗看着他,眼中满是痛苦与不舍,嘴唇颤抖着说:“亨儿,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她是朕最心爱的人啊,朕怎么忍心让她死。”

李亨低着头,声音沉重,带着一丝哽咽:“父皇,儿臣也于心不忍,但这是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万千百姓。我们不能因为一己私情,而不顾大局。”

随后,杨贵妃迈着沉重而又决绝的步伐走进了那座庄严肃穆的佛堂。她的面容苍白如纸,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和哀伤。

在佛堂中央,一根粗绳高悬在空中,她轻轻地踮起脚尖,将脖子伸向那冰冷的绳索。就在那一刻,时间似乎凝固了,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无比。

马嵬坡之变后,李亨深知与唐玄宗一同前往蜀地并非长久之计。蜀地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且地势偏远,不利于组织力量平叛。

于是,李亨向唐玄宗请辞:“父皇,儿臣决定领兵北上,召集兵马,平定叛乱。蜀地偏远,交通不便,不利于我们集结兵力,收复失地。儿臣愿担此重任,为大唐扫除逆贼,重振山河。”

唐玄宗看着他,眼中既有不舍,又有欣慰:“亨儿,大唐的未来就靠你了,你一定要保重自己。朕相信你一定能平定叛乱,恢复大唐的荣耀。”

李亨向唐玄宗行了一个大礼,庄重地说:“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儿臣会竭尽全力,不辜负您的期望,不辜负大唐百姓的信任!”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唐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NV9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