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酒店房间,林珑连水都不喝一口,就数起了钞票。她这可不是财迷,主要是她的好奇心作祟。
林珑:“巴山,你知道今天晚上你挣了多少钱吗?”
巴山:“多少?”
林珑:“够在酒店的餐厅里买两瓶XO了。”
巴山:“你是说有五千块钱?”
林珑:“嗯!”
巴山:“这也太夸张了!”
巴山有点懵逼。
林珑:“巴山,你是不知道刚才有多少人在听你吹笛子,刚才我专门走上街边一家商店的二楼往下面看,那些人足足站满了半条街。”
巴山:“那你听着笛声时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林珑:“你吹欢快的曲子时,让我很想跳舞,可惜我不会跳舞,吹抒情的曲子时,让我很想飞,可惜我也飞不起来。反正只要你一吹响笛子,我耳朵里就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感觉自己心里面所想的东西,会随着你的笛声流动,不停不停地流。很舒爽!很迷醉!”
现在巴山的精神力是5级,林珑的描述就是5级精神力“攻击”的效果了,己经可以唤起听众手舞足蹈的情绪。接下来的效果会是怎么样,会不会真的像《碧海潮生曲》那样,让人不自觉地手舞足踏?
巴山:“那这五千块钱,咱们是不是该买两瓶XO庆祝一下?”
林珑:“你挣钱挣得那么辛苦,我数钱数得那么辛苦,两瓶XO一喝,这些钱就没了,会让我觉得心疼。”
巴山:“所以呢?”
林珑:“咱们吃烧烤喝啤酒就行了。”
厦门的夜晚带着丝丝微风,轻柔地拂过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在一条热闹的街道上,一家烧烤店散发着的香气和温暖的灯光。
店内,一对年轻的情侣相对而坐。巴山身着简单的白色 T 恤和牛仔裤,头发微微有些凌乱,却更显随性自然。林珑则是穿着一条淡蓝色的碎花连衣裙,长发披肩,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期待。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海鲜烧烤。红彤彤的烤虾散发着的香气,虾肉紧实,仿佛还带着大海的味道。烤螃蟹外壳金黄,蟹肉鲜嫩多汁,轻轻掰开,那鲜美的滋味让人垂涎欲滴。还有烤扇贝,粉丝缠绕着贝肉,上面点缀着蒜蓉和葱花,在灯光下闪烁着的光泽。旁边还放着几瓶冰镇啤酒,瓶身上挂着晶莹的水珠。
巴山拿起一瓶啤酒,轻轻撬开瓶盖,递给林珑。林珑接过啤酒,微微抿了一口,凉爽的感觉瞬间在口中散开。巴山也拿起自己的啤酒,和林珑轻轻碰了一下杯,“Cheers!”两人相视一笑。
巴山细心地拿起一只烤虾,剥去外壳,递到林珑嘴边。林珑微微张开嘴,轻轻咬下一口虾肉,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好鲜呀!”林珑笑着说。巴山看着她满足的表情,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两人一边品尝着美味的海鲜烧烤,一边轻声交谈着。林珑讲述着白天在海边捡贝壳的趣事,说起在海边看到的美丽日落,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如同梦幻般的画卷,还拿出了自己在街头小店发现的可爱小饰品。巴山则分享着自己在海里游泳时的趣事,被海浪拍打的刺激感让他兴奋不己,还有自己在沙滩上踢足球的欢乐瞬间。
两人的笑声在烧烤店内回荡,如同夏日里最动听的旋律。
林珑很喜欢鼓浪屿的宁静与悠然,这一天上午,两人又是来到了鼓浪屿游玩。
沿着古老的石板路前行,道路两旁是风格各异的老建筑,它们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红墙白瓦,雕花的窗户,古旧的门廊,无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漫步在小巷中,时不时能听到悠扬的钢琴声从某座小楼中飘出。鼓浪屿,这座有着“钢琴之岛”美誉的地方,音乐似乎己经融入了每一寸空气。闭上眼睛,静静聆听,那美妙的旋律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田,让人陶醉其中。
岛上绿树成荫,高大的榕树垂下万千丝绦,为行人带来一片清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如同梦幻般美丽。在这样的林荫道上漫步,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
转了一个多小时,巴山忽然听到了手风琴的声音。放眼望去,不远处的一棵榕树下,正有一对老年男女在弹琴唱歌。站着拉手风琴的是个女人,男人则是坐在一把藤椅上,一边拨弄着吉他一边在唱歌,唱的是苏联老歌《喀秋莎》。
男人的唱功不算好,但巴山觉得他那沙哑的歌声反而吸引人,于是两人就驻足听了起来。
《喀秋莎》这首歌曲首先描绘了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这样的歌词为听众呈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场景,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季节和环境之中。
同时,歌词围绕着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去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展开。她歌唱着心爱的人儿,藏着爱人的书信,通过喀秋莎的视角,表达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的情感和牵挂,使歌曲既有浪漫的爱情元素,又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歌曲采用的是2/4拍,这是进行曲常用的拍子,节奏明快、简捷,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力量的感觉。这种节奏使得歌曲易于传唱,也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让听众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跟着节奏摇摆。
在旋律方面,它朴实、流畅,没有过多复杂的音乐技巧和华丽的装饰,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旋律中常常出现一些重复的段落和音符,增强了歌曲的记忆点,让人听过之后难以忘怀。
《喀秋莎》首先是一首爱情歌曲,它展现了喀秋莎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和坚定的爱情。这种纯真的爱情在战争的背景下显得更加珍贵和动人,让人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力量。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这首歌成为了爱国主义的象征。它激励着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家园而英勇奋斗,将个人的爱情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战士们在战场上听到这首歌,会更加坚定他们保卫祖国的信念和决心。
男人一曲唱完,巴山和林珑都给他掌起了掌。男人和女人都向着巴山两人点头致谢。
男人的跟前还放着一个吉他盒子,里面有一些零散的钞票。很明显,这两个男女现在的行为是在卖艺,于是巴山在那个吉他盒子里放下了一张五十块钱的钞票。
“大叔,来一首《山楂树》!”
巴山冲着男人喊了一句,他这是要点歌。
“好!”
男人说了一声好之后,又看了看女人,女人点点头之后,他就停了下来,静等女人的手风琴前奏的响起。
《山楂树》这首歌以一个姑娘的视角展开,描述了她面对两个优秀青年——钳工和铁匠的爱慕,陷入了难以取舍的境地。这种“三角恋”的主题在世界歌坛的爱情歌曲中并不多见,使歌曲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姑娘将内心的纠结与困惑通过对山楂树的倾诉表达出来,展现了纯真年代里爱情的复杂与微妙。
歌曲在整体的情感基调上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惆怅。如歌词中“秋天大雁的歌声己消失在远方,大地己经盖上了一片白霜。但是在这条崎岖的山间小路上,我们3人到如今还徘徊在树旁”,描绘出了一种迷茫、彷徨的氛围,让听众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姑娘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这首歌的旋律悠扬潺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节奏明快流畅,既有着青春的活力,又不失优雅的气质。整首歌曲的曲调仿佛一条流淌的河流,将听众带入到那个充满故事的场景之中。
歌曲带有浓郁的乌拉尔风情,具有俄罗斯音乐的典型特点。这种独特的民族风格为歌曲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黄昏时的工厂、奔驰的列车、灯火辉煌的车窗以及茂密的山楂树等场景,为听众构建了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画面,使人们能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
山楂树在歌曲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爱情的象征。它见证了姑娘的爱情困惑,也承载着她对爱情的期待和向往。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歌曲的意境更加深远,引发了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男人又一曲唱完,巴山和林珑以及周围的观众,都鼓起了掌,男人和女人又是点头致谢。
听了两首歌,巴山就拉着林珑离开了,身后继续传来另一首苏联歌曲的声音,仔细一听,是那首经典的《小路》。
来到海边,一望无际的大海展现在眼前。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泛起白色的浪花。海风拂面,带着淡淡的咸味,让人神清气爽。远处,几艘渔船在海面上缓缓行驶,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感。
两人找了一块礁石坐下,静静地看着大海,思绪也渐渐飘远。在这个夏天,在鼓浪屿,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只有古老的建筑、悠扬的音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O88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