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细碎的星光还在墨蓝色的天空中闪烁,白清歌便带着精心准备的卤味,登上了李大叔那辆熟悉的牛车。
牛车上的木板,散发着陈旧的气息,随着牛车“吱呀吱呀”地摇晃,白清歌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既期待又紧张。
她轻轻抚摸着,身旁装满卤味的竹篮,像是在安抚自己,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清歌,别紧张,你这手艺肯定行!”
李大叔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笑着安慰道。
白清歌感激地笑了笑:“李大叔,多亏您帮忙,要是没有您这牛车,我还真不知道咋办呢。”
一路上,凉爽的晨风吹过,带来一丝泥土和青草的香气,却丝毫掩盖不住,白清歌竹篮里卤味的浓郁香味。
到了镇上的集市,白清歌找了个显眼的位置,摆好摊位。
她刚把卤味摆放整齐,一阵微风拂过,浓郁醇厚的卤香瞬间飘散开来。
不一会儿,一个挑着扁担的大叔被香味吸引,踱步过来,使劲吸了吸鼻子,满脸好奇:“姑娘,你这卖的啥呀?
咋这么香!”
大叔说着,把扁担靠在一旁,眼睛首勾勾地盯着竹篮里的卤猪下水。
白清歌连忙笑着回应:“大叔,我这卖的是卤猪下水,自家做的,干净又美味,您尝尝?”
说着,递上一块试吃的卤猪下水。
大叔接过,咬了一口,眼睛一下子亮了:“嗯!
这味道,绝了!
给我来十块!”
大叔一边嚼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脸上满是满足。
“好嘞!”
白清歌高兴地应着,手脚麻利地拿起油纸,将卤猪下水一块块包好,再用麻绳系紧,递给大叔。
这时,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也凑了过来,笑着问:“姑娘,这卤猪下水,孩子能吃吗?”
妇人轻轻拍着,怀里的孩子,眼中满是关切。
白清歌耐心解释:“大嫂,这卤味不辣,炖得也软烂,孩子能吃的。
您要是担心,我给您切小块些。”
妇人点点头:“行,那给我来五块。
我家孩子鼻子可灵了,大老远就闻到香味,吵着要来。”
妇人说着,轻轻刮了刮孩子的鼻子,孩子咯咯地笑了起来。
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然而,人群里也有质疑的声音。
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年轻人皱着眉头,满脸嫌弃地说道:“这么有味儿的东西谁吃啊?
看着就没胃口。”
白清歌听到后,不慌不忙,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小哥,您先别急着下定论,要不尝一块试试?
我家的卤猪下水,处理得干干净净,味道也独特,说不定合您口味呢。”
说着,白清歌就递上一块卤猪下水。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过去,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小口。
刹那间,他脸上嫌弃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讶与满足:“咦?
还真不错,这味道,香而不腻!”
一旁,几个衣着朴素,一看就是家境不太宽裕的百姓,被香味吸引,却又有些踌躇。
白清歌见状,主动说道:“几位叔伯,婶子,要不也尝尝?
不要钱的。”
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伯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姑娘,这……能行吗?”
白清歌笑着把卤猪下水递过去:“大伯,您放心尝!”
大伯尝了之后,连连点头:“姑娘,你这手艺可真好!
就是我们家里吃不起肉,不然肯定多买点。”
白清歌心里一暖,说道:“大伯,您要是喜欢,以后我也会准备些价格实惠的小份卤味,您时不时来解解馋。”
这时,一位穿着绸缎衣衫,一看就是家境富裕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扫了一眼摊位上的卤味,说道:“给我来二十块,再挑些精瘦肉多的。”
白清歌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挑选、打包,还细心地多放了些卤汁。
一个时辰悄然过去,竹篮里的卤猪下水竟全卖光了。
白清歌看着空荡荡的竹篮和兜里,沉甸甸的铜板,心里满是欢喜。
她决定趁热打铁,去肉铺再买点卤下水,还有排骨,打算丰富一下卤味种类。
来到肉铺,肉铺老板老远就打招呼:“姑娘,又来买肉啦?
今天咋买这么多?”
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放下手中的砍刀,用围裙擦了擦手。
白清歌笑着说:“老板,我把卤猪下水拿去集市卖,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这不来多买点,再买点排骨。”
老板一边切肉,一边好奇地问:“你这卤味有啥秘方啊?
这么多人喜欢。”
白清歌神秘一笑:“就是多花些心思,选好食材,慢慢炖煮。
老板,你这肉好,我卤出来味道才好呢。”
老板听了,笑得眼睛眯成缝:“就你嘴甜!
给你算便宜点,以后多来照顾我生意。”
老板说着,手脚麻利地称好肉,递给白清歌。
买好肉,白清歌满心期待地准备回家。
她坐在牛车上,脑海里全是今天的热闹场景,想着明天要做更多卤味,还琢磨着再添些新花样。
回到家,孩子们一拥而上。
“娘亲,你可算回来啦!
今天卖得咋样?”
楚瑶满脸期待地问。
白清歌笑着把铜板拿出来:“都卖光啦!
明天娘亲再做些别的卤味,肯定也能卖得好。”
楚轩拉着白清歌的手:“娘亲,我也想帮忙。”
白清歌摸了摸她的头:“好,轩轩帮娘亲准备香料。”
白清歌立刻,投入忙碌的准备工作,她把新买的猪下水仔细清洗,每一处褶皱都不放过,首到水变得清澈。
接着,她又将排骨洗净,切成均匀的小段。
在准备香料时,楚轩在一旁认真帮忙,把花椒、八角、桂皮等一一摆放好。
“娘亲,这个放多少?”
楚轩拿着一小包香叶问道。
“放一小撮就行,轩轩真乖,帮了娘亲大忙。”
白清歌笑着回答。
白清歌在灶台上支起大锅,倒入清水,放入香料、酱油、盐、糖等调料,用勺子搅拌均匀。
楚瑶也跑来帮忙烧火,他小心翼翼地往灶里添柴,眼睛紧紧盯着火苗。
“娘亲,火够大不?”
楚瑶回头问道。
“够啦,瑶瑶真棒。”
白清歌鼓励道。
水烧开后,白清歌先把猪下水放入锅中,炖煮了一会儿,又放入排骨。
随着时间的推移,浓郁的卤香再次弥漫开来,整个院子都沉浸在这的香气中。
隔壁王婶子家,王婶子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突然闻到香味,停下手中动作。
“这啥味儿啊?
天天这么香,也不知道白清歌咋捣鼓的。”
王婶子自言自语道。
王婶子的男人,在一旁抽着旱烟:“你管人家呢,做好自己的事。”
王婶子却来了兴致:“我就是好奇,她一个人带三个孩子,还能天天吃肉,这卖卤味真这么挣钱?”
第二天,白清歌带着更多卤味来到集市,不仅有卤猪下水、卤排骨,还新增了卤鸡蛋。
刚摆好摊位,就有老顾客围过来。
“姑娘,今天有新东西啊!”
之前的挑担大叔说道。
“是啊,大叔,尝尝卤排骨和卤鸡蛋。”
白清歌热情推荐。
大叔尝了一块卤排骨:“这味道,比昨天还绝!
给我来十块排骨,再拿五个卤鸡蛋。”
一位年轻姑娘走过,问道:“这卤鸡蛋咋卖?”
“两文钱三个,姑娘买点尝尝。”
白清歌笑着说。
姑娘犹豫了一下:“给我来三个,看着挺新鲜。”
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多,白清歌的摊位前热闹非凡。
有人一边吃一边称赞,有人好奇询问做法,还有人打听下次还会有啥新卤味。
“姑娘,你这卤味太好吃了,有啥秘诀?”
一位大娘问道。
白清歌笑着回答:“就是用心做,选好食材,慢慢卤。”
一个时辰过去,卤味又被抢购一空。
白清歌数着铜板,心中满是成就感。
她决定扩大生意,再买点香料和食材,还打算做些卤豆干。
来到香料铺,老板笑着打招呼:“姑娘,又来啦!
今天要多点啥?”
“老板,给我多点花椒、八角,再来些桂皮。”
白清歌说道。
“行嘞,看你生意这么好,给你便宜点。”
老板手脚麻利地称好香料。
接着,白清歌又去买了黄豆,准备回家做卤豆干。
回到家,她立刻开始泡黄豆,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晚餐。
晚餐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简单却温馨的饭菜。
“娘亲,你做的卤味越来越好吃,以后肯定能挣大钱。”
楚悦说道。
白清歌笑着说:“都是你们帮娘亲,没有你们,娘亲可做不了这么多。”
饭后,白清歌开始研究卤豆干的做法。
她把泡好的黄豆磨成豆浆,再做成豆腐,切成小块。
然后放入卤汁中炖煮,不一会儿,卤豆干的香味也飘散出来。
第三天,白清歌带着卤豆干和其他卤味来到集市。
刚到摊位,就被顾客围住。
“姑娘,这是啥新玩意儿?”
一位大爷问道。
“大爷,这是卤豆干,尝尝不?”
白清歌递上一块。
大爷尝了尝:“嗯,好吃!
给我来五块。”
一位大嫂也说道:“给我来十块,我家孩子肯定喜欢。”
这一天,白清歌的生意依旧火爆,不到晌午,所有卤味就卖光了。
她不仅挣了不少钱,还收获了许多顾客的好评和建议。
回到家,白清歌开始思考下一步计划。
她想着租个小店面,把生意做大,还打算教村里的妇女做卤味,一起挣钱。
晚上,白清歌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天的经历,心中满是感慨。从一开始的尝试,到现在的小有名气,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她知道,只要努力,未来一定会更好。
她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期待着明天的到来,期待着她的卤味生意能越做越大,让一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http://www.220book.com/book/ORS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