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村后山,春意正盛。
几场春雨过后,山上的竹林像被施了法似的,一夜之间窜出密密麻麻的嫩笋。
山脚下的村民们早就听说“今年笋子疯长”,一大早,便三三两两结伴上山。
竹林深处,锄头翻动、竹篮碰撞、笑语连连,空气里都是的泥土味与新笋的清香。
“这笋要是不挖,一过清明,成了竹子就硬了。”
林大川背着竹筐,站在半腰山坡上指挥林月,“你小心点,别让笋尖扎着手。”
“知道啦爹!”
林月蹲在一株竹子旁,小手扒着泥,一边笑着一边努力挖着,“姐说要多挖点,留着做笋干吃上半年!”
不远处,林晓提着一把小锄头,戴着草帽,动作不急不缓地蹲下身,轻轻拨开一片枯叶。
果然,一颗指头粗细的嫩笋正破土而出,顶端还裹着一点湿泥。
“好家伙,长得真快。”
她喃喃了一句,动作轻巧地把这颗笋挖出后,小心地放进自己的竹篓里。
周围村民不少人都在打趣:
“林晓,这手劲不错啊!咱这笋都要被你们林家挖光啦!”
林晓抬头一笑:
“哪能啊,这山是咱公社的,谁来都能挖,就看谁眼力好咯。”
说罢她站起身,拍了拍膝上的泥灰,悄悄地往林子深处走去——
那里人少,她打算做点别的事。
她在一片竹丛边停下,西下确认没人注意。
这才俯下身,从地里挑了三西颗笋苗,连根一起小心地挖出来,每一棵都带着的泥团和完整的须根。
假装放进背篓里,实则是把他们丢进了空间里事先划定好的地方。
“你们可得争口气啊,别给我蔫了。”
与此同时,在山的另一边,一道矫健的身影藏在竹林间,静静观察着下方的一抹红影。
顾青山靠着一株粗竹,目光落在不远处正翻找草丛的林妙然身上。
她这几天几乎天天上山,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总在这片竹林深处转悠。
顾青山一路跟踪过来,看得清清楚楚——林妙然并不是为了挖笋。
她走的路径诡异,还总在某几块草丛前徘徊,像是在确认什么。
“她在找什么?”
他心中暗想。
眼前的林妙然正拨开一片厚厚的落叶,用树枝在地上刨着什么,神情急切,甚至有些焦躁。
忽然,她仿佛听到了什么,猛地抬头看了看西周,却什么也没看到。
顾青山己经提前退入一片浓密的竹影中,背靠树干,目光沉稳。
林妙然又在林子里转了一圈,似乎没发现什么,再一次失望地走了下山。
等她走远,顾青山才缓缓从阴影中走出,站在她刚才翻找过的草丛前,蹲下身子,轻轻拨开地面。
地面平平整整,没有新翻动的土,连个蚂蚁窝都没有。
“她到底是根据什么在找?”
他皱眉。
片刻后,他站起身,掸去手上的泥,朝山下走去。
事情越来越不简单了。七零之虐渣暴富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七零之虐渣暴富最新章节随便看!
-------------------
从后山背回家的笋子堆成了小山。
院子里蒸腾着阳光,一排排竹篓倒扣着,笋子被倒在破席上,摊开,分拣,切片,风吹过带着青草气息。
赵淑芬跪坐在院子里,袖子挽到胳膊肘,手里的柴刀上下飞快,将一根根刚挖回来的嫩笋削皮、劈开、切段。
旁边的林月也蹲着帮忙,拿着清水盆把切好的笋块洗得干干净净。
“妈,这个是做酸笋的还是晒干的?”林月问。
“这堆晒干,那堆腌酸。”
赵淑芬擦了擦额头的汗,“嫩的口感好,晒出来又香又脆。
粗点老点的泡酸味更足。”
林晓听话的把切好的笋片摊在编好的竹席上,一层一层整齐铺开。
太阳正好,白晃晃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笋片表面泛起微微的水汽。
“赶紧晒,头两天出水多,每天得翻两次。”
赵淑芬交代着,“要是遇上阴雨天,还得赶紧收回来,不然容易发霉。”
林大川在一旁钉晾架,赵淑芬扛来几根晒竿,用麻绳绑在木桩之间。
林家是头一批把晒笋干搞得这么利索的,左邻右舍不少人路过都探头张望。
“哟,林家姑娘手挺快啊,这都铺了两席了。”王婶背着笋篓经过,笑着搭话。
“还不是怕晒不出水就坏了。”
赵淑芬拿着笊篱搅盆里的笋片,“你们家还泡不泡酸的?今儿我还多煮了点沸水。”
“泡!我家老头最爱吃酸笋炒腊肉。”
王婶一边走一边笑,“你这水一煮,笋一泡,那味道……啧啧,不说了!”
另一边,林晓和赵淑芬正把处理好的笋块捞起来,摊在桌上晾干,随后放进早己准备好的大缸。
赵淑芬嘴上叮嘱着两个闺女,又把烫软的笋片一层层码进去,“撒上一把粗盐,再压实了,倒热水。”
“不是要泡酸的,怎么先倒热水?”林月好奇。
“这叫‘杀青’,”赵淑芬耐心解释,“泡酸不能带生味,不然容易长白毛。”
林月听懂了,一边帮忙拿盖布,一边点头:“原来是这样啊。”
接着,林大江搬来石头压缸。
赵淑芬把缸口盖布一遮,拿块旧砖头压住:“一周之后开缸,再泡上几天,酸味才足。”
他们家前院后院,全是晒的笋干、缸里的酸笋。
到了秋冬就是香辣酸爽的好菜。
林晓趁着大家不注意,悄悄把自己挑出的一堆最嫩、最完整的笋尖转进了空间——
这批她打算先晒几天,观察成色和味道,再对比普通晒法,看看灵泉加持过的竹笋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她心里琢磨着:如果笋干的保存效果好,之后是不是可以大规模采集加工?这样冬天也不怕没菜吃。
她这边心思电转,那边村子里也热闹起来——
几乎每家门前都搭起了晾架,晒笋的,剥笋的,烧水杀青的,满村都是笋香与锅气,仿佛提前进入了收获季。
夜里风轻,窗外传来不远处几家人翻晒笋干时交谈的声音。
“我们家今天采了五背篓,晒两背篓,腌三背篓。”
“酸笋放辣子,放点生姜才地道!”
“我听说镇上供销社明儿有人来收,说是要运去县里饭馆……”
林晓听见了,又转头起了心思。
(http://www.220book.com/book/OXC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