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为豆科藤本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生用或煨用。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肺、脾、胃经。
主要功效: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本品疏散肌腠经络之邪气,能解肌发表而退热,善治表证发热,又为治项背强痛之要药。治外感风寒,表邪闭郁,筋脉不利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而项背强痛者,常与发散风寒药配伍,如葛根汤;治外感风热之发热,多与辛凉解表退热之品配伍。
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本品能发表以透疹。治疗麻疹或其他出疹性疾病疹出不透,常与薄荷、牛蒡子、蝉蜕等药配伍以增效。
3.热病烦渴,消渴病
本品生津以止渴。治疗热病津伤口渴,阴虚口渴以及消渴病,可与清热生津、养阴生津止渴之品配伍。
4.脾虚泄泻,湿热泻痢初起
本品能升脾胃清阳以止泻。治疗脾气虚之腹泻便溏,常与补气健脾止泻药配伍;若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身热,下利臭秽,肛门灼热;或湿热泻痢初起,发热,里急后重,常与黄芩、黄连等清热燥湿止泻痢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或入丸散;或鲜品捣汁服。止泻宜煨用,退热生津、透疹宜生用,鲜葛根生津最佳。
使用注意:无
葛根,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葛或者甘葛这两种不同的豆科植物。这是很长的这种藤本植物,可能同学们见过,有的那种家具,那种藤家具,藤沙发、藤椅或者用藤编的一些其他的,这个茶几这一类的。首径有三西毫米那个灰白灰白的,那就是这种植物的藤。把它在开水里面烫了,把面上的皮去掉了,就用它的藤首接作为工艺品或者作为家具,这个是中国很古老的一个工艺品,藤家具就是来源于这个。
葛根就是用它的根,切片了以后,当它刚切开的时候是白的,颜色是白的,而且有比较多的这种淀粉,粉质也比较重,所以有的把它叫做“粉葛”,就是粉性比较强。因为微微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所以有的又叫做甘葛。
葛根的第一个功效,解表退热,它有很好的退热的效果。那么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说疏散风热?笼统的称为解表,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葛根,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者风热感冒的发热,它都有解表退热的效果。
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并不专于治疗这个风热表证,尤其是在古方,在金元,唐宋到明清这一段时间用的葛根,基本上都是把它和一些发散风寒的药配伍在一起,治疗外感风寒的发热。
另外葛根作为一个解表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治疗项强,这个强弱的强,这个地方读[jiang],就是这个项部不灵活,不能够自由的转动。比如有的同学感冒了以后,在项部出现了项强,那么有同学在后面叫自己的名字,那整个要转180度才能够跟后面的同学说话打招呼,这个头调不过去,转不过去,那么这个症状就叫做项强。
葛根对于外感兼有项强的,它能够除项强,这是它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过去常常认为这个是邪气痹阻,这个经气不通,失于濡养,出现的这样一个症状,那是传统的解释方法。
但是这个疗效是非常肯定的,现在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项强很多学者认为是颈部的浅表的毛细动脉处于一种痉挛状态。在风寒感冒当中经常出现,风热感冒出现了项强的比较罕见。
在张仲景的方当中,葛根常常是用于外感风寒而有项强这样的症状的患者。那么如果是外感风寒表实证,那么就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葛根,葛根和麻黄同用,这个葛根汤;如果是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就在桂枝汤当中再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这个主治证都是风寒,没有风热的。所以葛根治疗表证能解除项强的这个很显著的特征,往往是用于表寒证,表热证里面刚好用的非常少或者没有用。所以这个笼统的说一个解表退热,不管寒热其实它都能用。
风热表证用了行不行?完全行。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寒凉的药,风热表证能用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它可能还不主要。
另外葛根近年来常常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项强,那也是一种动脉的痉挛状态。现在就说它能够扩张血管,解除这个痉挛,所以有这个作用。这个前人观察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得到了现代研究的一些证实。这是葛根在解表方面,困难群众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为什么称为解表退热,就是这样来的。
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常常把葛根的这一个作用称为退热解肌,或者解肌退热,而且不用这个表字用肌字,那么我们也是把它改掉了,也是回避了解肌这个术语。因为真正要把解肌讲清楚,可能我要至少花10分钟,在课堂上,而且讲了以后,同学们刚刚初学反而引起一些混乱,记也记不住,记住了也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为葛根的解肌来源于明代陶节庵的《伤寒六书》,它里面有个柴葛解肌汤,因为这个方名就有解肌,所以后人为了体现这个方的特征,所以葛根单味药的功效也认为解肌。陶节庵的解肌和前面比如说张仲景、陶弘景、李时珍、张元素他们的解肌都不一样。
他把表证当中又来分三个阶段,好像葛根最适合表证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感冒一二天或者二三天以后,这个时候的表邪开始入里化热,好像从皮毛到了肌肉。在这个时候感冒二三天以后开始入里化热了,葛根是最佳的应用时机。所以他把葛根在这个阶段用,认为是解肌。那个邪气没有在皮毛了,己经在肌肉了,它是用这种形象的解剖的部位来提出了葛根的解肌。
我们如果在同一个章节里面,前面桂枝有解肌,这里葛根又有解肌,完全含义不一样,所以这个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回避解肌这个术语,就笼统称解表退热,这样是有好处的。
透疹,这个和其他象蝉蜕那些没有两样,一个是解表,一个首接透疹,用于麻疹初起,这个不多讲,因为现在临床价值不大。
第二个生津止渴,生津本身就是对口渴的一种治疗作用。口渴就是胃的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不能润养口腔。出现口渴,从中医学当中,一个是因为热邪伤津,津液不足了,那么要清热生津;另外一个阴虚,本身津液是阴的一个部分,阴液不足了,这个时候要养阴生津。
另外是由于这个脾的升发受到了一些制约,失常了,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可能要健脾补气,要升发脾气,使这个津液更好的上承,在这些情况葛根都能用。最常用的是有热邪,它本身偏于寒凉的,它也有一点清阳明胃热的作用,能够清热生津。阴虚的配伍补阴的药,它也能用。如果是脾虚不能很好的敷布津液,出现了口渴,葛根也可以和补气的黄芪、人参、党参这一类药,在古方里面也是能够使用。
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不但用于一般的热病口渴,还用于消渴。消渴是以糖尿病为主的口渴多饮,当然不完全是糖尿病,我们这里不多讲。那么葛根在治疗这个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渴,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药。那么也要分类型,看是气虚,是阴虚或者胃热?还要看它在肺,在肾或者在脾胃?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它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生津止渴的药,可以用于多种与口渴有关的症状或者疾病。葛根有一个甘味,这种生津就是属于补虚的范畴,所以很强调这个甘,本身也与它的滋味有首接的联系。
另外升阳,这个升阳就是升举脾的阳气,或者说清气,升举的脾的清气。我们在中医学基础里面学脾主升清,脾的很多功能都要在脾能够升清的状态下,才能够正常的发挥。如果脾不能升清往往就出现脾气下陷,脾气下陷除了出现下垂的一些脏器,或者脾虚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以外,有时候就出现了腹泻和一些脏器下垂,不能升举脏器,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
葛根主要用于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比如说以后我们要学的七味白术散,它和白术、人参这一类药一起使用,本身它是脾虚的,葛根没有补脾的作用,要和补脾的参术这一类配伍,它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有利于腹泻的治疗。
这种情况常常用煨葛根,我们前面讲炮制的时候,煨了以后它升阳止泻的作用可能就有所增强。但它不是首接的收敛止泻,它是通过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这样来达到缓解泄泻的。
由于在《伤寒论》里面葛根与黄连、黄芩配伍在一起,有一个很有名的方,芩连葛根汤,黄芩黄连葛根汤。葛根在与黄连、黄芩配伍以后,不是升阳止泻,因为这个芩连葛根汤在《伤寒论》里面是太阳阳明合病,它还有外感表邪,有发热的症状。是用葛根来解表退热,用来治太阳的邪气,里面的芩连才是治阳明的这种湿热。
所以葛根的升阳止泻,是脾虚久泻,而不是外感的泄利,外感兼有泄利。但是在很多书里面把这两个证,脾虚久泻和芩连葛根汤主治的这种湿热泄利,或者兼有表邪的湿热泄利把它放在一起,那么一般都认为,这个治疗湿热泄利也是在升阳,这个不对,它在两个方里面它的临床意义是不一样的。脾虚久泻是用来升举脾阳,脾胃清阳之气的;在治疗痢疾是用来解表退热为主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