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葛根的主要的一些功效和它相应的临床应用,其实葛根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药物,就是对它进行现代研究有很好的一些进展,临床应用也明显地扩大了,和我们书上记载的在使用上有很多的新的方法。其实在本草文献当中,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就谈到了葛根能够治疗很多痹证,当然这个痹证可能就包括了瘀血闭阻引起的一些病证,而且在稍晚一点的本草文献里面谈到了葛根,就明确地提出来能够破瘀血,生的葛根能够破瘀血,而且在治疗一些跌打损伤这样的一些瘀血疼痛证的方当中,在一些中医伤科学里面,也经常能够见得到,但是长期以来,对葛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和应用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近年来几乎葛根的药理研究,就象我们教材上在参考资料里面谈到的,它有很多与活血化瘀相关的一些很好的药效。
比如说它抗心肌缺血,能够增加冠状动脉或者脑动脉的血流量,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等。所以近年来葛根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以及其他很多疾病,应用非常普遍,研究也比较深入。有复方的,也有葛根单味药的,或者从葛根里面提取它有效部位,比如说提取它的总黄酮,甚至还有提取单一成分葛根素的,制成各种制剂,而且包括了注射剂,所以同学们以后在临床当中可以关注这方面的一些进展,参阅我们参考资料,基本上有一个简单地介绍。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ense DC. 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生用或醋制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肝、胆经。
主要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
1.表证发热,少阳证寒热往来
本品辛散表邪,有良好的退热功效,适宜于表证发热及少阳证往来寒热。治疗外感风热、风寒所致发热,可单用或分别与发散风热药、发散风寒药同用;治疗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常与黄芩等药同用。
2.肝郁气滞证
本品人肝经,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治疗肝郁气滞证之要药。治肝气郁滞之胸胁胀满,少腹胀痛,经行乳胀,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常与其他疏肝理气药同用。
3.中气下陷之脏器下垂
本品能升脾胃清阳。治气虚下陷之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脏器下垂之证,常与补气升阳药物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其性升发,故真阴亏损、肝阳上亢之证忌用。
柴胡这个也是这一节的一个重点药,要求掌握的。目前用的柴胡,品种很多,但是根据国家标准,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药典,收载的主要是柴胡和狭叶柴胡。
柴胡主要在北方地区使用,主要用的是根,所以一般称为北柴胡。狭叶柴胡呢?整个全草,主要是地上部分,柴胡它的叶片象小的竹叶,所以有的又把它叫做竹叶柴胡。
用根和用全草是不是能够完全相同?可能目前还有一些争议,因为地上部分明显地含一些挥发油,而根里面没有,根里面主要含皂甙比较多,但在地上部分这个含量又非常少,所以按道理说从化学成分的区别,这两者南北柴胡之间,从它的功效应用,应该有所区别。
但是这种区别主要是什么?也是有待于研究,反正现在各个地方使用的柴胡都是按照教材上这些功效或者它的主治应用,这样子在使用,其实我们可以进一步的观察,把它区别开来,这样可能更好一些,这是关于药材的简单情况。
柴胡的基本功效和葛根一样,也是解表退热。柴胡对于外感发热,就是表证发热有很好的退热的效果,所以在当代的临床当中常常把它作为感冒了一个退烧的药物。也是笼统的称为解表退热,没有说它疏散风热,那它和前面的葛根一样。从古到今,柴胡治疗表证的时候也是不分寒热,都在广泛使用。
由于古代对风热表证的认识不如对风寒表证认识那么深、那么清楚,所以在古代的方当中柴胡应用,多数是在治疗风寒表证的方剂里面。比如说败毒散里面的柴胡,这些都是辛温解表的方。
其实柴胡在宋代《本事方》当中就有一个柴胡散,这个柴胡散就是柴胡和甘草两味药,就是不分寒热,只要是外感发热,这个方其实都可以用。
很有意思的是明代的张景岳,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他的《新方八阵》当中,自己列了很多的新方,那么在这个散剂,他所谓的散剂就是解表的方剂当中,他自己拟定了三个方,一柴胡饮,二柴胡饮和正柴胡饮。这三个方,他分别把这三个方称为温散、凉散、平散。
就说其中一个方明显的偏温,他把它称为温散,也就是发散风寒的,也就是辛温解表的,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另一个柴胡饮,它是配伍了一些清热药,或者发散风热的药,和柴胡配伍,他称为凉散,就是辛凉解表,主要是用于风热感冒;正柴胡饮,就好象寒热要比较相当,里面有防风这一类的温的药,也有其他比如说赤芍这一类的偏凉的药,整个方不表现出来明显的寒热倾向,他把它叫做平散,实际上就是辛平解表,对于表证感冒寒热倾向不明显的,很适合使用。
其实辛平解表值得高度的关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感冒,不能用风寒或者风热来简单概括,我们今后在实践当中同学们就会发现,那么有人做过这方面研究,我也做过这方面的观察,大概在临床上很难判断表证寒热的,至少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之间,就有这么大的比例。
主张用辛平的,早在葛洪的葱豉汤,我们以后讲淡豆豉的时候就要提到,它就是外感初起,寒热一时难辨,其实就是寒热不明显,就由一方来统治,其实任何一个病,用寒热两分有它的局限性。
张景岳是一代有名的医家,他在辛温、辛凉和辛平的解表方当中都使用柴胡,而且作为主药,都把它称为柴胡饮,也可以足以见得柴胡在治疗感冒的时候(表证的时候),是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类型的,所以我们笼统的象葛根一样,称它解表。
在现代有一个柴胡注射剂,肌肉注射。一般很多的民众,老百姓都知道,尤其一些儿童感冒发烧了,找医生,到医院里面打一针柴胡针,其实就把它作为解表退热,可以不分什么证型都在用。
所以柴胡从古到今治疗感冒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不分寒热的药,主要取它的退热的效果,有明显的退烧,对于外感。这是作为一个解表药,它的最基本的特征。
我们也称它不是典型的发散风热药,尽管它偏于寒,药性偏寒,味苦的,但它治疗风热表证并不主要。另外从《伤寒论》六经辨证的角度,柴胡又(擅)长于外透半表半里,也就是在少阳的这种邪气,就张仲景的小柴胡汤,柴胡就和黄芩配伍在一起,就能够治疗少阳证的寒热往来,指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证候。
前人就把它称为小柴胡汤,能够和解少阳。和解少阳也是小柴胡汤复方的一个功效,它既不是柴胡的功效,也不是黄芩的功效,那么黄芩、柴胡配伍以后,能够和解少阳。有的文献里面,在功效认为柴胡能够和解退热,这个也是不准确,那也有把复方的作用和单味药的作用混淆起来这种嫌疑,所以为了比较准确的表述,也就是解表退热。
柴胡的第二个功效疏肝解郁。疏肝解郁就是对肝气郁结的一种治疗作用,它主要是用于肝郁气滞,或者叫肝气郁结。我们在中医学基础当中学到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的正常,全身的气机都可以调畅,而且比如说妇女的月经这些正常,也有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正常的发挥。
人的情志,虽然主要是由心所主,但肝的疏泄功能使情志正常,就是不要过分的亢奋,表现出郁怒、烦躁,也不能低落,表现出一些忧郁,这样一些情况,都需要肝疏泄功能的正常发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了以后,就产生肝气不舒,就是肝郁气滞,它不但要出现胁肋的气机阻滞,胀满疼痛,也可能就是出现情志的一些异常。所以常常出现情志比较抑郁。
对妇科来说,常常出现月经不调这样的一些症状,或者痛经等等。柴胡在治疗那样的一些肝气郁结有关的病证当中,都经常使用,而且是很重要的药。
比如说有名的逍遥散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个疏肝解郁的药,那么柴胡在当中起疏肝理气的重要的作用,今后学方剂的时候,今后我们还要专门学行气药,行气药当中有不少的药都有疏肝的作用,当然我们前面讲的薄荷,也有一定疏肝的作用,也可以用于肝郁气滞。
在逍遥散当中,薄荷就作为柴胡的一个辅助药,来共同增强疏肝解郁的作用,但是柴胡比较重要,很常用,经常作为主药的药物,薄荷很次要,起一个辅助的一个作用,那么更多的能够疏肝理气的药,在行气药那一章里面,我们到时候还可以联系。
第三个功效用于中气下陷。这个和葛根一样,它能够升阳,这个升阳也是能够升举脾气,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因为气属阳,这里的这个升阳实际上是升举的脾胃清阳之气的一个简称,所以有的书上叫做升阳举陷。
因为脾主升清,那脾不能升清,那脾气就下陷。柴胡对于脾不升清,脾气下陷所引起的,比如说出现这种下坠感,小腹的下坠,尤其是一些脏器下垂,很常用,那么它和一些补气的药,尤其是补气药当中的黄芪,能够共同来升举脾胃的清阳之气。
脾气不升,脾气下陷,本质上是脾虚的,单纯的柴胡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它没有补益脾气的作用,所以它实际上是和补脾气的黄芪、人参这些药配伍在一起,共同的能够治疗脾虚气陷。
严格地讲,柴胡的升举脾胃的清阳之气是和黄芪这样的一些补气药,共同发挥出来的。前面的葛根也能够升脾胃清阳之气,但是它偏重于止泻,脾虚的泄泻。因为葛根能够缓解腹泻,虽然它不是首接的止泻药。
现在研究有人认为葛根它含的一种淀粉比较多,这个淀粉对于脾虚的泄泻,治疗的时候缓解腹泻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保护胃肠的粘膜,减少一些刺激,减轻一些蠕动,所以它使腹泻有所减轻。
前人主要把葛根用于脾虚的泄泻,也是有它的物质基础的,现在也有初步的发现。柴胡治疗的脾虚气陷,又叫中气下陷,更多的是用于这种脏器下垂,比如说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这一类,最有名的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
尽管功效相同,它们的主治相互有侧重,当然葛根对于脏器下垂的方,金元时期也是很常用的。脾不升清的泄泻,柴胡还是可以使用。但是有的人因为就是觉得柴胡在《神农本草经》当中就提到了,它能够推陈致新,好象有的患者服用了以后,它对于腹泻没有好处,确实在临床上有这种情况,所以相对来说,柴胡用于脾虚的泄泻的就要少一些。
这是柴胡的三大功效和它相应的一些简单的主治和应用的情况。那么柴胡在用法里面,就是它有不同的炮制品。一般柴胡就这样干了以后切片,或者切段,小段,首接入药,它主要是解表退热的,就是柴胡生用,而且解表的时候,一般用量都比较大,一般取它的大量,我们书上都是只有10g,或者10g以上,都经常有人使用,用生的,剂量偏大。
如果说作为疏肝解郁,一般就用醋来炙,醋炙柴胡,那么能够更好的入肝经,醋能够入肝,前人认为醋作为一种辅料,能够增强疏肝解郁,或者疏肝止痛的一些效果。
另外用它来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常常用酒来拌炒,就是酒炙柴胡,酒本身升提,就能够增强柴胡的升阳举陷的作用。所以后面两个功效在临床用的时候,它一般用量就比较小。
比如说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的原方里面,柴胡就用那么两三分,也就是还不到1g,但现在一般不会那么小,但相对来讲,它不会用到解表那么大的量,可能取小量3~6g,这样更为合适一些。我们书上说的用量后面两个功效偏轻,用来解表退热用量偏重,而且与炮制有一定的关系,这个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用法,在这一类药当中,这是柴胡的内容。
(http://www.220book.com/book/P6U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