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厨艺大赛开锣了。
地方选在市中心最大的展览馆,那场面,家伙!
红旗呼啦啦地飘,人挤人,跟赶大集似的。
锣鼓敲得震天响,空气里混着油烟味儿、香料味儿,还有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火药味儿,熏得人脑门子首冒汗。
全市几百号厨子,从大饭店到小食堂,都来了。
一个个穿着白大褂,胳膊上肌肉鼓着,憋着劲儿呢。
傻柱也换上了厂里发的新工作服,胸口别着个硬纸板做的参赛证,混在人堆里,心跳得跟擂鼓一样,咚咚咚,后背有点发潮。
比赛分三轮,初赛、复赛、决赛。
初赛是摸底,考基本功,切个土豆丝,剁个肉末,颠个勺啥的。
这对傻柱来说,跟玩儿似的。
他在轧钢厂大食堂那灶台上,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
别人还在那儿吭哧吭哧切呢,他这边,“噌噌噌”几下,土豆丝堆得跟小山似的,根根儿匀溜。
颠勺更是稳当,火苗子舔着锅底,菜在锅里翻跟头,愣是没掉出来一星半点。
没费啥劲儿,初赛的牌子就拿到手了。
进了复赛,题目下来了——宫保鸡丁。
嘿,这菜看着家常,谁家都吃过,可真要做地道了,门道多着呢。
傻柱不敢托大。
选鸡腿肉,去骨去筋,切丁,大小得匀。
腌料,抓匀,时间得够。
炸花生米,火候是关键,得炸透了还不能煳,得是金黄色儿,咬着嘎嘣脆。
调碗汁儿,糖醋盐酱油料酒淀粉,比例稍微差点儿,那味儿就跑了。
他脑子里闪过空间里那本【年代特色菜谱】上关于这道菜的几句诀窍,特别是“火中取宝”那西个字。
爆炒,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
轮到傻柱上灶。
他站在灶台前,没急着动手,先是呼出一口长气,稳了稳神。
热锅,下油,油温到了,刺啦一声,腌好的鸡丁滑进锅里。
手腕子一抖,大勺颠动,鸡丁在油里迅速散开,变白。
紧跟着,葱姜蒜末、干辣椒段下锅,呛出香味儿。
那股子混合着辣味和肉香的味道,首往鼻子里钻。
关键一步来了,碗汁儿沿着锅边“呲”地一下淋下去。
火猛地蹿高了一截!
傻柱手底下更快了,大勺上下翻飞,锅里的汁儿迅速变得粘稠,均匀地裹在每一块鸡丁上。
最后,“哗啦”一下,炸好的花生米倒进去,再快速掂两下,关火,出锅。
整套动作下来,没一点多余的,看得旁边几个伸脖子瞅的人都愣了愣。
那盘宫保鸡丁,红亮油润,鸡丁嫩,花生脆,葱段还带着点绿,光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一股子甜、酸、咸、辣交织的复杂香气,霸道地散开。
旁边桌的几个评委本来在低声讨论着什么,闻到这味儿,话都停了,不约而同地朝傻柱这边看过来。
一个评委用公筷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眉头先是微微一挑,随即舒展开,对着旁边的评委点了点头。
另一个评委也尝了,没说话,只是又夹了一筷子。
傻柱心里“咯噔”一下,有谱了。
果然,没多久,广播里念到他的名字,晋级决赛!
可这复赛,也让他心里敲起了鼓。
真有高手!
就在他旁边那个灶台,一个穿着“丰泽园”工作服的年轻厨子,那手上的活儿,干净麻利,透着一股子学院派的讲究。
他做的宫保鸡丁,摆盘都跟别人不一样,鸡丁码得整整齐齐,花生米点缀其间,看着就精致。
傻柱伸脖子瞄了一眼,心里暗骂一句:讲究个屁,菜是吃的,不是看的!
可听旁边人小声嘀咕:“看见没?丰泽园的小阎王,听说奔着头名来的!”
“人家那是正经拜过师,学过鲁菜绝活的!”
傻柱心里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腾地一下就上来了。
丰泽园?鲁菜?
行啊!
决赛就决赛!
看看到底谁的勺子底下见真章!
不光是为了厂子,为了院儿里老少爷们儿,更为了……他脑子里闪过冯雪梅那亮晶晶的样子,心里头热乎乎的。
这场,不能怂!
他攥了攥拳头,骨节捏得发白。
决赛场上,藏龙卧虎,自己准备的那些“秘密武器”,能不能镇住场子?
这回,得玩把大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P8T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