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一章:三事成佛(中篇)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社恐被迫当诸天家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P93C/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你个大傻子,不是药酒,是郫县老窖!”刀疤脸突然暴喝一声,鼻翼剧烈地抽动着。

“哎哟,是我鼻子不灵敏了。”瘦子满脸陪笑。

话音未落,手中的豁口铝盆“当啷”一声坠地,在寂静的桥洞里激起一阵回响。

他身后,驼背老头原本佝偻如虾米的脊背猛地挺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八五年酒厂改制前的老方子,我一闻这川芎味就晓得!”

杨宸拍开坛口的手瞬间顿住,陈酿的琥珀色酒液在月光下轻轻泛起涟漪,宛如流动的黄金。

紧接着,五个人喉结滚动的声音此起彼伏,混着穿堂风,竟似一段破碎的川江号子,在桥洞里悠悠回荡。

老烟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体剧烈地颤抖着,指甲缝里的煤灰簌簌飘落,就像下了一场黑色的雪:“当年下井……咳咳……最盼收工那盅热酒,能驱散一身的寒气……”

“驱寒的。”杨宸轻声说道,舀出半碗酒浆,青瓷勺碰着陶坛内壁,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咚声。

当第一口热酒滑过老烟枪喉头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脖颈上的冻疮竟渐渐泛起血色。

流浪画家眼睛一亮,突然掏出炭笔,在冰面上迅速勾勒众人传递酒碗的手势。

酒坛见底时,蛇皮袋里的冻白菜己被粗暴地撕开。

刀疤脸夺过菜刀,那架势带着国营食堂主厨特有的派头,萝卜片在豁口铁盘上被码成了莲花状。

“郫县豆瓣呢?”他忽然瞪向瘦子,冻裂的虎口粘着萝卜渣,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使这个凑合。”一旁的瘦子摸出个锈铁盒,去年腌的辣椒酱在冰碴里泛着暗红,宛如凝固的鲜血。

当酱料混着五花肉下锅时,“刺啦”一声,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在桥洞。

哑巴青年突然咿呀着举起铜勺,柄上“郫县酿造厂”的刻字虽被磨得发亮,可九十年代的质检章还嵌着半片红漆,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八七年厂里搞技改,这勺还是我经手铸的。”驼背老头突然开口,浑浊的眼珠映着酱色汤花,思绪仿佛飘回了过去,“后来锅炉炸了……”

他的搪瓷碗突然被塞进片火腿,肥膘在釉面剥落的红鲤上微微颤抖,像尾搁浅在沙滩上的鱼。

第三轮酒在陶罐边温着,火焰舔舐着陶罐底部,发出“噼啪”的声响。

刀疤脸用铁棍挑起燃烧的竹篾,郫筒酒残余的乙醇助燃,火舌猛地窜起,舔舐着桥洞顶的冰棱,将“安全生产”的旧标语熏成了焦黄。

杨宸把最后几滴酒淋在冻白菜上,紫梗渐渐沁出翡翠色,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开春拿去做泡菜。”

他塞给驼背老头一包白菜籽,对方龟裂的掌心还粘着九十年代的锅炉灰,粗糙的手掌轻轻着菜籽,仿佛在幻想什么。

流浪画家突然撕下大衣衬里,印着“郫县酒厂先进工作者”的奖状残片,在火光里成了包种子的纸袋,纸张的边缘被火光照得透亮。

雪霰转密,如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众人围坐在余烬旁,分食最后的酒糟。

老烟枪哼起《川江号子》,沙哑的调子混着陶罐余温,竟焐热了半尺见方的冰面。

杨宸回望桥洞,见刀疤脸正用铁棍在冰面刻酒厂平面图,车间分布精确到每口窖池,那流畅的线条,是下岗职工才有的肌肉记忆。

篝火跃至最旺时,刀疤脸忽然盯着杨宸颈间挂件,眼中闪过一丝异样:“这白螺贝怕是供过佛的。”

火光里,贝纹流转着珍珠般的晕彩,与灰败的桥洞格格不入,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

此时的杨宸大脑飞速运转,突然,他感受到自己意识中出现了一些记忆,就像是独属于他的记忆,亲身经历过的一样,随后他脱口而出。

“大昭寺降巴活佛加持过。”杨宸将贝链浸入汤中三秒,捞起时,原本浑浊的汤竟透出清亮,宛如一泓清泉,“给苦处添份福缘。”

老烟枪突然捂住陶碗,二十年未洗的碗底浮现出模糊的六字真言,在火光中若隐若现,仿佛被唤醒的神秘符号。

流浪画家拔下根发丝当笔,蘸着汤水在地上勾画。

枯发渐渐凝成莲茎,浮油聚成花苞,仿佛一幅有生命的画作。

“我在哲蚌寺见过这种显影画……”他扯开颜料包,冻成硬块的钴蓝恰似天珠的目纹,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云游多久了?”驼背老头捧起被汤泡软的鞋垫。

“七年又三个月。”杨宸解开裹腿布,作者“星净世九洁渊”推荐阅读《社恐被迫当诸天家长》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露出满脚掌的酥油印,那是从五体投地朝圣者额顶拓的祝福纹,在火光下闪烁着神圣的光芒。

刀疤脸忽然用锈刀雕起冰块,碎屑在火光里折射出七彩光芒,宛如星粒。

“九五年在塔尔寺堆雪坛城,我的手艺……”冰雕逐渐显出一只宝瓶,瓶口对着哑巴青年冻哑的喉咙。

杨宸将贝链贴上冰块,融水滑入对方口腔时竟发出风铃般的清响,仿佛唤醒了沉睡己久的声音。

“东边野地的福土。”杨宸把白菜籽铺在经轮拓片上,神情庄重,“随季候撒种,算是替高原捎来的祝禳。”

流浪画家突然撕开画纸衬层,泛黄的唐卡碎片上,度母掌心正托着棵翡翠白菜,与眼前的场景相互呼应,充满了神秘的巧合。

刀子般的北风像发了疯似的,裹挟着冰碴,恶狠狠地往桥洞里灌。

“嘿!”

刀疤脸弓着身子,使出浑身力气,用九六年抗洪的挡板抵住风口。

挡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被狂风扯碎。

木板背面“保卫窖池”的红漆,在岁月的侵蚀下,早己褪成了肉粉色。

凑近细瞧,这截杉木原本是酒厂储曲间的防潮板,酒厂改制后,摇身一变,成了下岗工棚的屋顶,见证了无数个风风雨雨的日子。

“使这个填缝!”驼背老头那苍老却带着几分急切的声音骤然响起。他双手微微颤抖着,抖开油毡布。

这油毡布散发着一股刺鼻的沥青味,那是九二年车间漏雨时,他亲手浸的。

布角粘着一张泛黄的考勤卡,在昏黄的光线下,1996年12月24日的日期清晰可见,这是锅炉爆炸前最后一张全勤记录,承载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杨宸二话不说,拿起郫筒酒,猛地泼在漏风处。

刹那间,浓烈的酒香弥漫开来,乙醇分子迅速激活了麻袋里的陈年酒糟,散发出一股独特的发酵气息。

哑巴青年紧咬着牙关,脖颈烧伤的皮肤绷得像半透明的薄膜,他拼尽全身力气,将酒厂废弃的蒸馏铁板顶在膝弯处。

那铁板的弧度,恰好吻合他九五年被蒸汽烫弯的脊椎,仿佛是命运特意安排的契合。

老烟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身子抖得像筛糠。

飞溅的煤渣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竟在挡板上拼出“37”这个数字。

他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声音带着无尽的悲痛:“这是我九八年没能带出矿井的兄弟人数……”

流浪画家皱着眉头,看着手中冻硬的丙烯颜料,灵机一动,将其当作胶泥。

他把九七年美院退学证明撕成条,小心翼翼地嵌进铁板铆钉的锈隙里,仿佛在封存一段痛苦的回忆。

当最后一块砖头稳稳地压住油毡布时,奇迹发生了。

桥洞顶的冰棱在月光的映照下,折射出奇异的光斑,仿佛无数颗璀璨的星星。

刀疤脸拿着刻果盘的雕刀,专注地修整砖缝,突然嗤笑一声:“这耐火砖还是九五年扩建窖池剩下的。”

砖体残留的窖泥混着杨宸的白菜籽,在零下十度的低温下,竟生出绒绒白毛,宛如生命的奇迹。

哑巴青年蜷缩进酒糟麻袋堆,手指在铁板划痕上轻轻

那些九五年事故留下的抓痕,此刻竟成了挡风板的导流槽,巧妙地引导着风的流向。

流浪画家突然眼睛一亮,掏出半截粉笔,在沥青布面迅速勾出窖池剖面图。

仔细一看,这正是他父亲任总工时绘制的技改图纸,岁月仿佛在这一刻悄然回流。

后半夜,风雪愈发猛烈,像头暴怒的野兽,撞得挡板发出阵阵呻吟。

老烟枪的搪瓷碗在黑暗中泛起幽光,碗底“先进班组”的烫金裂成两半。

风雪愈发猛烈,很快掩了桥洞,整个世界陷入一片白茫茫。

杨宸的铜钵却响起细微梵唱,宛如天籁之音。

众人昏沉睡去时,他解开缠臂的哈达,将五枚腐木刻的祝福符塞进各人衣褶,符面浸过拉萨河、沱沱河与岷江源的水,承载着来自远方的祝福。

启明时分,晨曦的微光悄悄洒在大地上,刀疤脸冰雕的宝瓶己消融成水洼,倒映着杨宸走向江岸的身影。

哑巴青年对着水洼学舌,努力挤出的第一声竟是“唵”,声音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希望。

流浪画家速写簿最新那页,苦行僧衣袂扬起处,藏着百座寺院的飞檐轮廓,就像是苍生万物之墨画。



    (http://www.220book.com/book/P93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社恐被迫当诸天家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P93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