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1月。
北大,深秋,朔风凛冽,扬起学生脖颈的围巾。
礼堂。
魏见星在,新青年陈主编,沈先生等人目光汇聚。
“诸位,想必大家都听说了,我办北大的理念。”
“时代在发展,思想也在发展。”
“男女不同校,是旧纲常所束缚之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封建帝王欺压百姓之牢笼。”
“我办北大,只有一个目的。”
“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沟通文理,觉悟进步,以强大国!”
带着圆框眼镜的北大校长文人长衫笔挺,目光如炽烈之火,迎风而涨,声音也随之昂扬!
如今不仅有陈主编,沈老师,还有许多北大学子,都在仰视高台。
“好!”
掌声雷动,这些青年眼底蓬勃朝气让陈主编愈发欣慰。
“现在诸位想必都看过新青年报刊的寿命调研了,最近新青年三个字,在我耳边被人念叨的都要起茧子了。”
学子们一阵哄笑,只觉得这位北大校长和之前相比,似乎并无古板之处,反而更像是学术交流上的朋友和长者在闲话家常。
“现在,容我为大家介绍这位文笔锋锐的女先生,同样,也是我们北大新聘请的文科副学长。”
“魏见星。”
“魏见星,笔名辛丑,曾在湖南长沙组织团结学会,为株洲段铁路工人申请下发欠款和减免工时。”
“后离开长沙,抵达上海,投身上海文化报主笔,在此期间,帮助工人孙贵等数十人讨要医疗赔偿,申请缩短工时,后多次调研达丰染织厂女工,现在抵达北平。”
“在此期间,魏见星老师曾著有《文人实践之理念探讨》《悟空传三篇》《腾鲁街区工厂区文学报告》《论文人实践调查指南》《文人实践之为何现身》,以及最新的《北平篇觉悟有感》。”
“现在,她将会是北大文科副学长,诸位,鼓掌欢迎!”
学生们激动鼓掌,万众瞩目下,魏见星也站起,不疾不徐,走上前台。
“同学们,我是魏见星,这是我的孩子们。”
“小政是在长沙被捡到,小彻也是在张贴反袁传单时捡到的。”
“还有这个孩子,是在上海胡同口被父亲抛弃,他们被抛弃,但大国未来不会......”
魏见星彼时昂头,神色平静,声音又极清脆坚韧。
“我希望如他们一样的大国孩子们,以后每一个都能在物理,在数学,在化学,医学方面添砖加瓦,推着这个大国前行。”
“这些孩子,才是大国的未来!”
这一刻,陈主编和北大校长看着刘彻三人,又看向一众生机勃勃的学子,率先鼓掌。
“说得好,他们,还有这些学子,才是大国的未来!”
掌声在礼堂浩瀚,恍若化作文人的世界!
朱元璋复杂皱眉。
他最瞧不起那些穷酸腐儒,但这些人,似乎和洪武年的读书人不一样。
他们不是每个人都按照儒家的条条框框活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有自由的思想和灵魂,但偏偏又能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
他们是真正有力量的读书人。
魏见星的声音还在继续,目光从大礼堂扫过。
“诸位同学。”
“今日我们相聚在这校园,不妨把手里的放大镜、地质锤、试管、拓片都当作火炬。”
“学问虽微,照亮的却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学地质的同学,莫觉得敲打岩石只是琐碎功夫。你给一片页岩做的薄片鉴定,可能就藏着煤矿分布的密码,当年丁文江先生在山西丈量地层,正是从三叶虫化石的细微纹路里,推断出优质煤矿的位置,这才有了华北工业的命脉。”
“学医的年轻人要知道,伍连德博士扑灭鼠疫,正是靠着在实验室里反复比对杆菌形态,才找对了防疫方向。你们今日多解析一种病毒结构,明日或许就能拦住一场瘟疫。”
“考古专业的同学也别小看陶片拼接,小小的殷墟龟甲文,也许就蕴藏着数千年文明和民族自信的系谱。”
魏见星声音洪亮,一众学生听的热血昂扬,有人竟不由自主攥紧拳头。
“要知道,国家的脊梁从来不只是钢枪大炮。”
“你们记录的数据,绘制的图纸,钩沉的线索,都是浇筑民族挺首脊梁的钢钉铁铆。”
“学问做扎实,也能铸就大国长城!”
“而我们要做的。”
这一刻魏见星忽然举起右手,阳光自窗间洒落,耀眼璀璨。
“就是唤醒新大国文人之脊梁!”
“所以,我们开启了新文化之战,让民众能听到,感受到,看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未来,前进不休!”
这一刻,有学生站起来,高举右手,亢奋开口。
越来越多青年怒吼汇聚如潮席卷,异口同声。
“为未来,前进不休!”
礼堂会议结束,这是魏见星和学生初次见面,也是这个新校长,以及陈主编和学生初次见面。
魏见星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办公室,从老旧的木窗看向外面,正能看到操场。
她笑的兴奋,快乐的很,甚至有些小雀跃,蹦蹦跳跳。
“终于来了,北大,大国思想核心之地!”
“未来我们一定会缔造一个崭新的大国。”
抬头看到短发母亲兴奋的眼睛,朱元璋只是沉默冷笑。
他是真正出身微末,所以看的更真实。
兵马割裂势均力敌,对心怀大一统梦想的国人,必是一场灾难。
更何况异族虎视眈眈,五个租界仍是国中之国,枪炮远超民国。
未来的残酷,你这样的女子,根本无法想象。
朱元璋神情冷冽霸道,目光扫向面前的嬴政与刘彻。
两名千古一帝吗?
他曾看过光幕,知晓两人身份,但。
那又如何!
他朱元璋,未必输给两人。
这一刻,三名晚年帝王眼底霸道气息浓烈锋锐,席卷对峙。
彼此只是露出一丝冷笑。
同时也都在冷眼看着欢欣鼓舞的魏见星。
短发母亲人很善良,但不够。
至于她所说的未来。
什么未来?这里有未来吗?
首到办公室传来魏见星声音,高呼从窗口到操场,从斜阳中顺着秋风弥散开来。
“少年中华有希望。”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所以,1917年你好!”
“我来了。”
“北大,我来了!”
古灵精怪的女子呼喊中勃勃生机,愈发澎湃。
飞行团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PH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