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的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三日。项岳站在李元霸灵堂外,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一朵朵水花。灵堂内,李世民己经跪了整整三天,水米未进。
"将军。"徐世勣撑着油纸伞走来,低声道:"紫阳真人到了。"
道观后院的古松下,紫阳真人正在煮茶。见项岳进来,老道指了指面前的蒲团:"将军请坐。"
"真人此来..."
"送一段谶语。"紫阳真人斟了杯茶推过来,"十八子当主神器。"
茶水在杯中打了个旋。项岳盯着那个"李"字,若有所思:"所以李元霸之死..."
"天杀星归位罢了。"老道叹息,"倒是将军,可想好那卷空白圣旨如何用了?"
项岳心头一震。这老道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贫道不仅知道圣旨,"紫阳真人仿佛看透他的心思,"还知道杨广临终前,给李渊也留了一封信。"
雨声忽然变得很响。项岳握紧茶杯,忽然想通了很多事——为何李世民对空白圣旨知情,为何李渊会送来那枚黑玉棋子,甚至为何李元霸会突然发狂...
"陛下布的局,比所有人想的都大。"紫阳真人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三日前夜观天象所得,将军不妨看看。"
竹简上画着星图,旁边批注:"紫微移位,太白经天,唐王当兴。"
"所以真人是来劝降的?"
"非也。"紫阳真人摇头,"贫道只是来告诉将军,顺应天命者,方为真豪杰。"
离开道观时,雨停了。西边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夕阳如血般泼洒下来。项岳站在光暗交界处,影子被拉得很长。
当夜,中军大帐灯火通明。项岳召集所有将领,将紫阳真人的谶语和星图摆在案上。
"诸位。"他环视众人,"如今天下大势己明。吾等当为苍生计,择明主而事。"
单雄信第一个拍案而起:"将军!咱们出生入死这么多年,难道就..."
"雄信。"项岳打断他,"你当年为何跟我?"
"因为...将军仁义..."
"那仁义是为了什么?"项岳指向帐外,"潼关外的难民,运河边的饿殍,他们可不在乎谁坐龙椅。"
徐世勣捋须点头:"将军所言极是。老夫夜观天象,唐王确实..."
"放屁的天象!"单雄信怒道,"老子只认项字大旗!"
帐内顿时分成两派,争吵不休。项岳静静听着,首到柳青悄悄进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
"带他进来。"
帐帘掀起,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走了进来——李世民!他一身素服,面容憔悴,腰间却挂着那柄项岳赠予的佩剑。
"诸位将军。"李世民抱拳行礼,"世民此来,只为一事。"
他解下佩剑双手奉上:"若项将军愿自立为帝,世民愿率唐军归顺,助将军平定天下。"
满帐哗然。单雄信等人顿时来了精神:"将军!听见没?连李世民都..."
项岳却笑了。他接过佩剑,轻轻放在案几上:"秦王好算计。我若称帝,必成众矢之的;我若推辞,便是承认李唐天命。"
李世民也不否认:"将军明鉴。但世民此言,字字出自真心。"他忽然单膝跪地,"天下苍生,经不起再一个乱世了。"
这句话像柄锤子,敲在每个人心上。帐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项岳。
"都退下吧。"项岳疲惫地摆摆手,"明日...自有分晓。"
众人散去后,项岳独自在帐中坐到天明。案几上摆着三样东西:空白圣旨、黑玉棋子、以及杨广的玉佩。当第一缕阳光透过帐布时,他做出了决定。
潼关城楼上,项岳迎着朝阳展开那卷空白圣旨。徐世勣研墨,柳青捧砚,单雄信持刀护卫。
笔锋落下时,项岳的手稳如泰山: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渺躬,获承鸿绪。今神器更易,天命在唐。皇太子侑,可禅位于唐王李渊。钦此。」
玉玺盖下的瞬间,远处突然传来悠扬的钟声——那是长安方向的大慈恩寺晨钟。一只白鹤掠过城头,长鸣着飞向初升的朝阳。
单雄信红着眼睛问:"将军,我们接下来..."
"去黎阳。"项岳望向东方,"该给这场乱世,画个句号了。"
当日下午,李世民亲自护送杨侑(实为替身)和萧皇后前往长安。临别时,这位未来的唐太宗向项岳深深一揖:"将军高义,世民永志不忘。"
项岳没有答话,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都明白,从今日起,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七日后,黎阳城外。项岳解散了大部军队,只留三千亲兵。徐世勣站在田埂上,看着刚播种的秧苗,突然问道:"将军真甘心就此归隐?"
"谁说我要归隐?"项岳笑了笑。
柳青在一旁抿嘴笑了。她知道,这个男人永远不会停下脚步。就像当年在洛阳城外,那个为病母求医的少年,永远在寻找前路。
单雄信挠挠头:"那咱们还打不打仗了?"
"打。"
"为那些想吃饱饭的百姓。"
春风拂过麦田,掀起层层绿浪。
红尘醉道人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PQH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