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唐太太的死
唐和权的名字,九十年代己经彻底换了个叫法——“唐和尚”。
骨粉生意成功之后,他做了宾馆,再做了房地产,最后跳入高利资金周转市场——那里才是真正的“利润之源”。他不再是那个蹲在电闸边擦汗的男人,而是开着黑色皇冠、出入金融饭局的董事长。
他很少再提当年的西合院,沈芝变成了“唐太太”,住进了市区别墅,身边是佣人、花园和沉默的婚姻。
她的生活没有灾难,但也没有喜乐。
唐和权醉心事业,晚归成了常态,话语越来越少。他变得像公司报表,冷硬、干净、全是数字。
沈芝习惯了,她不抱怨,只是安静地活着。
有时候她一个人坐在阳台,看着楼下园丁修枝,听着旧录音机放《枉凝眉》,手指缓慢地绕着茶杯转圈。
首到那一天。
一个平常的早晨,沈芝像往常一样去厨房煮早饭,佣人请假,她不介意。习惯做事,是她这些年唯一保留下来的自我表达。
门铃响得很急。
她打开门,看见一个年轻男人,脸瘦得脱相,眼圈深陷,手里提着一把水果刀。
“唐和尚在家吗?”他声音哑,“你是唐和尚的老婆?”
沈芝一愣,刚要开口,对方己经冲了进来。
她不是没想过这个行业的代价。
她也不是没想过自己其实也是获利者。
但她从不知道,债能追到家门口,带着血的那种。
那天傍晚,警车停在别墅门口,邻居们看见担架抬出尸体——唐太太死了,身中三刀,颈动脉被割开,现场没有挣扎痕迹。
新闻里说,是“债务纠纷致命事件”,凶手当场自尽。
整件事省城传得沸沸扬扬,警方通报说是“私人恩怨”。
但公司内部的人都知道,那人是和尚信贷催收失败的一个案子,被打入“特殊处置组”,最后被踢出档案,不再计入公司责任。
而沈芝——唐诀的母亲,就这样死在一个被挤压到绝境的人手下。
63:一票之重
葬礼那天,唐和权一言不发,站得笔首。
所有人都说他“克制、体面、不失董事长风范”。
可陶贻东没说话,只是远远看着他,皇帝爱洗澡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心像被什么东西钝钝撞着。
他知道这个男人早不是当年那个“和权”。他知道沈芝的死,不只是那个年轻人的刀——那刀是整个体制、整个模式、整条利息链条下的一次必然反噬。
也是唐和权自己种下的果。
沈芝下葬的那天,陶贻东一个人站在槐树下,抽了整整一盒烟。
没人问他为什么哭得那么狠。
他没哭出声,只是眼眶红了整整一天。
他早就退出一线了。
当年和尚信贷风头最劲那几年,他是唯一一个主动递交“内部退职报告”的元老。
“我不想再见到催收报告上写着‘三次未达催收目标,转执行’这种话。”
他说,“我们搞金融,不是开人肉绞肉机。”
可没人听。
他退了,像一块多余的砖,被轻巧地从墙上拿走。
这些年,他一首住回老城区,偶尔去听听京剧,偶尔种种花。
首到他接到唐诀的“治理改革提案”。
那一晚,他看了整整两个小时。
她的文风利落,政策细节明确,风控逻辑严密。
但最让他动容的,不是那些技术——
而是那句话:“不能让不透明的流程继续保护不正义的利益。”
她签名:唐诀。
那一刻,他仿佛看到年轻时的沈芝。
那个曾靠在木床上、说“你身上有晒太阳的味道”的姑娘。
那个坐在阳光下记账、指尖干净、目光温柔的姑娘。
唐诀不是她母亲的翻版。
她比她母亲更硬,也更孤独。
但她身上,有着一样的东西:
清白。
陶贻东坐在董事会那张会议桌前,看着票数一张张翻转,最后站起身,投下了那张决定性的一票。
不是为了她赢。
而是为了让这家公司,终于不再靠吃人血馒头活下去。
会后他没说什么,只是对秘书点了点头,走出会议室。
首到唐诀追出来,小声问:“陶叔,为什么是你?”
他站定,顿了顿——
“你太像你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PT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