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六章 兼并小寨:融合的阵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黑石纪元:我的科技种田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水车的成功运转,如同给黑石村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效灌溉带来的希望,让新老村民的干劲空前高涨。开荒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围绕着水车引水渠,一片片新的田地如同绿色的地毯般铺展开来。人口也在稳步增长,距离500人的目标越来越近。

就在黑石村一片欣欣向荣之际,一支特殊的“队伍”来到了村口。他们人数不多,只有十几户,约莫五六十人,但个个面黄肌瘦,衣衫破烂得连流民都不如。他们推着几辆破旧的独轮车,上面堆着些破烂家什,几个孩子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为首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满脸愁苦的老者。

“这里是…黑石村吗?” 老者声音沙哑,带着绝望中的最后一丝期盼,“我们…我们是南边十里外小石寨的…寨子…寨子被一伙流窜的土匪抢了…粮食抢光了,房子烧了…实在活不下去了…听说…听说黑石村仁义,能收留人…”

“小石寨?” 林默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个地方,是附近山坳里一个更小的穷困聚落,靠在山坡上开点薄田和打猎为生,日子一首过得紧巴巴,没想到遭此横祸。

“老人家,快请进!” 林默立刻安排人,“孙大姐,先安排粥饭!柱子,看看有没有人生病受伤!”

小石寨的村民被暂时安置在村口临时窝棚区。一碗热腾腾的粟米粥下肚,这些濒临崩溃的人才算缓过一口气。老者姓石,是小石寨的寨老(类似村长)。他老泪纵横地向林默和闻讯赶来的议事会成员哭诉了遭遇:一伙人数不多的流匪趁夜洗劫,寨子本就穷困,根本无力抵抗,积攒的一点粮食和值钱物件被抢掠一空,房子也被点了几间。

“林首领,各位大人,” 石寨老挣扎着要跪下,“我们小石寨…愿意…愿意并入黑石村!只求给条活路!我们有力气,能种地!只求一口饭吃!”

兼并小石寨?议事会成员们面面相觑。这十几户人虽然不多,但却是成建制的加入,不同于零散流民。他们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甚至可能还有自己的“小团体”意识。如何安置?土地如何分配?工分如何计算?如何让他们真正融入黑石村,而不是成为村中之村?

林默知道,这是一个考验黑石村包容力和管理智慧的契机。处理好了,能增强实力,树立仁义之名;处理不好,就可能埋下内部分裂的隐患。

“石寨老请起!” 林默扶起老人,郑重道,“黑石村有规矩,来了就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愿意遵守《村规》,勤劳肯干,这里就有你们的活路,有你们的田地!具体如何安排,请容我们议事会商议一下,定会给乡亲们一个公道!”

林默立刻召开了紧急议事会扩大会议,除了核心成员,还邀请了两位在村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和两位新落户表现突出的代表参加。

会议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土地分配: 小石寨村民要求将他们原来开垦的、位于南边山坳里的薄田也算作“自带”土地。但黑石村的《村规》明确所有土地归集体所有,新开垦土地按工分分配使用权。如果给小石寨特殊待遇,其他新老村民必然不服。

安置与融入: 小石寨村民希望聚居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但这不利于他们快速融入黑石村,容易形成隔阂。

争论很激烈。

赵大山认为要一视同仁,所有土地按规矩分配,小石寨原来那点薄田离黑石村太远,灌溉不便,价值不大,不如放弃,在近处按工分分新地。

陈老蔫则有些同情小石寨,觉得他们遭了难,原有土地是他们唯一的念想,应该酌情考虑。

孙巧娘担心小石寨的妇女习惯不同(比如编织、饮食),聚居可能会和本村妇女产生小摩擦。

王石头则更关注安全问题,担心小石寨人中会不会混有土匪的眼线。

林默仔细听着各方意见,最后拍板:

土地方面: 小石寨原有土地,距离远、灌溉难、产出低,原则上收归集体。但念其遭遇,作为补偿,小石寨所有成年劳力(不分男女),每人额外记100工分(相当于开垦一亩中等难度荒地的工分),可用于优先兑换靠近水源的新开垦土地或更好的工具。新土地的具体分配,仍需按照《村规》,结合个人后续劳动工分积累。原有土地由黑石村统一派人看护,未来可能作为牧场或林地。

安置方面: 小石寨村民原则上分散安置,打散插入现有村民的窝棚区(后续住房建设也按此原则),便于交流融合。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和心理需求,允许三户关系特别紧密的家庭(如兄弟、父子)暂时相邻安置。同时,由孙巧娘牵头,组织本村妇女与小石寨妇女结对子,帮助他们熟悉村规、学习新技能(如纺织、卫生习惯)。

工分与待遇: 小石寨村民免除考察期,首接登记落户,享受村民待遇。但原有财产(几乎为零)不计入工分。那100补偿工分即刻发放。

这个方案既坚持了《村规》的公平性(土地集体所有,按劳分配),又体现了对受难者的体恤(额外工分补偿),同时通过分散安置和结对帮扶促进融合。议事会成员仔细琢磨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方案公布后,小石寨村民虽然对放弃原有土地有些不舍,但听到每人补偿100工分,可以在好地方优先换地,而且首接落户,不用考察期,都感激涕零。石寨老代表众人向林默和议事会连连道谢。

然而,融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分散安置后,小石寨村民在语言、生活习惯(如口音、做饭方式)、甚至劳作节奏上,都与本村村民存在差异。一些小摩擦开始出现:

一个本村壮汉抱怨分到同组的小石寨青年“干活偷懒,力气还没他婆娘大”(其实是饿久了体力未恢复)。

几个本村妇女私下嘀咕小石寨女人“不讲卫生,头发里都是虱子”(逃难途中确实无法顾及)。

一个小石寨的半大孩子,饿怕了,偷偷摘了邻居菜地里的几根黄瓜,引发争执。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如果不及时化解,就可能积累成大矛盾。林默和议事会成员立刻行动起来。

林默亲自找那个抱怨的壮汉谈话,说明小石寨村民刚遭大难,身体虚弱,需要时间恢复,号召大家多些包容,并承诺会根据实际劳动强度调整工分标准。

孙巧娘带着卫生所的妇女,给小石寨所有村民发放了驱虫草药,并组织集体洗浴理发,改善卫生状况。

吴明远在夜校中增加了“邻里和睦”、“村规解读”的课程,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强调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王石头则加强了治安巡逻,对偷菜的孩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他用劳动(帮邻居除草)补偿损失。

最为关键的是,一个名叫王石头(与小石寨寨老同姓,但无亲属关系)的小石寨青年,在开荒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武和力气,一人能干三人的活,还机警地发现了一处危险的塌方隐患,及时示警避免了伤亡。王石头(卫队长)立刻注意到了这个好苗子,在征得林默同意后,破格将他吸收进卫队预备役,并公开表彰。

这个举动意义重大!它向所有小石寨村民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在黑石村,只要你有能力,肯出力,就能得到认可和上升的机会!王石头的脱颖而出,极大地振奋了小石寨村民的士气,也赢得了本村村民的尊重。摩擦在有效的调解和王石头的榜样作用下,逐渐平息。

【成功兼并小石寨聚落,人口增长约60人。】

【有效化解初期融合矛盾,增强社区凝聚力。】

【积分变动:+50 (成功兼并聚落,人口增长)。当前积分:440点 (390+50)。】

看着小石寨村民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逐渐适应,再到努力融入,甚至在卫队预备役中崭露头角,林默知道,这次“阵痛”是值得的。黑石村不仅壮大了人口,更在实践中验证了《村规》的包容性和管理体系的韧性。一个更具多样性和活力的“黑石”,正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寒冬的脚步,也悄然临近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黑石纪元:我的科技种田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