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十七章 知识之光:夜校开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黑石纪元:我的科技种田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夕阳的余晖刚刚被西山吞没,黑石村中心的议事棚前便点起了几堆篝火。火光跳跃,映照着几十张或期待、或好奇、或带着几分不情愿的脸。吴明远——曾经的落魄秀才,如今的“吴先生”——紧张地搓了搓手,站在一块用木炭涂得漆黑的石板前,深吸了一口气。

林默站在人群边缘,目光扫过聚集的村民。居多,也有半大的孩子被父母强拉硬拽过来,几个懵懂的幼童在母亲怀里打着哈欠。他看到了柱子,少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站在最前面;也看到了老赵和陈老蔫,他们脸上带着一种“首领让来咱就来”的朴实;孙巧娘则带着几个相熟的妇女坐在稍后,低声交谈着。

“乡亲们!”林默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盖过了低语,“咱们黑石村,能吃饱了,能穿暖了,有房子住了,这是大家伙一起拼出来的!可咱们不能光有膀子力气!想想看,工分票看不懂,别人记错了你咋知道?仓库里存了多少粮、多少布,心里没个数,慌不慌?以后咱们的工坊、水车、甚至咱们卫队的军令,都得靠图纸、靠文书!不识字,不认数,那就是睁眼瞎!在黑石村,咱们不能当睁眼瞎!”

他顿了顿,指向吴明远:“从今晚起,吴先生就是咱们黑石夜校的老师!每晚一个时辰,教大家认字、算数!这是咱们黑石村未来的根基!大人,只要不是累得爬不起来,都给我来!家里有娃到了年纪的,必须来!这是村规!工分照记!”

人群一阵骚动。有人点头称是,尤其是有孩子的人家,眼神热切起来。也有人小声嘀咕:

“累一天了,骨头都散了,哪有心思学这个…”

“认字?那是老爷们的事,咱种地的学了有啥用?”

“工分?那点工分够干啥,还不如多歇会儿…”

吴明远清了清嗓子,努力压下心中的忐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平和有力:“诸位乡亲父老!圣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识字明理,非独为功名,乃立身之本!今日,吾不教西书五经,只教实用之学!”

他拿起一根烧焦的木棍,在粗糙的石板上用力写下两个大大的字:“黑”、“石”。

“看!这就是咱们‘黑石’村的名字!”吴明远指着字,声音带着一种久违的激动,“这个像不像山崖上叠起来的石头?这个下面西点,像不像咱们烧窑的火?记住了,这两个字,就是咱们的家!”

他又在旁边画了几道横竖:“一、二、三、十、百…这是数!明天收粮入库,赵大山队长报数,你能听懂多少?分粮分物,自己该得多少,能算清吗?不学这个,你连自己吃了多少亏都不知道!”

他用最浅显的语言,结合村里的日常:工分票上的记号、仓库里堆着的麻袋、卫队操练的队列人数、甚至孙巧娘织布用的梭子…努力把文字和数字与村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柱子听得最认真,不时用手指在膝盖上比划。几个年轻后生也渐渐被吸引,伸长了脖子看石板上的“鬼画符”。但仍有部分成年人,尤其是年纪大些的,眼神茫然,哈欠连连,心思显然不在石板上。

林默没有苛责,他知道改变需要时间。他注意到孙巧娘虽然识字不多,但算数似乎颇有天赋,吴明远讲简单的加减时,她眼中闪烁着理解的光。老赵虽然听得吃力,却坐得笔首,努力记着“黑”和“石”的模样,嘴里念念有词。

一个时辰在篝火的噼啪声和吴明远略显沙哑的讲解声中过去。结束时,柱子兴奋地跑到林默面前:“首领!我记住‘黑’和‘石’了!还有‘一’到‘十’!”林默笑着拍拍他的肩:“好!以后你不仅要学治病救人,也要多认字,多看医书!”柱子用力点头。

看着村民们三三两两散去,火光映照下,有人步履轻快,有人依旧摇头晃脑。林默对收拾石板的吴明远道:“吴先生,辛苦了。开头最难,慢慢来。明天,找些更实用的词教,比如‘粮’、‘工’、‘分’、‘卫’、‘医’。让他们尽受到认字的好处。”

吴明远擦擦额头的汗,看着石板上歪歪扭扭的字迹,眼中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神采:“林首领放心!明远…定当竭尽全力!为黑石,开民智!”他不再是那个落魄潦倒的酸秀才,他是黑石村的第一位先生,点燃知识火种的人。这火光虽微弱,却倔强地在寒夜中亮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黑石纪元:我的科技种田日志 http://www.220book.com/book/R64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