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光在指尖灭掉,陈阳顺手把手机塞进口袋,接着站起身。礼堂里原本乱糟糟的声音慢慢小了下去,原来是李教授走上了讲台,学员们也都陆陆续续坐下。他低头瞅了瞅手里的资料夹,这资料夹的纸张边儿都有点卷了,一看就是被翻了好多回。
他没再瞧那条银行发的短信。五千万呐,这会儿好像一下子离自己老远,变得模模糊糊的。
当天下午,陈阳抱着一摞整理好的简报进了助教办公室。这屋子比宣传部的小房间亮堂多了,墙上挂着几张党校以前优秀学员的合影,墙角还堆着没拆封的新教材。他的活儿就是把各个小组的讨论记录汇总到一起,整出一份完整的课程简报。
他翻开江川县专题组的报告,眼睛停在了一组数据上:年度脱贫人口一万两千人,贫困发生率归零。
他眉头一下就皱起来了。
他记得前两天自己调出来的那份实地调研报告,青石乡还有三百多户住在危房里,人均耕地面积连零点八亩都不到,按照现在的标准,根本就达不到脱贫的指标。这两份材料放一块儿,就跟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非要硬凑成一场戏似的。
他抽出一支红笔,在“一万两千人”旁边画了条波浪线,然后写道:“脱贫人口和危房改造进度差了西百七十三户,建议查查有没有‘数字脱贫’的可能。”
写完之后,他盯着这行字看了一会儿,又在下面加了一句:“要是没有实在的产业撑着,脱贫的成果怕是难长久。”
傍晚的时候,李教授拿着这份简报进了办公室,脸上平平淡淡的,看不出啥情绪。他走到陈阳桌子旁,轻轻把文件放下。
“你去过江川?”教授问。
陈阳摇摇头,“没去过,不过综合手里别的材料分析,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李教授没吭声,就点了点头,转身走了。他这一沉默,让陈阳心里有点发毛。
第二天上午,课间休息铃刚响,有个人首首地朝他走过来。藏蓝色衬衫,头发剪得很利落,眼神清亮还带着点审视的劲儿,就是在礼堂记笔记的那个女学员。
她站在陈阳面前,笑了笑,“你是陈阳吧?”
陈阳点点头,不自觉地坐首了身子。
“我是苏岚。”她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接着翻开手里的一份简报,“这份批注是你写的?”
陈阳接过她递过来的纸,就看见自己写的关于“数字脱贫”的那句话被荧光笔标出来了。
“是我写的。”他老实回答。
苏岚看着他,声音挺平静,“你咋看江川的脱贫情况?”
陈阳想了想,说:“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我老家也是山区,我知道一块亩产千斤的地,养不出万元户。要是真有这么多人脱贫,靠啥撑着呢?”
苏岚听了,眼里闪过一丝认可。她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便签,递给陈阳,“下周我要带人去江川县调研空心村,你要是感兴趣,一块儿来。”
陈阳接过便签,手指不自觉地使了点劲。他清楚,这张纸可不只是个调研邀请,更是踏进体制的一张入场券。
下午课上完,李教授拍了拍他肩膀,说:“苏书记说你眼里有活儿。”
陈阳笑了笑,没吱声。他回到办公桌前,开始整理今天的资料。就在他打算合上最后一个文件夹时,一张纸吸引了他的目光。
那是江川县连续三年的扶贫验收报告。他一页页翻着,突然发现个事儿,青石乡负责人签字的笔迹,几乎一模一样。
不是有点像,是特别像,就好像是一个人照着模仿的。
他拿起放大镜仔细对比,越看越觉得不对劲儿。这些签名,不可能是同一个干部签的,起码不该工整得跟复印的一样。
他把这几页抽出来,单独放一边。窗外天慢慢黑了,党校教学楼的灯一盏盏亮起来,把走廊尽头照得暖乎乎的。
陈阳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他明白,自己掉进了一个比想象中还复杂的局里。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他抬头一看,苏岚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那份他批注过的简报。她没马上说话,先扫了一眼他桌上摊开的三份报告,眼神在上面停了几秒。
“你在找啥?”她问。
陈阳没瞒她,“我在找青石乡签字背后的那个人。”
苏岚听完,嘴角轻轻往上扬了扬,好像早就料到了,“你知道吗?有些人,连名字都不敢留。”
说完,她转身就走,步子挺轻快,头也没回。
陈阳望着她的背影,心里一阵发冷。他重新打开电脑,调出江川县近三年的干部任免记录,开始一条一条对比青石乡负责人的信息。
夜深了,教学楼的灯一盏盏灭了,只有他这一间,还亮着。
(http://www.220book.com/book/R82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