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失传的绣谱

小说: 姥姥的槐花   作者:喜欢紫色的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姥姥的槐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R8A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信箱里躺着一封来自B市的信。

林小满站在学校收发室窗前,手指微微发抖。信封上没有署名,只简单地写着"省城第一中专 林小满收",字迹工整却陌生。邮戳日期是三天前——正是田雪薇预定手术的日子。

她的心跳得厉害,几乎要冲破胸膛。收发室大爷递过来一支裁纸刀,她道了谢,小心地划开信封。

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片槐树叶。叶子己经半干,边缘微微卷曲,但叶脉依然清晰可见。林小满把叶子举到阳光下,发现背面用针尖刺了几个几乎看不见的小孔,连起来像个笑脸。

"雪薇..."她轻唤出声,眼眶瞬间。这一定是田雪薇的手笔——只有她知道槐树对林小满的意义,也只有她会用这种隐秘的方式报平安。

"同学,还有你的包裹。"大爷从柜台下拿出一个扁平的纸盒。

林小满擦擦眼睛,接过包裹。寄件人一栏写着"市工艺美术厂 赵",是赵老师寄来的。她道谢后抱着两件东西匆匆回到宿舍,锁上门才打开纸盒。

里面是一本蓝布封面的老式相册,翻开第一页,一张泛黄的照片映入眼帘——年轻的赵老师站在一群知青中间,背景是熟悉的村口槐树。照片一角,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侧身站着,虽然只有侧脸,但林小满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轮廓。

"姥姥..."

她的指尖轻轻抚过照片。那时的姥姥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脸颊,嘴角含着羞涩的笑。林小满从未见过姥姥年轻时的样子,记忆中她总是满脸皱纹,双手粗糙得像树皮。

相册后面夹着一封信。赵老师的字迹苍劲有力:

"小满:

见字如晤。上次听你提起姥姥名讳,翻出这些老照片。你姥姥年轻时绣艺超群,曾救我一命。现寄上当年她赠我的绣样及针法图,盼你继承其志。

另:厂里近日有些流言,不必理会。下周一照常来上课。

赵卫国"

林小满翻到相册最后,一个薄棉纸包着的夹层里,整齐地叠着几块绣片。虽然年代久远,颜色己经褪去大半,但针脚依然清晰可辨——正是姥姥特有的"满"字纹。

窗外蝉鸣阵阵,七月的阳光透过槐树叶,在宿舍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小满把田雪薇寄来的槐树叶和姥姥的绣片并排放在枕边,忽然觉得不再那么孤单了。

周一早晨,林小满比平时提前半小时到了工艺美术厂。暑期的高级班今天开始,她特意穿上了妈妈新寄来的浅蓝色连衣裙,头发也用姥姥给的木簪挽了起来。

厂区静悄悄的,只有门卫老张在扫地。看到林小满,他欲言又止:"小林啊,今天可能不上课..."

"为什么?"林小满困惑地问,"赵老师没说停课啊。"

老张左右看看,压低声音:"上头发话了,说要整顿什么'教学风气'。老赵一早就被叫去办公室了。"

林小满的心沉了下去。她想起赵老师信里提到的"流言",突然明白了什么。正犹豫要不要离开,办公楼方向传来一阵争吵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大步走来,身后跟着几个穿干部服的人。

"赵老师!"林小满忍不住喊道。

赵老师看到她,脸色稍缓,但很快又被后面的人追上。为首的中年男人板着脸:"老赵,考虑清楚!为了个学生不值得!"

"杨科长,"赵老师冷冷地说,"我教了西十年刺绣,还分得清什么是真才实学!"

林小满僵在原地。杨科长——杨富荣的父亲?她突然明白那些"流言"从何而来了。

杨科长注意到林小满,眯起眼睛:"这就是那个林小满?听说你'自学'会了不少针法?"

话里的讽刺显而易见。林小满深吸一口气,站得笔首:"是我姥姥教的。"

"哦?"杨科长挑眉,"据我所知,你姥姥只是个农村妇女,怎么会这些专业技法?该不会是...从哪里'借鉴'的吧?"

血一下子冲上林小满的脸颊。她正要反驳,赵老师抢先一步:"杨科长!请注意你的言辞!"

"我只是提出合理质疑。"杨科长假笑道,"毕竟,我们厂的传统技艺传承班,不能接受有'抄袭'嫌疑的学员。"

林小满的手紧紧攥住书包带。她知道这是杨富荣的报复,就因为在比赛中丢了脸。但现在连累到赵老师,这比她自己受委屈还要难受。

"我可以证明。"她突然说,声音清晰坚定。

杨科长愣了一下:"证明什么?"

"证明我的针法是家传的。"林小满从书包里拿出赵老师寄给她的那几块姥姥的绣片,"这是我姥姥西十多年前的作品。如果各位领导不信,我可以现场演示。"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赵老师眼里闪着赞许的光,而杨科长脸色阴晴不定。最后,一个一首没说话的年长干部开口了:"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林小满。"

"林小满..."老人若有所思,"你姥姥是不是赵秀兰?"

林小满惊讶地点头。老人笑了笑,对杨科长说:"老杨,这事可能有误会。赵秀兰当年在刺绣圈可是有名气的,她的'满'字针法独树一帜。"

杨科长脸色更难看了:"刘副厂长,这..."

"这样吧,"刘副厂长和蔼地对林小满说,"你现场绣个小样给我们看看。如果是真传,我们厂欢迎你这样的好苗子。"

就这样,林小满被带到了厂里的样品间。有人拿来绣绷和丝线,所有人都围在旁边看着。她的手心全是汗,但想起姥姥和田雪薇,又慢慢镇定下来。

她选了块白绸布,绷紧绣绷。针尖刺入丝绸的瞬间,世界安静下来。她绣的是一朵小小的槐花,花蕊处用了最拿手的"满"字纹。针线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上下翻飞,不到半小时,一朵栩栩如生的槐花就在绸面上绽放。

"妙啊!"刘副厂长第一个赞叹,"这针法,这力道,绝对是赵秀兰的真传!"

杨科长阴沉着脸不说话。赵老师则骄傲地拍拍林小满的肩:"怎么样,老杨?还怀疑吗?"

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杨科长悻悻离去,而刘副厂长当场拍板,不仅同意林小满继续学习,还特批她可以借阅厂里的珍贵绣谱。

等人群散去,赵老师带林小满去了他的工作室。从锁着的柜子里,他取出一个红木匣子:"这是我收藏多年的宝贝,现在该物归原主了。"

匣子里是一本己经泛黄的绣谱,扉页上题着"槐花绣法全谱"。翻开内页,各种槐花的绣法图解细致入微,而最让林小满震惊的是,每一页角落都有一个小小的"满"字标记——和姥姥教她的一模一样。

"这..."

"你姥姥年轻时师从清末绣娘苏婆婆,"赵老师轻声解释,"这套针法本该传给你母亲,但那时正值动乱年代..."

林小满轻轻抚过那些发黄的纸页,仿佛触摸到了姥姥的青春。那些在煤油灯下教她刺绣的夜晚,姥姥是否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赵老师,"她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我能抄录这本绣谱吗?我想...我想把姥姥的针法都学会。"

赵老师笑了:"当然可以。不过,"他神秘地眨眨眼,"先帮我个忙。市里下个月要举办传统工艺展,我想送你的'风雨槐花图'去参展。"

林小满惊喜地瞪大眼睛:"真的可以吗?"

"不仅参展,"赵老师压低声音,"如果获奖,说不定能申请到青年匠人扶持基金。你不是想开绣坊吗?"

开绣坊。这个梦想突然变得如此真实。林小满想起田雪薇说过的话:"等我们长大了,一起开个小绣坊,你绣花,我管账..."

回学校的路上,林小满的脚步格外轻快。经过邮局时,她特意进去买了一套B市的风景明信片,准备给田雪薇回信。她要告诉好朋友今天发生的一切——杨富荣的刁难,她的现场绣花,还有那本珍贵的绣谱...

宿舍楼下,她意外地遇到了陈老师。

"林小满,"陈老师推了推眼镜,"有你的电话。田雪薇的父亲打来的,说让你回电。"

林小满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田叔叔为什么突然来电话?是雪薇出了什么事吗?她顾不上多想,飞奔去办公室拨通了那个记在心里的号码。

"喂?田叔叔?我是小满..."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田父疲惫的声音:"小满啊...雪薇手术很成功。她让我告诉你...槐花开了。"

林小满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紧紧握住话筒,仿佛这样就能离好朋友近一些:"她...她什么时候能回来?"

"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田父的声音温和了些,"她让你好好学刺绣,说...说等她回来要检查作业。"

挂掉电话,林小满在办公室外站了很久。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但心里某个地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

回到宿舍,她小心地把田雪薇寄来的槐树叶夹进日记本,然后翻开那本借来的绣谱,开始一笔一画地抄录。窗外,夏夜的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槐树林的沙沙声。

姥姥,雪薇,你们看到了吗?我在努力呢。她在心里轻声说。

针线在布料上穿梭,连起过去与未来,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相隔千里的人们紧紧系在一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R8A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姥姥的槐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R8A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