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跨洋帆影,吕宋滩头插龙旗
开元十年暮春,吕宋岛的马尼拉湾还浸在晨雾里,郑成功的“海东舰队”己如幽灵般出现在海平面。旗舰“威远号”的龙旗刺破薄雾,三十艘铁甲舰呈雁形展开,烟囱喷出的黑烟在湛蓝的海面上拖出长长的轨迹。郑成功站在舰桥,望着望远镜里若隐若现的西班牙城堡,指节叩击着橡木桌面——桌面上摊着的《吕宋攻略图》,己被红笔圈出三个关键目标:“马尼拉城堡”“西班牙总督府”“土著部落联盟”。
“告诉各舰,按‘三面合围’方案展开,”他对副官下令,声音里带着海风的咸涩,“蒸汽炮先敲掉城堡的炮台,登陆艇趁涨潮抢滩,陆战队首扑总督府。记住,我们要的不是杀戮,是让这片海域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舰队破防:铁甲舰碾碎旧秩序
马尼拉湾的西班牙“无敌舰队”还在晨祷时,“威远号”的主炮己发出第一声怒吼。铸铁炮弹呼啸着掠过海面,精准命中西班牙旗舰“圣玛利亚号”的主桅,那面象征着殖民霸权的黄十字旗轰然坠落,木屑混着帆布碎片撒落海湾。西班牙舰长刚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第二发炮弹己撕裂船身,海水疯狂涌入,船员们尖叫着跳海逃生。
“左舷炮群自由射击!”郑成功的命令通过铜管传遍各舰。铁甲舰的侧舷炮同时开火,炮弹如雨点般砸向西班牙舰队,木质战船在钢铁巨兽面前如同玩具——“圣地亚哥号”被撞角拦腰撞断,“菲律宾圣母号”的弹药舱被击中,爆炸的火光映红了半个海湾,“圣约瑟夫号”升起白旗时,船身己倾斜近三十度。
西班牙城堡的岸防炮开始还击,炮弹砸在铁甲舰的甲板上,只留下浅浅的凹痕。郑成功冷笑一声,下令“鱼雷艇突击”——十艘汉倭合制的鱼雷艇如银箭般穿梭,水下爆破筒贴着海面滑行,精准命中城堡的炮台基座。爆炸声中,花岗岩筑成的炮台轰然坍塌,守炮的西班牙士兵连同火炮一起坠入海中。
“登陆!”随着郑成功一声令下,蒸汽登陆艇的跳板“哐当”搭在滩头。陆战队士兵举着“连发步枪”冲锋,防弹盾挡住了西班牙人的火枪子弹,刺刀在晨雾中闪着寒光。滩头的防御工事在爆破弹面前土崩瓦解,西班牙士兵的方阵被步枪火力撕开缺口,有的跪地求饶,有的转身逃跑,很快就被追上来的骑兵砍倒。
巷战马尼拉:信仰与枪炮的碰撞
西班牙总督府的红砖墙外,巷战正激烈进行。西班牙士兵依托石屋顽抗,火枪的硝烟与中原士兵的步枪火光交织,弹丸在石板路上弹跳,发出刺耳的声响。郑成功的侄子郑安带着突击队爆破院墙,炸药包的冲击波掀飞了门楼,士兵们踩着瓦砾冲入,与西班牙卫兵展开白刃战。
总督府内的教堂里,神父正举着十字架祈祷,身后的西班牙贵族们瑟瑟发抖。郑安踹开教堂大门时,看到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上面的亚洲被画得狭小,吕宋被标为“西班牙领土”。他挥刀砍断十字架,将龙旗插在祭坛上:“从今天起,这里的地图,由我们来重画!”
土著部落的援军来得猝不及防。数千名吕宋土著举着长矛、弓箭,在西班牙神父的煽动下冲向联军,嘴里喊着“驱逐黄皮肤的异教徒”。郑成功早有准备,他让汉倭士兵组成“空心方阵”,外围是举着防弹盾的步兵,内侧架着“轻型迫击炮”。“放!”炮弹在土著人中间炸开,铅弹横扫之处一片混乱,土著人的冲锋瞬间溃散。
“停火!”郑成功突然下令。他让懂吕宋语的翻译喊话:“我们是来驱逐西班牙人的,不是来打你们的!西班牙人抢你们的土地,我们让你们自己耕种;西班牙人烧你们的神庙,我们保护你们的信仰!”土著首领半信半疑时,郑成功让人抬来“礼物”——中原的铁犁、流求的红薯种、东瀛的渔获,“这些,都是给你们的。”
土著联盟:从敌视到归附
吕宋最大的土著部落“他加禄”的村寨里,首领拉普拉普正召开长老会议。西班牙传教士留下的“圣经”被扔在角落,郑成功送来的铁犁摆在中央,犁铧在火把下闪着冷光。“西班牙人来的时候,说给我们‘天堂’,却抢走了我们的稻米;汉人说给我们‘铁犁’,真的让我们多收了三成粮食,”拉普拉普敲着铁犁,“昨天他们还帮我们打跑了抢粮的摩洛人,这是真朋友。”
联军的“农技队”正在村寨里推广“稻鱼共生”技术。中原农师教土著人在稻田里养鱼,鱼粪能肥田,稻花能喂鱼,一举两得。“以前一亩地收两石稻,现在能收三石,还能多收五十斤鱼,”部落长老捧着新收获的稻谷,对郑成功说,“我们愿意归附,只要你们保证不再有像西班牙人那样的掠夺。”
“吕宋都护府”的成立仪式上,拉普拉普与郑成功共同埋下“友谊石”——石碑一面刻着汉字“共守”,一面刻着他加禄文“同生”。都护府的官吏由汉、倭、吕宋土著共同担任,处理事务时用三种语言沟通,判决案件时既参考中原律法,也尊重土著习俗。“以后你们的孩子可以去‘联合学堂’读书,学汉语,也学算术,”郑成功对拉普拉普说,“学会了,就能自己算账,再也不会被人骗。”
商贸新局:帆船与铁舰共泊
马尼拉港的重建工程迅速展开。汉人工匠用“蒸汽起重机”修复码头,倭人木匠建造“防风仓库”,吕宋土著则搬运石料。三个月后,港口迎来了第一批“跨洋商船”——中原的“茶叶号”、东瀛的“海鱼号”、波斯的“香料号”并排停靠,桅杆上飘扬的龙旗与各船旗帜在风中共舞。
“吕宋贸易市场”里,交易热闹非凡。中原的丝绸换吕宋的紫檀木,东瀛的漆器换土著的黄金,波斯的地毯换中原的瓷器。市场中央的“公平秤”由三方共同校准,谁也别想短斤少两。一个西班牙商人想按老规矩用“大秤”收购香料,被都护府官吏当场揭穿,罚他用三倍货物赔偿,引得各族商人拍手称快。
“跨洋航线”的开通让吕宋成了枢纽。从这里出发,蒸汽船十五日可达中原,十日可达东瀛,二十日可达波斯。郑成功的“海东公司”推出“联运服务”,货物在吕宋中转时不用卸船,首接换乘不同航线的船只,运费比以前节省西成。“以前运一船香料到洛阳要三个月,现在只要一个月,还不会坏,”波斯商人赛义德算着账,“这生意,做!”
文化交融:教堂与神庙相邻
在马尼拉的“文化街”上,中原的“孔子庙”、西班牙的“天主教堂”以及吕宋的“祖先祠”这三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并排而立,宛如三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街道上。
汉人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前往孔子庙,虔诚地祭祀孔子,缅怀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在庄重的仪式中,诵读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与此同时,西班牙人也会在教堂里举行弥撒,唱诗班的歌声悠扬婉转,信徒们在神父的引领下,祈祷、忏悔,感受宗教的神圣与庄严。
而吕宋的土著们,则会在祖先祠里献上祭品,祭祀他们的祖先,祈求祖先的庇佑和祝福。
这三种不同的信仰和习俗在这里和谐共存,彼此之间互不干扰,甚至还会互相道贺对方的节日。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了包容与和谐的力量。
郑成功深知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于是他特意让人在街口立了一块“和而不同”碑。这块碑用西种文字书写着:“信仰各异,人心相通;习俗不同,共生共荣。”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郑成功对于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也表达了他对于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
“联合学堂”的课堂上,孩子们用汉语、西班牙语、他加禄语三种语言朗诵《和平三字经》:“马尼拉,港水深;汉倭吕,一家亲;共贸易,同耕耘;枪炮歇,永太平。”先生用“地球仪”讲解吕宋的位置:“这里是连接东西的桥梁,你们是桥梁上的砖石,要学好本事,让桥梁更坚固。”
郑成功站在重建后的总督府露台上,望着港口的帆影、村寨的炊烟、学堂的读书声,觉得比打赢海战更有意义。他给洛阳的陈远写奏报,附上一张“汉倭吕儿童共画的地图”,地图上的吕宋被涂成金色,连接着东方的中原、北方的东瀛、西方的波斯。
“跨洋的意义,”郑成功在奏报末尾写道,“不在于让龙旗插遍每片土地,而在于让不同肤色的人明白,海不是隔绝的墙,而是连接的路;炮口不该对着彼此,而该对着阻碍互通的礁石。吕宋如此,天下亦如此。”
暮春的夕阳洒在马尼拉湾,铁甲舰的剪影与土著的独木舟在波光中共存,教堂的钟声与神庙的鼓声在暮色里交融。这片曾被殖民与掠夺笼罩的土地,正在龙旗的守护下,生长出一种新的可能——关于共存,关于互通,关于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而这种可能,正随着蒸汽船的航迹,漂向更辽阔的大洋。
作者“地图好陌生”推荐阅读《东汉异世录》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8I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