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初三的节奏如同高速运转的齿轮,容不得半点滞涩。然而, 初三(3)班的化学课,却因为一位新老师的到来,平添了几分混乱和……奇特的“乐趣”。
“周老师”登场与课堂乱象:
原来的化学老师休产假,接替她的是一位姓周的年轻男老师。周老师戴着金丝眼镜,穿着熨帖的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乍一看颇有几分书卷气。然而,几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金玉其外”。
周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 照本宣科,错误百出,且迷之自信。
他讲课完全依赖PPT,语速极快,仿佛在完成某种朗读任务。更可怕的是,他对基础概念的理解似乎存在偏差,经常在讲解时出现原则性错误。
比如,讲到元素周期律,他指着PPT上p区元素的电负性趋势图,言之凿凿:“大家看,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减弱……” 台下一片死寂,同学们面面相觑——这趋势明明应该是增强啊!
讲到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他用了一个极其复杂且容易出错的方法,绕了一大圈,最后配出来的方程式竟然两边原子不守恒!他还浑然不觉,满意地点点头:“看,这样就配平了。”
甚至有一次,他把催化剂的作用说成了“提供反应物”,引得李思思都忍不住蹙起了眉头。
除了知识性硬伤,周老师的课堂管理也堪称灾难。他试图用严格来树立威信,却只学到了皮毛。学生稍微讨论问题或者笔记跟不上,他就会用教鞭重重敲打讲台,厉声呵斥:“安静!认真听讲!不要交头接耳!” 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非但没能维持秩序,反而激起了同学们的普遍反感。王浩他们几个更是变着法地小声起哄,课堂氛围越发浮躁。
顾之衍对这种课堂简首忍无可忍。她习惯了对知识严谨的态度,周老师这种不负责任的错误讲解和高压管理,让她感觉像吞了只苍蝇般难受。她好几次想举手指出错误,但都被周老师那副“我绝对正确”的倨傲态度和严厉的眼神给堵了回去,憋得她胸口发闷。
官炀的“幕后指挥”与精准打击:
就在顾之衍又一次被周老师一个低级错误气得捏紧拳头时,旁边推过来一张折得小小的纸条。
她一愣,侧头看向官炀。他依旧低头看着自己的竞赛书,仿佛那张纸条不是他递的。
顾之衍疑惑地打开纸条。上面是官炀那熟悉的、锋利的字迹,极其简洁:
催化剂作用:降低活化能。非反应物。
配平错:左边O多2。用电子守恒法快。
电负性:左到右增强。
纸条上精准地列出了刚才周老师讲错的三处地方,并给出了最核心的纠正点和更优的解决方法!字字珠玑,首击要害!
顾之衍的眼睛瞬间亮了!一股巨大的“爽”感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她仿佛瞬间找到了主心骨和武器!
下一处错误很快出现。周老师正在讲解一个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题目,又犯了一个概念混淆的错误。
顾之衍深吸一口气,高高举起了手。
周老师被打断,有些不悦地看向她:“顾之衍同学,有什么问题?”
“老师,”顾之衍站起身,声音清晰,带着一种刻意放大的“求知欲”,“关于您刚才讲的溶度积Ksp和离子积Q的关系,我有点不太明白。按照教材第XX页的定义和例题分析,似乎应该是Q Ksp时沉淀析出,而不是像您刚才说的Q < Ksp?是不是我理解错了?” 她语气礼貌,眼神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同时精准地报出了教材页码和具体概念。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王浩他们几个交换着看好戏的眼神。李思思也抬起头,看向顾之衍和周老师。
周老师显然没料到会被学生当众质疑,而且质疑得如此具体、有理有据。他脸色微变,有些慌乱地翻着自己的PPT和教案,支吾道:“这个……嗯……让我看看……哦,对!是Q大于Ksp!刚才口误,口误了!顾之衍同学听课很认真!大家要注意啊!”他强行挽尊,额角却渗出了细汗。
“谢谢老师解答。”顾之衍平静地坐下,嘴角抑制不住地向上弯起。爽!太爽了!这种精准打击、让对方哑口无言的,简首无与伦比!她悄悄用余光瞟了一眼旁边的官炀。他依旧低头看着书,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只有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打脸”的默契与暗爽的课堂:
从此,化学课成了顾之衍和官炀之间一场心照不宣的“游戏”。
周老师依旧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而官炀,则像一位隐藏在幕后的军师,总能在他犯错的第一时间,用最简洁精准的纸条,将错误的核心和正确的答案传递给顾之衍。他的纸条内容越来越丰富:
勒夏特列原理应用错:升温应向吸热方向移动。
有机命名:主链选错,最长碳链是7个C。
这个方程式原子不守恒,右边少一个H。
有时甚至还会附上更优的解题思路或教材页码。
顾之衍则化身为最锋利的矛。她耐心等待时机,一旦官炀的“弹药”送达,她便会在周老师讲得最“自信”时,精准地举起手,用那种看似“虚心请教”、实则句句扎心的方式,将错误赤裸裸地揭露在阳光下。她的措辞越来越老练,引经据典(教材、权威定义),逻辑清晰,让周老师连狡辩的余地都没有,只能尴尬地承认错误或含糊带过。
“老师,关于您提到的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我记得教材第XX页明确写了‘对于气相反应,也与压强有关’?是不是适用范围不同?”
“老师,您刚才配平这个方程式用的方法好像比较繁琐,用电子守恒法是不是更快?而且好像不会出现您刚才那种两边差一个氧原子的情况?”
“老师,您说这个反应是自发反应,但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G = △H - T△S),在低温下△G 0,应该不自发吧?”
每一次成功的“打脸”,都让顾之衍心中暗爽不己。她甚至能感觉到王浩他们在后面憋笑憋得肩膀发抖。而周老师的脸色,则一次比一次难看,敲讲台的次数越来越多,呵斥的声音却越来越虚。
周老师的“反击”与孤立无援:
周老师显然也察觉到了顾之衍的“针对”。他将这一切归结为顾之衍的“哗众取宠”和“不服管教”。
一次随堂小测后,周老师故意拿着顾之衍那份答得不错(但绝非完美)的卷子,在讲台上当众“点评”:
“顾之衍同学,卷面还算整洁,但细节错误不少!你看这道选择题,明明选B,你非选C?基础不牢啊!还有这个方程式,条件也没写全!平时听课是不是不够专心?总喜欢钻牛角尖问一些有的没的?”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嘲讽和打压意味。
顾之衍气得脸都白了,正要反驳,却感觉旁边又推过来一张纸条。她强压怒火打开:
选择题:题目隐含条件‘标准状态’,催化剂不改变平衡,B错C对。
方程式:该反应无需特殊条件,常温即可。他错。
官炀不仅指出了周老师点评本身的错误,还精准地给出了反驳依据!
顾之衍深吸一口气,再次举手。在周老师不耐烦的目光中,她站起身,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老师,关于选择题,题目中确实提到了‘在标准状态下’,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和催化剂的性质,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能使平衡移动。所以选项B说‘平衡正向移动’是错的,C正确。至于方程式,教材第XX页明确写了该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无需额外条件。”
她的话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再次当众戳穿了周老师的错误点评。
周老师的脸涨成了猪肝色,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反驳不出来。他恼羞成怒地将卷子拍在讲台上:“就你懂得多!坐下!我们继续讲!” 语气气急败坏。
顾之衍平静地坐下,心中那股憋屈瞬间被巨大的“爽”感取代。她甚至偷偷在桌下给官炀比了个大拇指。官炀依旧没什么反应,只是翻书的动作似乎轻快了一点点。
化学课的乱象依旧,周老师的错误仍在继续。但顾之衍再也不觉得憋闷了。她甚至有点期待周老师犯错,因为这意味着她又可以收到官炀精准的“弹药”,然后上演一场精彩的“打脸”戏码。这种在官炀幕后支持下,将不称职老师怼得哑口无言的经历,成了初三高压下,一份带着叛逆的、独特的解压方式。而她和官炀之间,也因这场针对“共同敌人”的默契合作,那因郑致楠出现而产生的无形隔阂,似乎被这“并肩作战”的暗爽冲淡了不少。窗外的秋意渐浓,化学课堂上的“打脸”大戏,仍在暗流涌动中精彩上演。
报告!物理系AI成精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报告!物理系AI成精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8V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