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周老师在讲台上指鹿为马、错误频出的日子,终于在期中考试后迎来了终结。 初三(3)班惨淡的化学平均分(尤其对比其他科目),以及学生、家长甚至部分任课老师隐晦的反馈,像一道道催命符,终于让学校管理层无法再坐视不理。
一次由年级主任亲自坐镇的“突击听课”,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周老师在那堂课上依旧错误百出,面对主任的当场质疑,更是支吾搪塞,连基础概念都解释不清。课后,他被年级主任首接叫走谈话,再也没回到 初三(3)班的讲台。
几天后,学校低调地发布了更换化学老师的通知。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全班同学心照不宣,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轻快了几分。
“陈老师”与拨乱反正:
新来的化学老师姓陈,是位经验丰富、笑容温和的中年女教师。她走进教室的第一天,没有立刻讲课,而是用了一整节课的时间,耐心地梳理了之前被周老师搅得一团乱麻的基础概念。
“同学们,”陈老师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我知道大家前一段时间学得可能有点……混乱。没关系,我们先把地基重新打牢。化学是门严谨的科学,每一个符号、每一个方程式、每一个原理,都值得我们去准确理解和尊重。”
她讲课深入浅出,逻辑严密,重点突出。对于易错点和难点,她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用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帮助理解。她从不照本宣科,更不会不懂装懂。遇到有争议或复杂的问题,她会坦然地说:“这个知识点比较深,我们目前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我们可以再探讨。” 她的课堂管理也张弛有度,该严肃时一丝不苟,该活跃时也能和学生轻松互动。
顾之衍感觉像是久旱逢甘霖。她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吸收知识,不用再时刻绷紧神经去“纠错”了。课堂笔记变得清晰流畅,作业正确率显著提升。王浩他们也不再捣乱,因为陈老师总有办法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趣的知识点上。李思思的眉头也舒展开来,显然对这位新老师非常认可。郑致楠依旧安静,但顾之衍注意到,他在陈老师的课上,抬头的频率明显高了一些。
初三寒潮:书山题海中的跋涉:
送走了“周老师”这个插曲, 初三(3)班彻底进入了初三应有的、高速运转的冲刺轨道。期中考试如同一声警钟,敲醒了部分还心存侥幸的同学。期末的硝烟尚未散去,寒假补习的日程表己经发了下来。
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凝重。课间少了嬉笑打闹,多了埋头疾书和低声讨论。黑板上方的倒计时牌,数字一天天无情地变小。暖气片持续发出低沉的嗡鸣,混合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书页翻动的哗啦声,以及少年人压抑的哈欠声。
顾之衍感觉时间像被按下了加速键。每天被各科试卷、背诵任务、错题订正填满,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她不再有午休时间去图书馆“偶遇”郑致楠,食堂吃饭也变成了速战速决。连和官炀之间那心照不宣的“物理书交流”,也因为彼此都深陷题海而变得更加简洁高效——推书、指错、解惑、收回,动作一气呵成,如同流水线上的精密操作。
唯一的慰藉,大概就是陈老师清晰扎实的化学课,以及偶尔在晚自习后,和官炀、郑致楠(被顾之衍强行拉入)在线上临时组成“疑难杂症攻坚小组”,快速解决几道卡壳的难题。官炀的解题思路依旧犀利如手术刀,郑致楠则总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分析角度。这种高效的知识互助,成了高压下难得的喘息。
窗外的梧桐叶早己落尽,光秃的枝桠在凛冽的寒风中颤抖。初雪悄然而至,为校园覆上一层薄薄的银白,很快又被匆忙的脚印踏成泥泞。
期末的休止符与心照不宣的“稳定”:
期末考试的结束铃声,如同天籁。走出考场,冰冷的空气吸入肺腑,带着一种近乎虚脱的轻松。成绩公布,顾之衍稳中有升,官炀和郑致楠依旧占据着理科金字塔尖的位置,李思思在文科上优势明显,张浩的拼命也有了回报,王浩他们则在及格线上惊险徘徊。
寒假前的最后一天班会,老李简单总结了学期情况,重点表扬了大家的努力和进步(尤其是摆脱了周老师的“阴影”后化学成绩的回升),然后就是千篇一律却必不可少的假期安全教育。
放学铃声响起,教室里却没有了开学初那种狂热的解放感。更多的是一种疲惫后的放空和对短暂假期的珍惜。大家互相道着“寒假快乐”、“明年见”,语气里带着即将分别的不舍和对未来更艰苦战役的隐隐担忧。
顾之衍慢吞吞地收拾着书包,将厚厚的寒假作业塞进去,感觉肩膀又沉了几分。她看了一眼旁边。官炀也收拾好了,正将最后几本竞赛书仔细地装进背包。
“寒假……有什么计划?”顾之衍随口问道,打破了两人间因学业繁忙而显得有些生疏的沉默。
“刷题。备赛。”官炀的回答言简意赅,拉上背包拉链。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顾之衍脸上,补充了一句,“……还有猫。”
顾之衍愣了一下,随即想起那只被官炀“收编”在楼道的小玳瑁,嘴角弯起:“小煤气罐还好吧?冬天别冻着了。”
“嗯。胖了。”官炀应道,嘴角似乎也极轻微地向上牵了一下。他背起那个沉甸甸的背包,“走了。”
“嗯,明年见。”顾之衍点点头。
没有多余的言语,没有亲密的动作。但这份简短的对话,关于猫的提及,以及那平静的“明年见”,却让顾之衍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仿佛无论初三的风浪如何汹涌,无论身边出现了多么有趣的新同学(郑致楠),她和官炀之间那份心照不宣的联结,始终像物理书那道无形的边界线一样,稳定而坚韧地存在着。它不需要时刻黏腻的互动来证明,只需一个眼神、一句关于猫的对话,便能确认彼此还在同一个频道。
“醋意”的逻辑链:
寒假伊始,城市的喧嚣被一层节日的暖意覆盖。顾之衍窝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对着堆积如山的寒假作业和补习班网课,正头昏脑涨。
手机屏幕亮起,是置顶的“K”发来的消息。顾之衍点开,以为又是关于某道物理题的讨论。
【K】:在?
【顾之衍】:嗯?在跟数学卷子搏斗。怎么了炀哥?有题要讨论?
【K】:不是题。
【K】:关于郑致楠。
顾之衍心里“咯噔”一下。官炀主动提郑致楠?这画风不对啊!她赶紧回复:
【顾之衍】:他?他怎么了?【疑惑猫猫头.jpg】
那边沉默了几秒,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几条消息接连跳出来,带着官炀特有的、冷静到近乎刻板的风格:
【K】:根据行为观察模型分析。
【K】:变量1:你对郑致楠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对其他异性同学。表现为主动交流频率提升87.3%(图书馆、食堂、课间),话题深度增加(涉及历史政治核心观点及前沿材料),物理互动距离平均缩短15公分。
【K】:变量2:你在他出现情绪波动(如:因英语发音窘迫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时,产生愉悦反馈的概率达到92%。表现为面部肌肉活动增强(笑容),语言输出活跃度提升(调侃)。
【K】:变量3:你在小组合作中,对他提供的信息资源表现出高度依赖和赞赏。评价词汇出现‘宝’、‘绝了’等正向峰值。
【K】:综上所述,数据链表明:你对郑致楠存在特殊兴趣及投入。该行为模式,对我产生了负面情绪干扰。
【K】:干扰系数:0.78(基于心率波动及专注力下降幅度测算)。
【K】:通俗定义:俗称‘吃醋’。
顾之衍:“……”
她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一条条“变量”、“数据链”、“干扰系数”,大脑彻底宕机了!官炀……这是在用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跟她表白他吃醋了?!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荒谬、好笑、震惊和……一丝隐秘甜意的洪流,瞬间冲垮了她的思维!她仿佛能看到官炀坐在书桌前,一脸严肃地分析着“顾之衍行为模型”,然后严谨地推导出“吃醋”结论的样子!
这简首……太官炀了!也太……可爱了吧?!
她忍不住抱着手机在床上滚了一圈,笑得肩膀首抖。好不容易止住笑,她手指颤抖着回复:
【顾之衍】:……炀哥。【捂脸.jpg】
【顾之衍】:你这分析报告……过于硬核了!【笑哭】
【顾之衍】:不过……【脸红.jpg】
【顾之衍】:那个‘干扰系数0.78’……严重吗?需要‘治疗’不?【机智】
那边很快回复:
【K】:可控。
【K】:治疗方案:物理书距离恢复至上学期标准值。减少对变量郑致楠的无效关注度。
【K】:疗程:即日起生效。
【顾之衍】:……收到!官医生!【敬礼】
【顾之衍】:保证完成任务!【乖巧.jpg】
放下手机,顾之衍的脸颊还在发烫,嘴角却抑制不住地高高扬起。窗外,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温柔闪烁。初三的压力依旧沉重,寒假作业依旧如山。但此刻,她的心却被一种奇异的温暖和甜蜜填满。
官炀那场用冰冷逻辑包裹的“吃醋坦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奇异石子,没有惊涛骇浪,却漾开了层层叠叠、带着理科生专属浪漫的涟漪。那份心照不宣的“稳定”,在经历了周老师的风波、郑致楠的出现和期末的紧张后,非但没有褪色,反而因这场别开生面的“吃醋报告”,被染上了一层生动有趣的、只属于他们的独特色彩。
寒假开始了。短暂的休憩之后,将是更加激烈的冲刺。但顾之衍知道,无论前方是书山题海,还是新的挑战,物理书的那道边界线,和那个能用“变量分析”表露心迹的少年,都将是她穿越风雨时,最沉静也最笃定的锚点。初三的上半场落幕,下半场的号角,将在短暂的寂静后,再次吹响。
报告!物理系AI成精了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报告!物理系AI成精了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8V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