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5章 再启程

小说: 活着就要向前看   作者:沐心集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活着就要向前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RC4Z/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沐心集”推荐阅读《活着就要向前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98 年的年味,在喧闹的爆竹声和碗碟的油腻气里,悄然散尽了。离别的影子清晰地压上了门楣。

里屋里,昏黄的灯光下,妈低着头,正一件件地帮我叠着换洗的衣裳,放进那个磨得发亮的旧旅行包里。

“人呐,”妈的声音不高,像在自言自语,又像在宽慰我,“一辈子,沟沟坎坎的,总得走。可老天爷是长眼的,不会紧着一个人坑。前面的霉运啊,幺儿都走完了。”

她抬起头,昏黄的灯光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投下柔和的阴影,眼神亮亮的,透着一种历经风霜后的笃定,

“以后啊,我的幺儿,都是好日子了!”

“跟着你姐,好好干。她路子熟,心眼实。别怕累,也别怕难。家里头,有我跟你爸呢,还有你哥嫂帮衬着。盼盼、安安,都乖得很,放心。”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我脸上,像温暖的溪流,

“别担心家里。啊?”

“嗯。”我喉咙有些发紧,用力点了点头。妈的话,像冬夜里的一碗热汤,熨帖着五脏六腑,把那些离别的愁绪和未知的忐忑,都暂时压了下去。

心口暖暖的,又沉甸甸的,装满了这份朴实无华却重逾千斤的托付。

夜深了,两个孩子早己在里屋的床上睡熟。安安的小手还习惯性地抓着盼盼的衣角,盼盼的小嘴微微嘟着,发出均匀细小的呼吸声。我坐在床边,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久久地看着她们。

月光勾勒出两张恬静的小脸,是这世上最珍贵的宝物。手指轻轻拂过安安手臂上那道己经淡了许多、却依然存在的疤痕,又摸了摸盼盼温热的脸颊。

心中那份不舍,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勒得生疼。

不能再看了,再看下去,脚步就挪不动了。

我深吸一口气,悄无声息地起身,最后掖了掖两个孩子的被角。提起早己收拾好的旅行袋。轻轻带上里屋的门。

堂屋里,姐姐和姐夫己经在等着了,身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模糊。

“走吧?”姐姐压低声音问,眼里是理解,也有即将重返“战场”的利落。

“嗯。”我再次点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没有惊动任何人,我们像影子一样,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周家湾沉睡的夜色里。推开院门,清冷的夜风扑面而来,带着早春泥土的微腥。村道上空无一人,只有几声零星的狗吠在远处回应。身后,是爹妈沉沉的鼾声,是孩子们安稳的梦境,是我刚刚捂热了不到两年的暖巢。前方,是通往村口、通往公路、通往广东那条漫长而熟悉的路。

又一次,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绿皮车厢依旧拥挤嘈杂,窗外,熟悉的田野、山峦飞快地向后退去,和两年前离开时并无不同。心境却己天翻地覆。

上一次,是逃离泥潭,是背负着巨大的亏欠和绝望,像一个被抽空了灵魂的躯壳。

而这一次,行囊里装着一份被苦难淬炼过又被暖意滋养过的——信心。不是为了挣命,而是为了守护,为了给那个暖巢筑起更坚固的围墙。

回到广东,回到那片喧嚣而充满生机的土地。姐姐熟门熟路,很快把我安顿下来。之前那个服装厂果然今非昔比,高大的新厂房取代了旧棚子,机器的轰鸣声更加密集震耳。流水线依旧冰冷而高效,穿着统一工装的姐妹们像永不疲倦的齿轮。姐姐还是那句话:“先在这安顿下来,稳住脚跟,慢慢攒点经验,摸摸门道。”

生活仿佛按下了重复键。白天依旧淹没在流水线永不停歇的节奏里,不过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埋头苦干、只想着熬过一天的麻木女工。

眼睛在忙碌之余,会留意厂里的变化:订单堆得像小山,不同款式、不同面料的衣服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上下来,被打包运走。车间主任拿着对讲机来回穿梭,声音嘶哑地催促着进度。

晚上,我重新支起了我的小摊。地点还是老地方,厂区门口那片路灯昏黄的空地。熟悉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人群的嘈杂声,带着一种市井的活力扑面而来。工资确实比以前高了,我盘算着,每个月领了薪水,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邮局,把一半的钱,厚厚一沓,仔细包好,寄回周家湾。那是给妈的家用,是孩子们的学费、买新衣的钱,是建设家的砖瓦。剩下的一半,则被我小心地收好,像种子一样攒着——那是我进货的流动资金,是未来可能生根发芽的希望。

摆摊的日子,像一本活生生的市场调查书。我一边卖着发圈、头花、小饰品,一边更仔细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她们大多是厂里的女工,年轻,爱美,手头不算宽裕但舍得为一点点亮色花钱。她们翻看我的小摊,也会讨论厂里新做的衣服样式,抱怨哪件好看但太贵,羡慕谁穿了件时髦的衬衫。

看着厂里堆积如山的订单,听着身边女工们的议论,一个念头像水底的泡泡,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我对这些衣服,从布料、车缝到款式,看了这么久,摸了这么多,是不是也能……做点别的?

以前摆摊,卖头花发圈,是小打小闹,是练习,是过度。它像一条小溪,能解渴,但养不大鱼。长久之计呢?难道一辈子在别人的流水线上做一颗螺丝钉,或者在夜市里守着一个小摊?

我把这个模糊的想法,在收摊后跟姐姐磕磕绊绊地大致讲了一下。

“姐……你说,厂里那么多订单,布料、款式,我都看熟了。我……我想试试,也进点衣服来卖卖看?就……就跟我现在卖发圈一样,摆摊卖?” 话说出来,自己都觉得有点胆大,声音不由得低了下去。

没想到,姐姐听了,眼睛一亮,一巴掌拍在我胳膊上,力气不小,带着由衷的惊喜:“哎哟!死丫头,开窍了啊!” 她脸上是毫不掩饰的赞许,“以前卖那些小玩意儿,就是给你练胆儿、练嘴皮子的!我跟你姐夫也是从摆摊开始练起的。摆摊是能糊口,可要想长久,想真正挣着点钱,那点小打小闹可不行!” 她凑近了些,压低了声音,带着过来人的精明,“你看到点子上了!厂里流出来的尾单、次品,或者去批发市场淘点跟得上趟的款式,价格压下来点,比你在厂里死干强!你这脑子,总算活络了!”

姐姐的话像一股强心剂,瞬间驱散了那点自我怀疑。“不过,”她话锋一转,神情认真起来,“光想没用。得多跑!多问!多长眼睛!明天开始,收工别光顾着摆你那小摊,放假抽空多去几趟沙河、白马、十三行那些大点的批发市场转转!看看人家都卖啥,啥料子,啥价钱,啥好卖!别急着下手,先把这潭水趟明白了再说!心里有谱了,再用你攒的那点本钱,小批量地试试水!”

姐姐的肯定和指点,让那个模糊的念头瞬间清晰、具体起来。心,像被点燃了一簇小火苗,在疲惫的身体里噼啪作响。

接下来的日子,生活的节奏更快了。流水线上的劳作依旧繁重,但脑子里多了一份盘算。一有休假我就起个大早,然后挤上最早班的公交车,奔向那些喧嚣庞杂、人声鼎沸的服装批发市场。

巨大的市场像一个沸腾的万花筒。空气中弥漫着布料、染料和汗水混合的复杂气味。狭窄的通道两旁,堆满了五颜六色、款式各异的服装,像连绵起伏的山峦。档口老板的吆喝声、拉货板车的轱辘声、买家讨价还价的争吵声,汇成一片震耳欲聋的海洋。

我挤在人群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看热闹。目光像探针一样扫过一排排货架:这件T恤的料子,和我们厂上周做的那批好像,但领口的走线……;那条牛仔裤的版型,最近在厂门口看到好几个年轻女工穿类似的,水洗效果……;那个档口挂着的碎花连衣裙,花色挺新鲜,但摸上去料子薄了点,估计穿一季就够呛……我一边看,一边在心里默默比较,和厂里流出的货品比质量,和夜市里女工们讨论的“时髦”比款式,和老板报出的价格比成本。

手指捻过不同面料的经纬,粗糙的、滑腻的、厚实的、轻薄的;眼睛扫过密密麻麻的价签,心里飞快地盘算着可能的利润空间。偶尔壮着胆子问几句价格,学着分辨老板话里的水分。遇到态度好的档主,就多聊几句,问问什么款走得好。

晚上回到自己的小摊,一边招呼着顾客,脑子里还在回放白天在市场里看到的画面。我把观察到的、想到的,用圆珠笔歪歪扭扭地记在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上:哪些款式在厂门口常见,哪些面料感觉更经穿,大概的批发价是多少……

白天工厂轰鸣的缝纫机,夜晚批发市场喧闹的人潮,还有自己小摊前闪烁的灯光,交织在一起。身体累得像散了架,心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带着明确目标的忙碌填得满满的。

姐姐说得对,光在流水线上埋头苦干不行,光守着小摊卖小玩意儿也不行。我得往前走一步。

结合在厂里看到的海量订单、熟悉的工艺和面料,再加上这些天在批发市场里泡出来的那点“感觉”,一个念头越来越清晰:就从最基础、最稳妥的开始。进一批T恤,或者简单的衬衫。料子要结实耐穿,款式要大方百搭,价格要实实在在。

打定了主意,攥着那叠攒下来的、带着体温的钞票,心里反而踏实了。不再是茫然地随波逐流,而是朝着一个自己选定的、微小的方向,准备迈出试探的第一步。



    (http://www.220book.com/book/RC4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活着就要向前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RC4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