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旭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色由白转红:
"这个混蛋!不仅害我家破人亡,还想害得全厂工人下岗?!"
"所以我说,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易中海的眼神阴险,
"不一定非要破坏设备,散布一些'事实',让工人们都知道他的真面目,也是个好办法。"
贾东旭沉默了一会,突然狠狠拍了一下床板,声音坚定:
"一大爷,我同意了!就算爬,我也要爬去报复那个李明辉!"
易中海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老狐狸般的笑容:
"好,这事我们慢慢来,不着急。你先养伤,等出院了再细说。"
整个谈话过程中,秦淮茹站在窗边,一言不发,只是冷眼旁观。
她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逐渐变得冰冷而深沉,仿佛在盘算着什么。
易中海起身告辞时,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淮茹一眼:
"淮茹,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别担心,进厂的事情我己经在和王科长沟通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
秦淮茹机械地点点头,声音平静得可怕:"谢谢一大爷。"
等易中海离开后,病房里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贾东旭盯着天花板,眼神阴鸷;
秦淮茹站在窗边,背对着丈夫,望着窗外的天空,眼神空洞而冰冷。
两人各怀心事,谁也不愿先开口。
良久,秦淮茹转过身,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东旭,你好好养伤。我...我回去看看小当。"
贾东旭没有回应,只是闭上眼睛,装作没听见。
秦淮茹默默收拾了东西,走出病房。
在关门的瞬间,她的眼神变得异常锐利和决绝——她己经在心里做出了决定,一个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决定。
……
与医院阴冷诡谲的气氛截然不同,轧钢厂的工作氛围热火朝天。
自从陈部长视察后,源源不断的资源和设备涌入厂区,整个轧钢厂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己深,厂区大部分区域都熄灯休息了,只有改造车间和一些重点区域还亮着灯,工人们三班倒,保证生产不停。
在厂区东侧的一栋独立小楼,原先的档案室己经改造成了一间特殊的工作室。
这间屋子的门上挂着醒目的牌子:"技术研发室——未经许可,严禁入内",门口还有一名工人站岗,虽然只是普通工装,但腰间别着一个红色的袖标,写着"安保"二字。
屋内,李明辉坐在一张宽大的工作台前,台灯的光线集中在他手中的精细工作上。
他穿着一件磨得发白的工装,额头上有一层细密的汗珠,眼神专注得几乎要把手中的零件盯出个洞来。
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电子元件和工具:电阻、电容、变压器、接线端子、真空管、继电器、精密齿轮、铜线圈...还有一些自制的简易电路板。
这些东西在现代人眼中可能极为原始,但在六十年代初期,却是稀罕的"高科技"。
"差一点..."李明辉喃喃自语,手中的镊子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一个小零件的位置,"就差一点..."
他身边放着一个看似杂乱无章的装置:一个木质底座上,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开局六二,悟性逆天 排列着十几个黄铜齿轮,连接着几个小型电机;
一旁是一个笨重的继电器阵列,密密麻麻的线路连接着各个部件;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自制的"读卡器"——一个木框架,上面装有金属触点和滚轮,看上去是用来读取某种穿孔卡片或纸带的。
这是李明辉的"秘密武器"——一个极其原始但概念超前的数控系统雏形。
"继电器逻辑部分基本完成,"李明辉自言自语,一边检查一边回顾自己的工作,
"启停控制、正反转指令都能实现,现在的问题是位置反馈..."
他转向另一个装置:一个圆盘状的设备,边缘有许多细小的孔洞,内部装有简易的光源和感应器。
这是他自制的光电编码盘,用来追踪旋转位置的原始传感器。
"这个精度太低了,"李明辉皱眉,拿起一把精密卡尺测量着孔洞之间的距离,
"按这个间距,最多只能达到0.5毫米的控制精度,远远不够..."
他放下卡尺,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站起来走到房间另一侧,那里放着一个更大的装置:
一个电机连接着多级减速齿轮箱,输出轴上连接着一个小型夹具。
"如果用减速比来提高精度..."李明辉陷入思考,
"100:1的减速比,理论上可以把控制精度提高到0.005毫米,但摩擦损耗和齿轮间隙又会引入新的误差..."
他走回工作台,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图纸,仔细翻看。
这些都是他亲手绘制的设计图,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计算和注释,有些地方还有反复修改的痕迹。
"单靠现有的元件,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数控系统,"李明辉自言自语,"但可以做一个概念验证原型,证明这条路是可行的..."
他再次俯身工作,将一段铜线小心地缠绕在一个铁芯上,制作简易的电磁铁。
这是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来驱动继电器。
"如果没有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就只能用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李明辉一边工作一边思考,
"虽然笨重,但原理是一样的..."
工作室角落里,放着一台手摇计算机,那是李明辉从仓库里淘来的"古董",虽然原始,但对他来说却是宝贝——至少比手算快多了。
李明辉站起身,走到一个挂满图纸的墙壁前,这里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设计图和计算结果。
取下其中一张,仔细审视,上面画着一个复杂的装置:穿孔纸带阅读器。
"这才是关键,"李明辉轻声说,"如果能实现预先编程,让机器按照指令自动运行,那就是真正的数控了..."
回到工作台前,李明辉拿起一卷穿孔纸带——这是他从电报室借来的,原本用于电传打字机的。
他己经在上面按照自己设计的编码方案,小心翼翼地打了一系列孔洞。
"让我们来测试一下,"李明辉深吸一口气,将纸带小心地装入读卡器,然后接通了电源。
读卡器开始运转,金属触点通过纸带上的孔洞,形成不同的电路连接。
继电器阵列随之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一个接一个地动作,就像一串机械化的多米诺骨牌。
电机启动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DA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