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金黄的阳光洒在田垄间,露水未干,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清新气息。试验田里的玉米己经抽穗,绿油油的叶子随风摆动,像一片波浪翻滚的海洋。土豆也到了可以初步采收的时候,藤蔓铺满地面,叶片下藏着沉甸甸的收获。
苏瑶蹲在地头,手里握着一把小铲子,轻轻拨开泥土,一串串圆润的土豆便露了出来,表皮光滑、个头均匀,一看就知道长势极佳。
“这……这也太多了吧!”楚逸瞪大眼睛,忍不住伸手去数,“一窝能出七八个,这要是整块地都这样,那不得堆成山?”
苏瑶笑了笑,脸上掩不住的欣喜,“这是我们通过改良土壤、精准施肥,采用新品种种植出的成果,产量比老品种高得多。”
她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走吧,咱们先挖几窝出来,让大家看看成果。”
楚逸点头应声,两人开始分工合作。他负责用锄头翻土,苏瑶则负责挑选和清理。不多时,几大筐土豆就被装好了,旁边还摆着几根刚掰下来的玉米棒子,金灿灿的籽粒密密麻麻,像是镶嵌了一排排宝石。
—
村口的老槐树下,消息早己传开。听说苏瑶的试验田要开始采收了,不少村民纷纷赶来围观。有人抱着孩子,有人拄着拐杖,还有人拎着竹篮,一副准备讨教学习的模样。
“哎哟,这土豆长得可真好!”一位老太太蹲下身,捧起一个土豆左看右看,“比我家里种的大两圈呢!”
“可不是嘛,这玉米也粗壮得很。”旁边的男人掰开一根玉米棒子,啧啧称奇,“这一颗颗的,看着就饱实。”
人群里,几个原本对苏瑶持怀疑态度的村民也不由自主地靠近,目光中带着惊讶与好奇。
“这真是你们种出来的?”一个年轻媳妇忍不住开口,“咋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啊?”
“当然。”苏瑶笑着点头,“这是我们改良土壤、精准施肥后的第一批成果。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教你们怎么选种、怎么配肥。”
她的话音刚落,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
“真的假的?还能教我们?”
“我家那块地今年收成不好,要是能学点新技术就好了。”
“我也想试试!”
—
赵老栓站在人群后头,脸色阴沉,嘴唇紧抿。他手中拄着的拐杖在地上点了又点,显然内心并不平静。
“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他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却正好被旁边的几位年长村民听到。
“赵老叔,这话可不对。”一位白发老头皱眉道,“我亲自看过,人家这方法确实有讲究,不是瞎折腾。”
“就是啊,”另一位老人附和,“咱村里多少年没吃过这么好的庄稼了,你说是运气,那咱也该学学这个‘运气’才是。”
赵老栓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冷冷地看了眼苏瑶,转身离开。
—
“苏姑娘,能不能让我带几个土豆回去尝尝?”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凑过来,眼神期待。
“当然可以。”苏瑶爽快答应,“不过最好别煮太久,清炒或者炖汤最能吃出味道。”
“谢谢啦!”那妇人连连道谢,小心翼翼地把几个土豆放进布袋里,生怕磕坏了。
这时,村长也赶了过来,看到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来,大家都信了。”他走到苏瑶面前,语气感慨,“我也没想到,真能有这么大的变化。”
“其实只要肯尝试,谁都能种出好庄稼。”苏瑶微笑回应,“关键是要打破旧观念,学会用科学的方法。”
村长点了点头,目光坚定:“我决定了,从明年开始,全村都要推广这些新作物。”
话音落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
“太好了!”
“以后再也不怕饿肚子了!”
“苏姑娘,您真是我们的福星!”
—
“没想到,还真成了。”楚逸站在苏瑶身旁,望着眼前热热闹闹的人群,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这才刚开始。”苏瑶抬头望向远方,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一抹温柔的笑意,“这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你想怎么做?”楚逸问。
“我想建立一个农技学堂。”苏瑶缓缓说道,“让每个愿意学的人都能掌握基础的农业知识,不再依赖天气和经验,而是靠技术。”
楚逸听后,眼神亮了几分,“这个主意不错,我来帮你搭棚子、搬东西,啥都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苏瑶转头看向他,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们一起,把这个村子变得更好。”
—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试验田里,村民们还在围着那些刚刚出土的作物指指点点,笑声此起彼伏。远处的山坡上,几只野兔蹦跳着穿过田埂,惊起几只飞鸟。
苏瑶站在田头,看着这一切,心中涌起一股暖意。
“瑶姐,那边还有一片玉米地,要不要一起去看看?”楚逸走过来,递给她一壶水。
“去看看吧。”苏瑶接过水壶,仰头喝了一口,清凉的水流滑入喉咙,带来一丝舒爽。
两人并肩走向另一片田地,脚步稳健,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
忽然,一阵风吹过,玉米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
“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