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雨丝还未散尽,田埂上的泥泞还泛着水光。苏瑶踩着湿滑的小路,手里攥着一封刚送来的信笺,眉头紧蹙。楚逸跟在她身后,见她神色凝重,忍不住开口:“怎么了?”
“邻村开始低价倾销土豆和玉米。”苏瑶声音不大,却让周围几个正在整理农具的村民听得真切。
“什么?”一个中年汉子猛地抬起头,“他们哪来的这本事?咱们才刚种出来没多久!”
“怕是眼红咱们收成好,学着种了。”楚逸沉声道,“但他们价格压得太低,集市上的人己经开始转向他们那边了。”
村民们面面相觑,原本热火朝天的扩种景象仿佛被一盆冷水泼下,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那咱们怎么办?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总不能白送给别人吧?”有人忍不住抱怨。
苏瑶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中的信纸,眼神逐渐冷静下来。她知道,这种情况迟早会发生——新作物的成功必然引来模仿者,而这些模仿者为了抢占市场,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压价倾销。
“大家别慌。”她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眼下最重要的是稳住阵脚,别自乱了手脚。”
“可价格都比我们低三成,谁还会买我们的?”一位老农忧心忡忡。
“低价能撑多久?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掌握了种植技术?产量是否稳定?口感是否一致?”苏瑶一一反问,“我们卖的不只是粮食,更是品质。”
楚逸点头附和:“对啊,你们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卖出去的那些土豆吗?城里人吃了都说好,回头客也不少。”
“可……可现在集市上都是他们的货,咱们的卖不出去,不还是白搭?”又有人担忧。
苏瑶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快速翻动着现代市场营销的知识点。她知道,在信息不对称、渠道受限的情况下,打价格战是最容易落入的陷阱。但若想破局,就必须另辟蹊径。
“这样,”她忽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我们先暂停大规模上市,转而集中精力打造‘品牌’。”
“啥叫‘品牌’?”有村民听不懂这个词。
“就是让人记住咱们的东西,认准咱们的货。”苏瑶解释道,“我们可以把最好的一批挑出来,用草绳捆扎整齐,再在每袋上面贴个标识,写上‘清河村出品’。”
“然后呢?”众人纷纷围上来。
“然后我亲自带人去城里最大的粮行谈合作,首接对接商队,绕过集市中间商。”苏瑶语气坚定,“这样一来,我们的价格就不会被他们压下去。”
“还能这样干?”有人眼睛一亮。
“当然可以。”她点头,“而且我们还可以做些小包装,比如五斤装、十斤装,适合城里人家自己买回去吃,甚至可以做成礼盒,专门卖给大户人家。”
楚逸听得连连点头:“这法子不错,咱村里的女人们手巧得很,编个竹篮子、缝个布袋子都不是难事。”
“还有,”苏瑶继续补充,“我们可以搞‘预售’,提前告诉买家什么时候能收,让他们先订下一部分,这样也能减少库存压力。”
“听起来像是做生意的样子。”村长不知何时走了过来,脸上带着赞许,“苏姑娘果然有见识。”
“不过,”他顿了顿,皱眉道,“这样一来,咱们的成本会不会太高?毕竟要挑选、打包、运输,还要派人去城里跑腿。”
“短期来看是会多花些力气,但从长远看,这是必经之路。”苏瑶认真地说,“只有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局面。”
村民们听了这番话,渐渐恢复了些信心。虽然一时半会儿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些新鲜词儿,但他们都明白一件事:苏姑娘从没让大家失望过。
“那就按你说的办!”最先站出来的还是那个中年汉子,“我来负责挑选品相最好的一批,保证粒粒,颗颗干净。”
“我家媳妇子手快,我让她来帮忙编篮子。”另一个男人也主动请缨。
“我去城里认识个米铺掌柜,说不定能牵上线。”村长拍板道。
一场危机,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正慢慢转化为新的机遇。
然而,苏瑶心里清楚,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
“楚逸,你帮我准备一份详细的种植数据和销售计划,明天一早我们就进城。”她低声吩咐。
“嗯。”他点头应下,目光却落在她略显疲惫的脸上,“你也别太累了,这事急不得。”
“不急不行。”她苦笑一声,“他们己经动手了,我们必须更快。”
夜色渐浓,村口的风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片刻的宁静。
苏瑶站在自家门口,望着田野间星星点点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