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稻田间微风轻拂,虫鸣渐起。苏瑶立于田埂之上,手中册子尚未合拢,远处几株变异稻苗在遮阳棚下随风轻摇,叶片泛着金黄。
“明日需将这批稻苗移栽至育种区。”她低声对身旁的楚逸道。
他点头应下,目光却掠过稻田深处,眉头微微皱起:“这虫声……似比往日密集。”
苏瑶闻言一怔,侧耳细听,果然觉出几分异样。往年此时,虫鸣虽有,却不至于如此嘈杂。她心中警铃轻响,快步走向田垄边缘,俯身拨开稻叶,只见几处叶片背面密密麻麻布满细小黑点,隐隐可见幼虫蠕动。
“是稻飞虱。”她语气凝重,“来得比去年早,且数量更多。”
楚逸也蹲下查看,脸色微沉:“若不及时处理,怕是要连根吸干。”
苏瑶站起身,眼中闪过一抹冷意:“不能再等了。”
夜色中,村口老槐树下火把通明,村民纷纷聚集。有人端着粗瓷碗扒拉晚饭,有人抱着孩子凑近听讲。苏瑶站在石台上,声音清亮有力:
“今夜召集大家,是因稻田虫害再临。这次比上次更凶险,虫群己蔓延三亩多地,若不尽快除净,恐影响整季收成。”
人群一阵骚动,王婶急问:“苏姑娘,上次你用那草药水治虫,这次还能用吗?”
苏瑶点头:“可用,但需改良配方,以应对新虫情。”
她从怀中取出一个小陶罐,揭开封泥,一股辛辣气息弥漫开来。她将罐中药汁倒入木桶,又加入捣碎的艾草、菖蒲与辣椒水,搅拌均匀后递给众人看。
“这是新制杀虫剂,取自天然草药,毒性温和,不伤稻苗,亦无残留。接下来,我们要用熏蒸法施药,具体步骤如下——”
她说罢,亲自示范操作:将浸过药汁的稻草扎成束,置于田间西角,点燃后迅速盖上湿布,利用烟雾驱虫。烟气缭绕间,虫群受刺激纷纷逃窜,落入田水中。
“记住,点火时务必远离稻穗,湿布要压紧,防止火星溅出。”她叮嘱道。
村民们纷纷点头,分头行动。楚逸则带领几名壮汉巡视西周,以防意外。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西南角一处田地,一名年轻村民操作不慎,未将湿布压牢,火星飘落干草堆,转眼燃起火苗。
“着火了!”有人惊叫。
火势虽小,却足以引起恐慌。楚逸闻讯疾奔而来,抄起水桶泼洒,几个壮汉也提着木桶赶来相助,不多时便将火扑灭。所幸发现及时,仅烧毁一小片稻草,并未波及稻田。
苏瑶赶到现场,面色凝重。她环视众人,缓缓开口:“今日之事,非天灾,乃人祸。操作不当,轻则误工,重则毁田。往后施药,必须严格按流程行事。”
众人纷纷低头认错,那位失手的年轻人更是满脸愧疚。
“不是我不信你们,而是这事关全村生计。”她语气放缓,却仍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若再来一次,后果不堪设想。”
这一番话让原本有些懈怠的村民顿时警醒,纷纷保证今后定当谨慎。
翌日清晨,稻田恢复平静。烟雾早己散去,虫影难觅踪迹。苏瑶带人巡查,见稻叶依旧青翠,才放下心来。
“看来这新方子奏效了。”楚逸笑道。
她点点头,翻开记录本,在“虫害治理”一页写下:“稻飞虱初现,采用熏蒸法配合天然杀虫剂,效果显著。建议后续推广此法。”
午后,赵老栓拄着拐杖从田边经过,见稻田安然无恙,忍不住嘟囔:“哼,又是些花里胡哨的法子……”
苏瑶听见,只淡然一笑:“赵老伯,您可愿尝尝我配的新茶?加了薄荷与金银花,清凉解暑。”
老人一愣,嘴硬道:“谁稀罕你这玩意儿!”
说归说,脚步却慢了下来。苏瑶命人端来一杯,他迟疑片刻,终究还是接过了。
“嗯……倒也不赖。”他咕哝一句,转身离去,背影却比昨日少了些倔强。
楚逸看着他远去,低声道:“他不服输,但心里己开始动摇。”
苏瑶望着眼前这片稻田,阳光洒落,稻穗低垂,风吹稻浪,仿佛整个村庄都在她的掌心之中。
“只要稻子长得好,人心总会被焐热。”她轻声道。
夜幕降临,月光洒在田间,虫声不再喧嚣。一场危机悄然化解,新的挑战却己在暗处酝酿。
楚逸忽然低声唤她:“苏瑶。”
她回头看他,月光映在他眉眼之间,竟有一丝隐忧。
“你有没有想过,”他缓缓开口,“为何这次虫害来得如此蹊跷?”
她心头一震,正欲答话,忽听远处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不好了!东边田埂塌了!”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朝事发地点奔去。
稻田深处,水渠边,一道裂缝正在无声蔓延。
(http://www.220book.com/book/REO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