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 挖土豆的快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最危急的日子里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了,夫妻两个都高兴坏了。

刘安宁尤其高兴:“这架冲锋舟是真的好用,又快又稳当。以后用来打鱼真的很不错。”

刘洪成心情愉悦的道:“还不赶紧收起来,外面又要下大雨了。

好用这种天气也不能拿出去用,只能等到雨过天晴再说。”

那些鸡都回到了鸡屋里去躲着,这种不好的天气,鸡是要喂的。

毕竟不是野鸡,这种恶劣天气它们自己找不到吃食。

很多的火棘果被风吹雨打掉落了下来。

鸡们拼死拼活的冲到火棘果树下,飞快啄食。

孔小珰看呆了,骇笑了:“真的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还以为它们吃不上饭,特地来喂它们,结果看这个样子,大雨再下下来之前人家就要吃饱了。”

鸡儿们今天不用喂食。

天幕低垂,黑云压顶,好像整个世界将要陷入瘫痪一样。

全家安静躲在大石洞中的二楼一侧的厨房里,坐在木根修成的好看的凳子上一动不敢动。

刘安宁看了一下折叠手机上的时间,打了个电话给大伯家的三儿子:“喂,三哥。”

小三接了电话:“喂!安宁。”

刘安宁:“你看到这天象了吗,你的那几台出租车没事吧,我记得你们那里地势很低啊。”

小三叨叨:“我让他们全部开到了漻山山顶上,早就不接活了,我还是相信二婶和你的话。

我家没有挨淹,我父母那边听说他们也到了山上。

之前我苦口婆心的劝过,他们都当成耳边风了。

不过好在在大水来临之前搬到了山上,就是有一部分粮食被冲了,没来得及拿走。

他们的粮食多着呢,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

我最担心的还是三叔一家。

三婶跟我妈一样的糊涂,甚至还更糊涂。

这次的田全部被淹了,所有的海田都将颗粒无收,他们一家的日子肯定更难了。”

刘安宁笑道:“这倒不用担心,他们家不是没钱,只是舍不得用。

饿不至于挨饿,肯定是吃的更加不好了。

其实没有这样的灾难他们也吃的不好,粮食大丰收的时候,也会将丰收的粮食卖掉,就为了多一点点钱。

吃红薯叶啃红薯,常年吃芋头,都见不到一点米粒。

只是因为大米比红薯更贵。”

这时候的土豆,就是日常说的洋芋,才两毛五一斤,大米要一块二。

所以很多人家哪怕稻谷大丰收,也会把米卖掉,吃自种的洋芋。

连阿九家,也种了三亩多地的洋芋,收了九十多蛇皮口袋。

洋芋是过了年正月里种,和收麦子的季节一起收。

那时候己经漫山遍野的有青头菌了。

老大带着老二和妹妹一起去挖土豆。

他们家的土豆主要是种在一片新开的荒地上。

荒地不长虫,土豆最怕土蚕,有土蚕长在地下的土豆就会有洞。

所以最好的土豆,是刚开垦的荒地用来种植出来的。

荒地里会有荆棘,草坪,晒干后烧在地里,这样消毒杀菌烧死虫卵,地里面干干净净。

这样子把土豆种下去,西五个月以后刨出来,一个个又大又干净。

作者“青鸟说玄幻”推荐阅读《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刘安宁将地边用来阻拦牛羊的干刺棵荆棘拖了些过来,架在一起准备用来烧土豆。

他叫弟弟妹妹带小狼犬进旁边的树林子去找青头菌。

他自己挖了二三十个大洋芋,扔进干刺棵里,点火烧了起来。

这时候他也不敢闲着守着烧洋芋,而是到旁边的崖边砍来很多的新鲜荆棘,重新拦在地边。

这一片荒地,是他和父亲两个人每天傍晚来挖一点,把里面的石头都捡了,挖了半个月才挖出来的。

从这个高高的悬崖上一眼就能看到村子和镇上。

后面是很多人家的很多的好地,他们家在这边有两亩地,在所有的地的最边上。

为了能种出好一点的土豆,爷俩又费劲巴啦的在旁边开了三亩荒地。

从崖边路过的人有眼红的看不惯的也有看不起的。

“种地能有什么出息,人家出去打工的人都巴不得把地扔了,他们还又开荒出来。

这样一年到头累死累活究竟为了啥?

又不是旧社会,有地就能富裕的日子。”

“现在的好生活都要拿打工来换,又挖出那么大一片地,吃屎吃多了吧,脑子都被堵住了。”

后来当然有人把这难听的话告诉了他父子俩,两人淡然处之。

过了年一家人就把地种了。

把去年留的小土豆全部拿来种下。

今年的土豆全部长得有小碗大,每一丛苗下都有十多个大土豆。

刘安宁挖了两丛,一下子乐得:“哈哈哈!”

又光滑又大的黄心土豆,上面己经长出了赖赖的皮,说明己经完全老了,肯定好吃的不得了。

二十多分钟过去,他己经挖出了好大一片土豆,火堆上冒着白烟,看起来己经燃烧殆尽。

弟弟妹妹提着半篮子青头菌回来。

菌脚在采摘的时候就知道要放在这里烤着吃,所以己经摘得干干净净。

土豆烧得黑漆漆香喷喷,一个一个刨出来放在火堆边。

将青头菌放在剩余的残灰炭火上烤熟。

拿出早己准备好的椒盐,沾上一点,搁嘴里。

山珍在嘴里的爆香,真的是给个皇帝都不换。

土豆刮去烧黑的皮,露出了黄澄澄的烤皮。

一口咬下去又沙又香,天啊,天是老大自己就是老二。

那样的快乐与享受,如果之后没有了下一次,真的会让人记念一辈子。

阿九后来的记忆里,这是她留在故乡的最美味的一天,记了几十年。

香味在几十年的时间被拉长,终身难忘。

三亩地刨了九十多袋大土豆,除了芋叶拉回家,和着小一点的土豆喂了猪。

石洞的楼下所有屋子里,都平堆了一尺来深的土豆。

父母为了不让这些土豆坏掉发芽,就在洞前挖了一个地窑。

全家又忙了一阵,将水汽晾干的土豆收入地窑。

卖舍不得卖,太不值钱了。

先放着,要是真的发生了大饥荒,那时候拿出来卖或者更贵一些。

也可以借给村里的亲戚,让大家渡一渡命。

有些人家种得少,只挖了几蛇皮口袋。

因为它的价钱太低廉,好多人家都不愿意种。

玉米还七角钱一斤,土豆太不值钱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与1989年的自己相遇 http://www.220book.com/book/RFA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