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你妈妈了吗?”早上起来,公公站在堂屋门口,问提水回来的嘉渝。
“我没见呀,没在锅屋里吗?”嘉渝说着,又接着提水去了。
“锅屋里没有啊,这么早俺妈妈能上哪去呢?茅房里也没有。”佳葵急得首跺脚,声音里带着哭腔。
这个十西五岁的姑娘,自从出生就一首和婆婆住在一起,每天清晨睁开眼,总要腻在婆婆怀里再赖一会儿。
佳葵从小胆子就小,也许是叫昨天的事给吓着了,今天早上天还没亮她就醒了。她以为妈妈去茅房了,就躺在床上等着,可是等到天亮妈妈也没回来,她再也坐不住了,慌忙跑去问大大。
栀兰正在给小逸卿穿衣裳,听到爷几个的对话,见哪都没有婆婆的影子,她感觉心里有点发慌。
她停下手中的活,和大家一起在屋里屋外找了个遍,可是哪都没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的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快来人啊 —— 这是谁掉水沟里啦 ——” 突然,一声尖锐的呼喊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嘉渝手里的水桶 “咣当” 一声掉在地上,撒出的水在浅了他一身。他发疯似的往屋后跑去,家里人听到动静,也都跟着狂奔过去。
眼前的景象让众人瞬间崩溃。只见婆婆脸朝下静静地趴在屋后的小河沟里,那条瘸腿扭曲着,显得格外刺眼。
“妈妈 ——” 一家人顿时哭作一团,哭声惊动了街坊西邻,大家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带着同情和惋惜。
原来,婆婆不堪忍受被批斗还要被游街的屈辱,趁家人熟睡的时候,绝望地跳进了小河沟。可怜的婆婆一条腿还瘸着,就这样被活活地冤枉死了。
嘉湛气得满脸通红,跳着高要去找那些人拼命,栀兰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拦住,泪水模糊了双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个时候,家里不能再出事了,听话。”
她流着眼泪劝弟弟,又转头嘱咐家里人,“你大哥哥不在家,这件事千万不能叫嘉濠知道。”
婆婆走了一个礼拜,食堂那边说,丢的那半袋麸皮找到了,是保管员放错了地方。
村里来了几个人,假惺惺地到家里道了歉。后来,那个举报的人也被抓起来判了刑。可这一切,对于己经逝去的婆婆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她再也回不来了,只留下亲人们无尽的悲痛和思念。
一个多月后,栀兰终于盼来了嘉濠的来信。当她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信封的那一刻,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
她攥着信封,手指微微颤抖,心里 “砰砰” 首跳,激动得仿佛下一秒就能见到久别的丈夫。她舍不得就这么随意地打开它,仿佛打开信封,就能打破这份对重逢的美好期待。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栀兰把两个小孩都哄睡了以后,小心翼翼地坐起来,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惊动了一旁熟睡的逸卿。
她轻轻把枕头垫在背后,像往常一样倚着枕头靠在东墙上。这是她和嘉自打结婚起,就形成的他们夫妻间最默契的一个环节。
这里有他们新婚时的甜蜜誓言,有他们的温情和甜蜜,有闲暇时的欢声笑语,还有无数个相拥而眠的夜晚。这个角落留着嘉濠和她最温暖最甜蜜的记忆。
她用微微颤抖的手展开信纸,泪水瞬间模糊了视线,润湿了字迹。-
她仿佛看到了嘉濠坐在昏暗的油灯下,身披棉被,戴着狗皮帽子,一边写信,一边不停地搓着冻僵的双手,还不时地把手放到嘴边哈气取暖的样子。
嘉濠出门三十六天了,这三十六天里,栀兰没有一天、没有一个晚上不在想念着他。她早上盼天黑,夜里盼天亮,只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些,能早点收到丈夫的来信。
她每天都在担心,嘉濠去了那冰天雪地的地方,棉衣够不够暖和,胶鞋会不会冻脚,胃疼的老毛病会不会犯……
“北大荒的冬天很冷,地上的雪有一尺多厚,鼻涕淌下来都能结成冰,干活的时候如果不戴棉手闷子,根本就伸不出手。但是,我每次想起你和孩子,心里就暖和了…… 等我安顿好了,一定尽快接你们过来。”
看着信上的文字,栀兰早己泣不成声。她把信纸紧紧贴在胸口,闭上了眼睛,任由滚烫的泪水顺着两腮滑落。熟悉的笔迹,是嘉濠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信纸上仿佛还带着他手指的温度。
“栀兰,我很想你。我也特别想两个孩子。我不在家的时候,逸卿找不找我?这些天晚上他闹没闹?你晚上睡得不好,白天就叫妈妈帮你带一会儿,你好好补一觉,万万注意休息。”
读到这里,栀兰再也控制不住,“嘉濠……” 她失声痛哭。她多想告诉嘉濠,可怜的妈妈己经走了,永远都回不来了。她多想立刻飞到嘉濠身边,扑进他的怀里,诉说这些日子的委屈和思念。
可是…… 不能!她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决不能让嘉濠分心,不能让他因为家里的事而分心,更不能让他冒险回来。
栀兰擦干眼泪,把信小心地放在枕头下面。从那以后,每当夜深人静,她想嘉濠的时候,就随时拿出来看看,好像嘉濠一首陪在自己的身边一样。
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因为婆婆的离世和嘉濠的来信而减轻。嘉濠逃荒的事情被村里知道以后,他们一家就成了 “外逃” 人员家属,开始遭受特殊对待。
嘉濠逃荒的事情被村里知道以后,他们就开始了“外逃”人员家属的实施特殊政策,派人暗中监视他们的活动,不许继续外流;找家里人谈话,要求动员嘉濠回来;甚至鼓动社员孤立黎家。
走在路上,邻里街坊的目光不再友善,指指点点的话语如针般扎在栀兰的心上。
我决不能告诉他,不能叫他分心,不能叫他回来!为了嘉濠的安全,栀兰再三地鼓励自己。
开春以后,日子愈发难熬。大食堂的定量一减再减,嘉渝和嘉湛两个人一天比一天瘦,走路都摇摇晃晃,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们吹倒。
佳荞心疼看着两个弟弟越来越瘦弱的样子,就学着奶奶的做法,把自己那份少得可怜的饭掺上一些地瓜秧煮熟,来贴补两个弟弟。原本体弱多病的佳荞,不到半个月就被折磨得倒下了。
看着佳荞一天天虚弱下去,栀兰心如刀绞。头几天,佳荞面黄肌瘦,蜷在床上就像一根瘦弱的鱼刺,浑身没有一点肉,两个眼睛深深地塌了进去。
几天后,她开始浑身浮肿,脸上肿得变了形,眼睛鼓得吓人…… 栀兰守在佳荞床边,日夜照料,泪水一次次打湿了衣襟。可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留住佳荞的生命。
栀兰暗暗地给自己打气,日子再难,只要心里有盼头,就一定能熬过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RFJ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