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黎明肃清与沙漠补给线争夺(D+1 04:00-10:00)
塞得港的黎明带着一种奇异的静谧。海关大楼的硝烟在晨风中渐渐散去,露出被炮弹击穿的穹顶和焦黑的墙壁,阳光穿过弹孔,在布满弹壳的地面投下斑驳的光柱。德军第6装甲集团军与第21装甲师正分头肃清残敌,而英军第8集团军的零星抵抗,像风中残烛般在城市各处闪烁,很快被钢铁洪流吞没。
一、街角的“粉饼反光镜”与残敌清剿
海因茨和卡尔所在的3连负责肃清海关大楼周边的街道。此刻,他们正蹲在一家被炸毁的钟表店废墟后,观察着斜对面的咖啡馆——那里有几名英军士兵正依托吧台顽抗,MG34机枪的枪管从破碎的窗户里伸出来,枪口冒着青烟。
“得打掉那个机枪巢。”卡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从背包里掏出半块蜜丝佛陀粉饼——这是昨天从化妆品店抢的,边缘己经摔碎,但镜面依然光滑。他把粉饼举到眼前,调整角度,让晨光反射到咖啡馆的窗户上,光斑在墙壁上晃动,像一只挑衅的萤火虫。
“这招能行吗?”海因茨握紧MG42机枪,手指扣在扳机上。卡尔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克拉拉说过,粉饼的镜面比咱们的侦察镜还亮。你看,他们的机枪手注意力被吸引了。”果然,咖啡馆里的机枪声停顿了一下,一个英军士兵探出头查看,海因茨立刻扣动扳机,MG42的子弹像暴雨般扫过窗户,机枪巢瞬间哑火。
冲进去时,他们发现吧台后躺着三名英军士兵,其中一个年轻士兵的口袋里露出半截口红,外壳是鲜亮的红色,和海因茨在储油库捡到的那盒很像。卡尔掏出来一看,发现口红的膏体上刻着一个小小的“L”,“估计是哪个姑娘送的。”他叹了口气,把口红放进背包,“等打完仗,想办法还给她。”
街道尽头的邮局里,莉娜正带着伞兵清剿残敌。她的军靴上还沾着地道里的泥水,却不忘往枪管上涂护手霜——“这玩意儿能防沙尘,比工兵给的保养油好用。”她笑着说,突然发现墙角有动静,举枪瞄准后却愣住了:那是一只被烧伤的猫,正叼着一块碎饼干,往一个穿英军制服的小姑娘怀里钻。
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怀里抱着一个药箱,药箱上印着“伦敦儿童医院”的字样。“我是护士助理,”她怯生生地说,手里攥着一小罐凡士林,“这是给伤员用的。”莉娜放下枪,从口袋里掏出那支从地下油库带出来的唇膏:“这个给你,比凡士林滋润。”小姑娘接过唇膏,突然笑了,露出两颗缺了的门牙:“我姐姐在美容院工作,她说这个牌子的口红最适合年轻姑娘。”
二、沙漠补给线的“橄榄油陷阱”
与此同时,冯·施陶芬贝格师长正率领第21装甲师向法尔达法拉洼地推进。这片位于塞得港西南的沙漠洼地,是英军补给线的关键节点,英军在此部署了一个旅的兵力,依托沙丘和干涸的河床构筑防线,企图阻止德军向内陆推进。
装甲集群在沙漠中行进,履带扬起的沙尘像一条黄色的尾巴。冯·施陶芬贝格站在指挥车的炮塔上,用望远镜观察前方——他的望远镜镜片上涂了一层薄薄的橄榄油,这是副官的主意,“能防沙尘,还能让视野更清晰。”果然,镜片上的沙尘被橄榄油粘住,远处的沙丘轮廓清晰可见。
“前面有埋伏!”副官突然喊道,指着左前方的沙丘。那里的沙粒似乎比别处更“亮”,冯·施陶芬贝格立刻明白:英军在沙丘表面撒了反光的金属碎屑,用来标记伏击位置。他冷笑一声,命令通讯兵:“让工兵连在前方500米处布设‘橄榄油陷阱’。”
所谓“橄榄油陷阱”,是德军士兵的发明——把从炼油厂缴获的橄榄油倒进浅坑,再铺上一层细沙,英军的装甲车驶过就会打滑,陷入沙坑。果然,当英军的“谢尔曼”坦克集群发起冲锋时,头三辆坦克刚驶过“陷阱”,就像喝醉了酒似的打滑,履带空转,在沙地上刨出一个个深坑。
“开火!”冯·施陶芬贝格大喊。德军的“豹式”坦克立刻开火,穿甲弹精准命中“谢尔曼”的侧面,殉爆的弹药将坦克炮塔掀到半空。沙丘后的英军士兵冲出来想抢救坦克,却被MG42机枪的火力压制在沙坑里,他们的靴子踩在涂了橄榄油的沙地上,根本站不稳,一个个滑倒在地,像在跳一场滑稽的舞蹈。
战斗结束后,冯·施陶芬贝格走进英军的掩体,发现里面堆着不少补给箱,其中一个箱子里装满了防晒霜和护肤霜,箱子上贴着“蒙哥马利将军特供”的标签。“看来英军的将军比咱们还懂保养。”他笑着拿起一瓶防晒霜,递给副官,“给士兵们分了,沙漠的太阳可不管你是将军还是士兵。”
三、面包房里的“玫瑰水急救”与战俘管理
塞得港的面包房里,克拉拉的临时救护站己经扩大成了战俘营。几十名英军俘虏坐在地上,有的在处理伤口,有的在啃黑面包,还有几个在和德军士兵聊天,气氛意外地平和。面包房的角落里,阿依莎和两名埃及妇女正用玫瑰水给伤员清洗伤口——这些玫瑰水是从一家香料店抢的,据说能消炎止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1939年,我穿到小胡子副手“这个真的比酒精好用。”一个英军伤兵感慨道,他的手臂被弹片划伤,阿依莎正用沾了玫瑰水的纱布轻轻擦拭,“我妈妈也喜欢用玫瑰水做面膜。”阿依莎笑了,从篮子里掏出几颗椰枣:“这个能补充糖分,比你们的压缩饼干好吃。”
克拉拉正在给那个穿护士助理制服的小姑娘处理伤口——小姑娘的脚踝被流弹擦伤,红肿得厉害。“用这个敷。”克拉拉拿出一小罐从英军急救包缴获的薄荷膏,往伤口周围涂抹,“这是清凉的,能消肿。”小姑娘好奇地看着她袖口的矢车菊:“你喜欢花?我姐姐在美容院,总能弄到最新鲜的玫瑰。”
“等仗打完了,”克拉拉笑着说,“我们可以一起去开罗的花店,那里有全埃及最好的玫瑰。”小姑娘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那是一家美容院的橱窗,里面摆着香水瓶和口红,橱窗外站着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和她长得很像,“这是我哥哥,他也在北非打仗,我想给他寄一支口红,告诉他我很安全。”
面包房外,海因茨和卡尔正在清点战利品。他们从英军的补给车里找到不少好东西:一箱未开封的蜜丝佛陀粉饼、几打香水瓶、甚至还有一台便携式卷发器。“这些能在开罗卖个好价钱。”卡尔笑着说,突然看见阿依莎的父亲——那个开罗的美容师,正和一个英军军官聊天,两人手里都拿着一小罐橄榄油,像是在交流护肤心得。
“看来美容真的能促进和平。”海因茨感慨道,把那支刻着“L”的口红递给小姑娘,“帮我交给你哥哥,告诉他这是一个德军士兵送的,希望他平安。”小姑娘愣住了,接过口红,突然敬了个不标准的军礼:“我会告诉他的!”
西、洼地制高点的“唇膏测距”与防线巩固
上午8时,第21装甲师终于占领了法尔达法拉洼地的制高点。冯·施陶芬贝格站在沙丘顶部,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英军撤退路线——他的望远镜镜片上,橄榄油己经被沙尘覆盖,副官正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蘸着橄榄油擦拭,“师长,您看,用这个擦镜片,比麂皮布还干净。”
制高点的沙地上,工兵们正在埋设地雷,莉娜则用唇膏在沙丘上画标记——红色的圆圈表示地雷区,箭头表示安全通道。“这比用石头标记显眼多了。”她对身边的工兵说,手里的唇膏己经用掉了小半支,“等会儿再去化妆品店弄几支,颜色越鲜艳越好。”
不远处,几名德军士兵正用缴获的防晒霜在坦克上画铁十字标志——防晒霜的白色膏体在灰绿色的装甲上格外醒目。“这比油漆好用,还能防晒。”一个士兵得意地说,突然发现远处的沙丘后有反光,“有情况!”
冯·施陶芬贝格举起望远镜,发现是英军的侦察兵在窥探。他命令炮兵:“目标,左前方1500米,沙丘后!”炮兵立刻调整炮口,莉娜突然喊道:“等一下!用我的唇膏测距!”她掏出唇膏,对着太阳举起,根据影子的长度估算距离:“是1200米,不是1500米!”
炮弹呼啸着飞出,精准落在英军侦察兵的位置,沙浪冲天而起。冯·施陶芬贝格笑着拍了拍莉娜的肩膀:“看来美容师比炮兵还会测距。”莉娜脸红了,把唇膏塞进口袋:“这是我姐姐教的,她说用口红的影子能判断化妆的光线。”
五、晨光中的休整与“胭脂和平”
上午10时,塞得港及周边的战斗基本结束。德军开始巩固防线,士兵们有的在修复工事,有的在清洗武器,还有的在和埃及平民交换物资——用罐头换玫瑰水,用子弹壳换黄瓜。面包房里,克拉拉正在给最后一个英军伤兵包扎,小姑娘的哥哥——那个在储油库被击毙的狙击手的照片,被放在临时祭坛上,旁边摆着一支口红和半块粉饼。
海因茨靠在海关大楼的栏杆上,看着远处的运河。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金色的波光,储油库的油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个个巨大的金属瓶子。卡尔走过来,递给她一小罐橄榄油:“擦点吧,风太大,皮肤会裂的。”
远处的沙漠里,冯·施陶芬贝格的部队正在埋锅造饭,炊烟在晨光中袅袅升起。莉娜和艾米丽(那个英国女护士)正蹲在沙丘旁,用口红在地上画地图——她们在商量如何建立一条“人道主义通道”,让平民和伤员安全撤离。艾米丽的笔记本上,画满了玫瑰和口红,旁边写着一行字:“美能治愈一切。”
海因茨突然想起阿依莎说的话,想起那些散落在废墟里的香水瓶、护肤霜、胭脂盒。或许,战争的本质不仅仅是毁灭,更是在毁灭中寻找人性的微光——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最鲜艳的花。
他从背包里掏出那盒刻着“L”的口红,对着阳光看了看,膏体上的刻痕在光线下格外清晰。他不知道这支口红最终会去到哪里,但他相信,它会带着一个德军士兵的祝福,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出现在伦敦的一家美容院里,见证一场迟到的和平。
远处的运河上,一艘埃及渔船缓缓驶过,渔民们的歌声顺着风飘过来,带着海水的咸味和玫瑰的芬芳。海因茨知道,新的战斗还在等待他们,但此刻,他只想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享受这晨光中,由胭脂、口红和玫瑰水编织的,属于塞得港的温柔。
(http://www.220book.com/book/RHA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