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声在老槐树枝桠间炸响,林晚晚的手心沁出薄汗,看着张校长分开人群向她走来。周遭的孩子们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原本喧闹的叫嚷声渐渐消弭,只余此起彼伏的竹筒碰撞声。她下意识地将沾着汤汁的手在蓝布围裙上蹭了蹭,后知后觉地发现鬓角的碎发早己被汗水黏在发烫的脸颊上。
"小姑娘,你就是林晚晚?"张校长推了推下滑的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学者特有的温和与审视,"这酸梅汤是你自己熬的?"
林晚晚的喉结轻轻滚动。记忆里,她曾见过校长在教师办公室批改作业的背影,此刻对方近在咫尺,让她想起第一次独自在柴房试验酸梅汤时,火苗突然窜起的慌张。但瓦罐里煮沸的酸梅汤香气仿佛突然涌来,她挺首脊背,指了指摊前用开水烫过三遍的竹筒:"是的,张校长。我自己琢磨的方子,用乌梅、山楂、甘草、白糖熬的,保证干净卫生,没用糖精。"她声音清亮,惊得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
张校长缓缓地俯下身来,他那高大的身躯与小巧的瓦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瓦罐里那清亮的汤汁,仿佛要透过这琥珀色的液体看到其中的奥秘。
汤汁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琥珀色,微微泛着光泽,宛如一颗被阳光照耀的宝石。在这清澈的液体中,漂浮着几片山楂干,它们就像一艘艘小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张校长仔细观察着这一切,然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轻声说道:“嗯,不错。这汤真材实料,而且手艺也相当好啊。”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透露出一种对食物的赞赏和对制作者的肯定。
当张校长首起身子时,他的目光越过了孩子们的头顶,投向了远处那座斑驳的教学楼。阳光洒在古老的建筑上,留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是这样的,”张校长接着说道,“最近学校的老师们都在加班加点地整理图书室,为新学期的开放做准备。这大热天的,工作环境闷热得很,老师们都非常辛苦。”他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老师们的关心和对他们辛勤工作的认可。
林晚晚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校长的话。她的指甲深深地掐进了掌心,似乎想要用这种方式来掩盖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她注意到校长衬衫的领口处泛着一层淡淡的汗渍,这让她想起了自己在柴房里熬汤时,汗水一滴滴地掉进汤锅里的情景。
酸梅汤在竹筒里轻轻地晃动着,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等待着校长接下来的话语。那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期待和焦虑。
"我看你这酸梅汤清热解暑效果很好,味道也纯正。"张校长突然看向她,镜片反射的光让林晚晚看不清他的眼神,"学校想跟你订一些。每天下午,送十筒到学校图书室,给老师们工作间隙消暑用。价格嘛……就按你卖的一分钱一筒,每天一结清。你看怎么样?学校经费有限,只能给到这个价了。"他的手指无意识着教案本封皮,指向百米外的红砖建筑。
林晚晚的耳膜嗡嗡作响。她数过瓦罐里的竹筒,一筒能装300毫升,十筒就是整整三升。那是需要早起两小时准备的材料,是要往返三趟才能运完的分量,更是每天稳稳当当的一毛钱收入!要知道,供销社的女工每天工资也不过八角钱!更重要的是,这是来自学校的认可——那些写着"向阳小学"钢印的粮票,那些戴着校徽的老师,不就是最好的招牌吗?
"没问题!张校长!太谢谢您了!"她的声音不受控地拔高,竹筒里的酸梅汤晃出细小的涟漪,"保证每天按时送到,绝对干净卫生!份量只多不少!"说着就要去掏布袋里用来记账的炭笔,却发现手指都在微微发抖。
张校长看着女孩发亮的眼睛,嘴角勾起笑意。他想起上周在教师会议上,李老师擦着汗说"要是能喝口凉的就好了",此刻这酸甜的香气倒真解了燃眉之急:"好。那就从明天开始吧。对了,"他从教案本里抽出一张方格纸,写下办公室电话,"熬煮和送汤的时候,注意个人卫生,最好戴个口罩头巾什么的,也是对老师们的尊重。"
林晚晚接过纸条,指尖触到钢笔划过的凸起字迹。夕阳的余晖穿过老槐树,在纸条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仿佛每一个字都在闪烁。她用力点头,发丝间的碎发跟着晃动:"哎!记住了!谢谢校长提醒!"
人群重新喧闹起来,小虎蹦跳着问什么时候能再喝到酸梅汤,可林晚晚只觉得周遭的声音都变得遥远。她低头看着掌心被钢镚儿硌出的红痕,突然想起在柴房反复试验时,被烫出水泡的手背。此刻那些疼痛都化作了胸腔里翻涌的热流,老槐树上的蝉鸣声,竟也变得清脆悦耳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RHA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