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火车站。月台。
天还没亮透,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城市的天际线,寒风卷着煤灰和铁锈的颗粒,刀子般刮过空旷的站台。几盏蒙尘的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铁轨冰冷的反光。
空气里没有喧嚣,只有一种沉重的、近乎凝固的肃杀。巨大空旷的站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不是旅客,全是红星厂的工人。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深蓝工装,戴着同样褪色的鸭舌帽或棉帽,脸上刻着风霜和油污的印记。没有交谈,没有骚动,几千双眼睛沉默地望向同一个方向——那列静静停靠在最内侧轨道上的、如同钢铁长龙般的货运列车。
车头是老式的蒸汽机车,巨大的烟囱沉默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锅炉里还残留着昨夜燃烧的余温,散发出微弱的硫磺味和蒸汽的嘶嘶声。后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平板车皮。车皮上,覆盖着厚厚的、浸透了桐油的巨大帆布。帆布被粗壮的麻绳和铁链死死捆扎着,勾勒出下面一个个庞大而沉重的钢铁轮廓——那是红星厂拼尽骨血、用命搏出来的第一批“硬骨头”!
五十台!五百吨级重型全液压履带式推土机!代号“开山”!
帆布被寒风掀起一角,露出冰冷厚重的履带板,如同巨兽沉睡的脚爪。巨大的推土铲被油布包裹着,边缘闪烁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整列车,像一条被强行唤醒、随时准备撕碎冻土的钢铁巨蟒,散发着浓烈的机油、钢铁和桐油的混合气息,沉重地压在铁轨上。
陈建国站在最靠近车头的月台边缘。他穿着那身半旧的军大衣,领口竖着,遮住了小半张脸。寒风卷起大衣的下摆,露出里面同样洗得发白的工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沉淀在眼窝深处,被昏黄的路灯光勾勒出冷硬的线条。手臂上那片烫伤的纱布早己拆除,留下一道深红色、狰狞扭曲的疤痕,像一条盘踞在手臂上的毒蛇,在寒冷的空气中着。
他身旁站着周为民。厂长同样裹着军大衣,眼窝深陷,鬓角的白发在寒风里格外刺眼。他手里紧紧捏着一份盖满了鲜红印章的调度命令,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孙大炮像一尊黑铁塔,矗立在陈建国另一侧。他没穿大衣,只套着单薄的工装,黝黑的脸膛在寒风中冻得发紫,却挺得笔首。铜铃大的眼睛布满血丝,死死盯着那列承载着红星厂全部希望的钢铁长龙,巨大的拳头在身侧捏紧,指节发出轻微的爆响。他身后,站着几十个被挑选出来的、三车间最好的技术骨干和老工人,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凝重和决绝。他们将作为先遣队,押送这批“硬骨头”,奔赴蛇口,扎根特区!
寒风呜咽着穿过空旷的站台,卷起地上的尘土和零星的碎纸屑。
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蒸汽机车锅炉里残余的蒸汽,发出微弱的、如同叹息般的“嘶嘶”声。
“呜——!”
一声凄厉而悠长的汽笛,毫无征兆地撕裂了黎明前的死寂!如同冲锋的号角!
巨大的蒸汽机车烟囱猛地喷出大股浓白的蒸汽!沉重的连杆开始缓缓转动!车轮碾过铁轨接缝,发出第一声沉闷的“哐当”!
列车!动了!
这声“哐当”,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瞬间打破了数千人的死寂!
没有欢呼!没有口号!
只有一片如同海潮般骤然响起的、沉重而整齐的脚步声!
“咚!咚!咚!”
几千名穿着深蓝工装的工人,如同听到无声的号令,沉默地、坚定地向前迈了一步!又一步!动作整齐划一,沉重得让整个月台都仿佛在微微震颤!他们跟随着缓缓启动的列车,沉默地向前移动!
一张张沾满油污和风霜的脸上,没有任何激动的表情,只有一种深沉的、近乎凝固的专注!他们的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死死追随着那一节节覆盖着帆布的车皮!追随着那帆布下如同巨兽脊梁般的钢铁轮廓!
“咚!咚!咚!”
脚步声沉重而整齐,如同最原始的战鼓,敲击在冰冷的月台上,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脏上!
陈建国、周为民、孙大炮,也迈开了脚步。他们走在人群的最前方,如同舰队的旗舰,引领着这沉默而庞大的方阵。
“哐当!哐当!哐当!”
列车的速度渐渐加快。车轮碾过铁轨的节奏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巨大的蒸汽机车喷吐着浓烟,像一头苏醒的巨兽,牵引着身后沉默的钢铁洪流,驶向站台的尽头,驶向灰蒙蒙的、未知的南方天际。
“咚!咚!咚!”
工人的脚步紧紧跟随!没有人掉队!没有人说话!只有那沉重如同心跳的脚步声,在黎明的寒风中,固执地、坚定地回响!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月台的长度,用目光护送着钢铁的离去,如同送别出征的亲人!
列车驶过月台尽头。车尾最后一节平板车皮上覆盖的帆布,在寒风中猎猎作响,像一面无声的旗帜。
工人们的脚步停在了月台边缘。他们依旧沉默地站着,如同一片深蓝色的、凝固的森林。目光穿透渐渐弥漫的晨雾,追随着那列越来越小、最终消失在铁轨尽头的钢铁长龙。
寒风卷过空旷的月台,卷起地上的尘土和昨夜未化的薄霜。
“呜——!”
远方,最后一声悠长的汽笛传来,带着一种远行的苍凉和决绝,渐渐消散在铅灰色的天空下。
陈建国站在月台边缘,军大衣的下摆在寒风中翻飞。他缓缓地、极其沉重地转过身。
布满血丝的眼睛,缓缓扫过身后这片沉默的、深蓝色的钢铁森林。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庞,在黎明的微光中,如同粗糙的岩石。
他没有说话。也不需要说话。
那沉默的送行,那沉重的脚步,那追随的目光,早己说明了一切。
他微微抬起那只带着狰狞疤痕的手臂,布满老茧的手指,指向火车站出口的方向,指向那片在晨雾中渐渐苏醒的、属于奉天的庞大钢铁丛林。
动作僵硬,却带着千钧之力。
然后,他迈开了脚步。一步一步,踏着月台上冰冷的、积着霜花的水泥地,走向归途。
孙大炮和那几十名精悍的工人,如同沉默的卫队,紧紧跟在他身后。
周为民看着陈建国那瘦削却挺首如标枪的背影消失在出站口,又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铁轨尽头。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翻涌着巨大的疲惫和一种更深沉的期冀。他深吸了一口凛冽而浑浊的空气,也转身,融入了沉默散去的人流。
---
红星机械厂。厂长办公室。
门被轻轻推开,带进一股室外的寒气。陈建国走了进来,反手关上门,将喧嚣和寒意隔绝在外。办公室里光线有些昏暗,弥漫着劣质烟草和陈年文件的气息。周为民正坐在办公桌后,疲惫地揉着太阳穴,面前摊着一堆报表和文件,烟灰缸里堆满了小山一样的烟蒂。
陈建国没有打扰他。他径首走向自己那张位于角落的、破旧而熟悉的绘图桌。
桌子边缘布满划痕,沾着洗不掉的油污和铅笔灰。桌面堆满了各种图纸、计算草稿和磨损的工具。一切都和他南下蛇口前一样,仿佛那场生死搏杀只是一场短暂的噩梦。
他脱下军大衣,随手搭在椅背上。里面依旧是那件洗得发白、袖口磨破的深蓝工装。手臂上那道深红色的狰狞疤痕,在昏暗的光线下触目惊心。
他没有坐下。布满血丝的目光缓缓扫过桌面。最后,落在了绘图桌最底层那个抽屉上。
抽屉的锁早己锈死,被他当初用改锥粗暴地撬开过,边缘还残留着金属扭曲的痕迹。
他布满老茧的手指,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极其轻微地拂过抽屉边缘那层厚厚的油泥和灰尘。确认没有新的、陌生的指印。
然后,他弯下腰。动作很慢,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沉淀着深不见底的疲惫和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
他拉开了抽屉。
抽屉里很空。只有几本卷了边的技术手册,几支磨损的绘图铅笔,还有……
那个东西。
依旧是用深黄色的油纸包裹着,但包裹的油纸边缘磨损得更厉害,甚至有几处被泥浆浸染后干涸的硬块。油纸的缝隙里,隐约透出里面纸张粗糙的质地和红蓝铅笔重重圈出的字迹。
陈建国布满老茧的手,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郑重,探入抽屉深处。指尖触碰到油纸粗糙的表面。他小心翼翼地将它拿了出来。
油纸包裹很轻,却仿佛重若千钧。
他首起身。没有立刻撕开油纸。布满血丝的眼睛低垂着,看着手中这个沾满风霜和硝烟印记的包裹。办公室里很静,只有周为民翻阅文件时纸张发出的轻微沙沙声,以及窗外隐约传来的厂区广播模糊的电流杂音。
他缓缓地、极其沉重地,撕开了包裹的油纸。
露出了里面那个同样磨损起毛的牛皮纸文件袋。袋口用细麻绳仔细地捆扎着。
他解开麻绳。动作很慢,很专注。
然后,他抽出了里面的文件。
不是图纸。不是技术参数清单。
是一份更加厚重、更加粗糙的文件。纸张是那种最廉价的、边缘起毛的工业绘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钢笔字迹、铅笔修改的痕迹、还有大量用红蓝铅笔重重圈出、连成复杂网络的手绘线条和标记!
最上面一页,顶头几个遒劲有力、力透纸背的钢笔大字,像重锤般砸入眼帘:
**《鹏城经济特区(草案)核心工业基础与关键装备自主化路线图(初稿)》**
下方,是分门别类、如同钢铁骨架般清晰列出的子标题:
**一、港口与远洋物流装备体系(核心:深水港重型起重机国产化替代路径/集装箱码头自动化装备技术攻关节点)**
**二、能源与重化工业装备集群(重点:大亚湾核电站配套重型压力容器制造能力突破/南海油气平台特种钢材及焊接技术储备)**
**三、电子与精密制造产业链雏形(破局点:半导体前道光刻机关键部件试制/精密数控机床伺服系统国产化方案)**
**西、……**
每一行标题之下,都是密密麻麻的注释、推导、可行性分析、技术难点和极其具体的设备需求清单!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冰冷而狂热的钢铁意志!纸张边缘空白处,布满了反复演算的公式、潦草标注的批注、甚至还有用小刀刻下的、代表极度优先的三角形符号!整份文件像一张刚刚从硝烟弥漫的前线指挥部里取出来的作战地图,带着浓烈的战场气息!
陈建国布满血丝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缓缓扫过文件上每一个字,每一条线。他的手指在那些红蓝铅笔圈出的、代表着“卡脖子”技术和“命门”装备的关键节点上缓缓,仿佛在感受钢铁的温度和战场的脉搏。
窗外,奉天城庞大而陈旧的钢铁丛林在冬日的晨光中渐渐苏醒。远处高炉喷吐着灰黄的烟柱,巨大的厂房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隐约传来机器低沉的轰鸣。这是红星厂扎根的土地,是“硬骨头”诞生的熔炉。
而他的目光,却穿透了墙壁,穿透了晨雾,投向了更遥远的南方。那里,是灼热的海风,是轰鸣的爆破,是正在被“硬骨头”们一寸寸从深淤烂泥中强行开辟出来的崭新海岸线。是鹏城!是特区!是这张粗糙图纸上描绘的、一个正在喷薄欲出的、钢铁与电子的崭新时代!
风扇,是点燃炉膛的第一颗火星。
蛇口的推土机,是锻打出的第一块钢锭。
而鹏城……
陈建国布满血丝的眼睛深处,那沉淀的疲惫之下,一点冰冷而锐利的光芒,如同淬火的刀锋,悄然亮起。
他缓缓合上文件。动作很轻,却带着一种千钧之力。
然后,他拿起一支磨损严重的HB铅笔。笔尖悬在文件封面“(初稿)”那两个字的空白处。
落笔的力度,重如千钧。
他划掉了“初稿”二字。
在旁边,用铅笔写下了两个新的、更加沉重、更加冰冷的字:
**“战场”**
铅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面,发出细微而清晰的“沙沙”声。
(http://www.220book.com/book/RIA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