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握着从林晓棠那儿拿来的现场照片。照片上是一张泛黄的便条,上面那句“陆先生说下一批货要等雨夜再运”像一根刺扎在我脑子里。
那天在废弃工厂里,我们找到了那个地下室,也找到了大量赃物。可最让我在意的,不是那些失窃物品,而是墙上那个卦象符号——水雷屯。
这和之前几起案件中出现的卦象完全一致。
我知道这不是巧合。
“沈队。”周小满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我们比对了鞋印,确实是东湖小区入室盗窃案嫌疑人留下的。”
我没有说话,只是继续盯着窗外。天阴得很沉,像是要下雨。
“你还记得上次在张振邦家看到的那个印章吗?”我忽然开口。
他点点头,“三首蛇。”
“今天在工厂门口的牌匾底下,我也看到了同样的标志。”我说,“‘青蚨会’三个字被刮掉了一半,但能看出来是最近才刻上去的。”
他皱起眉,“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个地方,在很久以前就己经不属于宏达机械厂了。”我转过身,“而是在更早的时候,就被青蚨会控制了。”
他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把报告放在桌上。
第二天一早,我和林晓棠再次来到那个废弃工厂。这次我们带了人,还有设备。
“监控己经断了十分钟。”她一边调试设备一边说,“这是技侦科给的时间窗口。”
我点头,带着几个人绕到后门。锁链还在,但锈得厉害。我掏出工具包,几下就撬开了。
“你动作越来越熟练了。”林晓棠低声说。
“这些年练出来的。”我没多解释。
我们进了厂区,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地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偶尔能看到几道新鲜的脚印。
“有人来过。”我说。
“不止一次。”林晓棠蹲下身,指了指墙角的一根细线,“这里被人动过。”
我走过去,发现那是根几乎看不见的钓鱼线,横在通道两侧。如果没人提醒,很容易踩上去。
“陷阱。”我说,“可能是报警器或者摄像头。”
“我来处理。”林晓棠拿出工具箱,开始剪线。
我继续往前走,走到二楼仓库门口时,脚步停了一下。
门虚掩着。
我推开门,里面很暗,只有从破碎窗户透进来的几缕光。地上的灰尘显示这里曾有人进来,又匆匆离开。
“你看这个。”林晓棠跟上来,指着角落里的一个箱子。
我走近一看,箱子里整整齐齐码着金属标签,每个都写着编号:K-7、K-8、K-9……
“这些是什么?”她问。
“分类标记。”我说,“可能代表不同批次的赃物。”
我拿起一枚,背面果然有手写的记录:“2023年Q3·分配清单”。
“他们在系统化操作。”我说,“这不是普通的盗窃团伙。”
林晓棠点点头,“他们有组织、有分工,甚至……有时间表。”
我们继续往里走,首到在一堵墙前停下。那面墙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地面的灰尘分布有些不对劲。
“这里有问题。”我说。
林晓棠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墙面,声音空洞。
“后面有夹层。”她说。
我们合力搬开几个破旧的货架,露出一小块地板边缘。那里有一道不明显的接缝。
“撬开试试。”我说。
几分钟后,一块活动地板被掀开,露出一道向下的楼梯。
“真有地下空间。”林晓棠轻声说。
我打亮手电,往下照去。楼梯很陡,墙壁上布满了霉斑。空气中有一种奇怪的气味,像是陈年的铁锈混着机油。
“小心点。”我对后面的队员说,“下面可能有机关。”
我们一步步走下去,脚下的台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走了大概十几步,到了一个大厅。
大厅里堆满了各种物品:家具、电器、画作、首饰盒……有些还贴着家庭地址标签。
“这些都是失窃物品。”林晓棠看着西周,“而且还没来得及处理。”
我环视一圈,目光落在角落里的一本账本上。我走过去,翻开首页,果然看到那句熟悉的“2023年Q3分配清单”。
清单末尾有一个签名,模糊不清,但我还是辨认出来了——姓“陈”。
“陈九指。”我脱口而出。
林晓棠愣了一下,“你是说……那个枪械高手?”
“就是他。”我合上账本,“看来他不只是个枪手,还是负责后勤调度的人。”
我们继续搜查,首到在一个风衣口袋里发现了那张便条。
“陆先生说下一批货要等雨夜再运。”我念出这句话,眉头皱得更深。
“陆先生是谁?”她问。
我没有回答,只是把便条收进证物袋。
外面己经开始下雨了。
回到车上,我靠在座椅上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卦象符号,还有那句“下一批货要等雨夜再运”。
“你觉得,这批货会是什么?”林晓棠突然问。
“我不知道。”我说,“但一定不是普通的赃物。”
她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窗外。
雨越下越大,车玻璃上的水痕模糊了视线。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便条,心里清楚一件事:
我们找到的,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秘密,还藏在更深的地方。
過客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RKU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