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方青云准时来到办公室。窗外天色灰蒙蒙的,预示着又是一个繁忙的工作日。他处理了几份紧急文档后,便将秘书楚沐叫了进来。
“楚沐,你联系一下省委保卫处,让他们选派一位政治可靠、经验丰富、身手好的同志,近期需要出一趟差,护送周晓同志去一趟齐省九原县,然后再陪同返回京城。具体时间,等周晓同志定下来后,你再跟那边协调。”方青云语气平稳地吩咐道,如同在安排一项普通工作,但楚沐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分量。
“是,书记,我马上联系保卫处,挑选最合适的人选。”楚沐立刻应下,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安排完这件事,方青云沉吟片刻,又对楚沐说道:“另外,帮我接通明远的电话。”
楚沐走到办公桌旁,拿起那部黑色的电话,熟练地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响了七八声后才被接起,对面传来一个年轻而略显急促的男声:“喂,您好,这里是九原县政府办公室。”
“你好,请找一下方明远县长。”楚沐语气平和。
“呃,不好意思,方县长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关于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的协调会,暂时不方便接听电话。请问您是哪位?有什么事我可以转达。”对面的年轻人,正是方明远的秘书王鹏,他语气带着歉意,但也很尽责。
楚沐用手捂住话筒,低声向方青云请示:“书记,方县长在开会,是他的秘书接的电话。”
方青云点了点头,示意明白。楚沐便对着话筒说道:“麻烦你转告方县长,就说汉东省的方青云先生来过电话,请他方便的时候回个电话到这个号码。”楚沐清淅地报出了方青云办公室的号码。
“汉东省?方青云先生?”王鹏在电话那头重复了一遍,语气有些疑惑,显然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他还是尽职地记录了下来,“好的,我记下了,等方县长散会,我立刻向他汇报。”
挂断电话后,王鹏看着记录本上的“汉东省”和“方青云”几个字,以及那个区号显示为汉东省城的电话号码,心里不禁有些好奇。作为县长的秘书,他对主要领导和往来单位的电话都烂熟于心,但这个号码和这个名字却很陌生。他尝试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汉东省有没有姓方的领导,却一无所获。93年的通信条件有限,别说互联网,连大哥大都还是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他根本无法实时查询这个号码和名字背后代表的信息。只能压下好奇心,将纸条小心地放在方明远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
会议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方明远回到办公室时,脸上还带着讨论工作后的严肃表情。王鹏立刻拿起那张纸条,迎了上去:“县长,刚才您开会的时候,有位汉东省的方青云先生来电话,让您散会后给他回个电话。”他将写着号码的纸条递给方明远。
“方青云?”方明远一听这个名字,脸上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眼神变得锐利而郑重。他立刻接过纸条,确认了一下号码,正是父亲办公室的电话。他对王鹏点了点头,语气平静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好,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把门带上,这个电话我亲自来打。”
王鹏看到方明远如此重视,心中更是惊讶,但不敢多问,应了一声“是”,便轻手轻脚地退出了办公室,并仔细地关好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方明远一人。他并没有立刻拨号,而是先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因为长时间开会而有些纷乱的思绪,整理了一下仪容,仿佛即将进行的不是一次普通的父子通话,而是一次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在他心中,父亲既是亲人,更是他政治道路上的领路人和需要敬畏的标杆。
他拿起电话,郑重地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瞬间就被接起了,对面传来楚沐清淅的声音:“您好,省委办公厅。”
chapter_();
“楚秘书,我是方明远。”方明远说道。
“方县长您好,请稍等,书记正在等您的电话。”楚沐的声音带着礼貌,随即电话被转接。
很快,方青云那沉稳而熟悉的声音在听筒中响起:“明远。”
“爸。”方明远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躬敬,“刚开完会,听秘书说您来电话了。”
“恩,”方青云应了一声,没有过多寒喧,直接切入主题,“你妈妈不放心你一个人在那边,打算农历年前去九原县看看你,给你收拾一下,添置点过冬的东西。然后她从齐省直接回京城,陪爷爷和外公外婆过年。我这边工作太忙,今年就回不去了。”
方明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母亲要来看他,这让他非常高兴,同时也对父亲不能回家过年感到理解:“让妈跑一趟,太辛苦了。我这边一切都好,让她别担心。”
“她决定了的事,劝不住。路上我会安排人陪着,安全方面你不用操心。”方青云简单交代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如同上级询问下级工作,“你那边怎么样?工作还顺利吗?九原的情况摸清楚没有?”
听到父亲询问工作,方明远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腰板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些,汇报道:“爸,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九原县的基础比预想的还要差一些,主要是思想观念保守,部分干部存在惰政思维。不过,经过这半年多的调研和沟通,目前已经争取到了大多数县委常委的支持,尤其是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共识。”
“哦?具体在推动哪方面?”方青云追问,带着考校的意味。
“我们计划开春后,首要推动的就是修整、拓宽从九原县城通往东平市区的主干道。”方明远条理清淅地阐述道,“这条路是目前制约九原发展的最大瓶颈。路况改善后,不仅能方便群众出行,更重要的是能降低物流成本,为我们下一步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打下基础。我们已经初步测算过,县财政挤一挤,再争取一部分市里的支持,激活资金应该问题不大。”
方青云在电话那头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方明远选择的这个突破口,务实而关键,与他治理地方的思路不谋而合。
“思路是对的。发展经济,基础设施必须先行,尤其是交通。”方青云肯定了儿子的方向,但随即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带着告诫的意味,“不过,一定要记住,步子要稳,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搞强迫命令,搞什么摊派集资!”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我这边汉东省,有个叫李达康的县长,就是常务副省长赵立春以前的秘书,很有能力,也很有闯劲。他去了一个贫困县,也是为了修路,心情和你一样迫切。但他犯了急躁病,不顾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承受能力,强行搞摊派集资,差点酿成大错!这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你务必引以为戒!资金不够,可以多想其他办法,向上争取,银行贷款,或者分阶段实施,但绝对不能在老百姓身上打歪主意!这是红线,也是底线!”
方明远听得心中一凛,他知道父亲这是在用实例敲打他,防止他犯类似的错误。他连忙郑重保证:“爸,您放心!这个教训我一定牢记!我们九原县修路的资金,绝对不向老百姓摊派一分钱!一定通过正当渠道解决!”
“恩,你有这个认识就好。”方青云的语气缓和下来,“具体工作,多调研,多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遇到困难,多思考,也可以……适当打电话回来沟通。”
这最后一句,带着一丝父亲对儿子的关切。方明远心中温暖,应道:“我明白,爸。我会谨慎行事的。”
父子俩又简单聊了几句家常,方青云便以还有工作要处理为由,挂断了电话。
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方明远缓缓放下电话,坐在椅子上,沉思了许久。父亲的话语,尤其是关于李达康的那个反面例子,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他更加清淅地认识到,手握权力,不仅意味着责任,更意味着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规则的敬畏。发展是硬道理,但方法更重要。他将父亲的话默默记在心里,这将是他未来在九原县施政的重要准则。
(http://www.220book.com/book/RM2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