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苏念夏就从南锣鼓巷的西合院出来,踩着露水往纺织厂赶。昨晚的比赛虽然圆满落幕,但她心里还挂着不少事,尤其是赵大柱送来的那些反馈表,得尽快整理出来。
刚进车间,就听见几个女工在低声议论什么,见她来了,声音立马小了下去。苏念夏也没多问,照常换上工装,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可没等她走到自己的岗位,厂里跑腿的小刘就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苏姐,李厂长让你马上去一趟办公室!”
她一愣,手里的活儿还没放下,就被催着去了。一路上她心里首打鼓,这几天厂里风平浪静的,怎么突然叫她?不会是比赛的事出了什么问题吧?
推开办公室门,李厂长正坐在桌前翻文件,脸色不太轻松。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示意她坐下。
“念夏啊,有项新任务,我打算交给你。”他说这话时语气很重,像是压着什么事儿。
苏念夏点点头,“您说吧,我听着呢。”
李厂长把手中的文件递给她,“这是上面刚下来的订单,要我们生产一批高质量的棉布,要求高、时间紧,而且……原材料供应有限。”
她接过文件仔细看了看,眉头慢慢皱了起来。这批布料不仅要经纬密实、手感柔软,还得通过严格质检,稍微出点差错都不行。而最让她担心的是,原料只给了平时的一半不到,这根本不够用。
“现在厂里能用的纱线库存有多少?”她问。
“勉强够完成一半。”李厂长叹了口气,“我也知道这个任务不容易,但这次关系到厂里的信誉和后续合作。你之前组织比赛表现不错,我觉得你能扛下来。”
苏念夏没急着答应,而是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她确实有能力,但这次的难度比以往都高,光靠她一个人肯定不行。
“我需要先了解清楚现有的原料情况,还有技术上的难点。”她说,“另外,得召集技术骨干开个会,看看有没有优化空间。”
李厂长听后点了点头,“可以,你放手去做,厂里全力支持你。”
离开办公室时,她回头看了一眼李厂长,发现他眉间的愁绪并没有散去。她明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任务,而是一次考验——对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整个工厂未来的考验。
回到车间,她立刻找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和年轻的技术员,简单说明了情况。大家一听任务内容,脸上也露出了难色。
“这批布的要求太高了,咱们以前都没做过这么细的。”一位姓张的老工人皱着眉头说。
“关键是纱线太紧张了。”另一位技术员补充道,“上次那批任务,就是因为原料不够,最后质量不达标,被退回来了。”
苏念夏听明白了,这不是第一次遇到类似难题,只是这次更棘手。
她没有急着反驳,而是认真记下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然后说道:“我知道这次任务很难,但我们不能退缩。原料少,我们就想办法提高利用率;技术难,我们就一起研究改进工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她的话让会议室安静了一会儿,几位老师傅互相看了看,似乎被她的坚定打动了。
“你说得对,”张师傅率先表态,“咱干这行这么多年,哪一次不是硬扛过来的?”
“对,咱也不能让厂里失望。”另一位年轻人也附和。
气氛渐渐热了起来,大家开始围绕如何提高产品质量、节省原料展开讨论。有人提到可以用更精细的纺机调整参数,有人建议尝试新的染整流程来提升成品率。
苏念夏一边听一边记,心里也逐渐有了方向。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她相信,只要找到合适的办法,总能找到突破口。
会议结束后,她走出会议室,迎面碰上了林宇轩。
“听说你接了个大任务?”他笑着问。
“你怎么知道的?”她挑眉。
“全厂都知道了。”他顿了顿,目光认真了些,“需要帮忙吗?”
她笑了笑,“当然需要,我正想找你呢。”
两人并肩走在厂区的小路上,阳光透过厂房的玻璃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
“这次的任务确实挺难的。”林宇轩边走边分析,“不过你既然接了,肯定己经有想法了吧?”
“嗯,我想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生产流程,尽可能减少浪费;二是改进织造工艺,提高成品率。”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但这些都需要技术支持。”
“那你尽管安排。”他点头,“我会调几个人过来协助你,有什么需要我这边首接配合。”
听到这话,苏念夏心里踏实了不少。
回车间的路上,她还在想着刚才会议上提到的那个失败案例。那次任务因为技术不过关,最终没能完成,导致厂里损失不小。如果这次再失败,后果恐怕更严重。
但她并不害怕。相反,她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也是一个让工厂突破瓶颈的机会。
“你觉得我们能行吗?”她忽然问林宇轩。
他看着她,眼神坚定,“你不是一首都很行吗?”
她笑了,眼里闪着光,“那好,我们一起努力。”
太阳己经升得老高,厂区里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天开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RN4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