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驱散了寒夜的最后一缕黑暗,也照亮了“暖阳”小店每个人眼中交织的疲惫、希望与破釜沉舟的决心。赵守仁大夫的纸条和精准的诊断,如同黑暗隧道尽头的光,让小兵母亲的病情有了清晰的方向和治疗的希望。而工作台上那台沾着木屑、散发着榆木清香的简易折弯模具,则是撬动两百盏“星语”灯生产大山的杠杆。
时间,成了最严苛的监工。正月二十的交货期像悬在头顶的铡刀,而小兵母亲确诊和治疗的费用,更是压在每个人心头沉甸甸的石头。
“妈,小兵,”张云的声音带着一夜未眠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带婶子去区医院,拿着赵大夫的条子,找李主任!钱……”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工作台上堆积的材料和那台模具,斩钉截铁,“先治!钱我想办法!订单做完,货款一到,立刻补上!不够,我去借!”
林淑芬重重点头,眼神坚定:“放心!小兵,走!”她拉着马小兵,揣着那张承载希望的纸条,匆匆赶往医院。少年一步三回头,看着店里忙碌的身影,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小店的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战斗的号角在内部吹响。
“爸,模具成了,骨架我来!”张云像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抓起一把裁好的细铁丝,坐到模具前。他拿起一根铁丝,精准地放入凹槽,压下那根打磨光滑的铁质压杆。
“咔嚓!”一声清脆利落的声响,一个角度精准、形状标准的菱形骨架单元瞬间成型!速度比之前纯手工快了近一倍!而且一模一样!
“好!”徐国强布满血丝的眼睛亮了一下,声音嘶哑却带着振奋。他不再多言,立刻坐到一旁,拿起徐玲裁好的塑料纸和拷贝纸,开始蒙皮粘贴。他的动作不如年轻人快,但胜在沉稳细致,粘贴得一丝不苟。
徐玲成了临时的“总调度”和“多面手”。她将裁剪好的染色塑料纸和拷贝纸分门别类放好,确保供应不断档。同时,她接过了原本属于马小兵的组装和测试任务。她利用系统赋予的 **精通** 技能,电路安装又快又准,焊点依旧完美。测试环节更是严谨,每一盏灯点亮后,她都要仔细检查折叠顺畅度、光影清晰度、灯光稳定性,确保品质如一。
然而,失去马小兵这个熟练工的短板立刻显现。徐玲要兼顾裁剪、组装、测试,还要随时给父亲递材料、帮张云整理骨架单元,分身乏术。效率虽有模具提升骨架环节,但整体进度依旧慢得令人心焦。第一天下来,三人拼尽全力,也只做出了十五盏合格的“星语”灯。
十五盏!距离两百盏的目标,如同天堑!
晚上,林淑芬带着疲惫和一丝宽慰回来了。
“确诊了,是肺结核,幸亏发现不算太晚。”林淑芬的声音带着后怕,“李主任看了赵大夫的条子,给减免了些费用,又开了些便宜有效的药,先吃着控制。住院……暂时住不起,先在家养着,定期复查。但药钱……还是欠着医院的,还有后续复查的钱……”她没说出具体数字,但那沉甸甸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中。
张云默默计算着。十五盏灯,离目标差得太远。时间一天天过去,药费一天天欠着。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行,这样太慢了!”张云看着堆砌的材料和缓慢增长的成品灯,一拳砸在工作台上,眼中布满红血丝,声音带着压抑的焦躁,“得想办法!必须再快!”
徐玲看着张云疲惫而焦虑的脸,再看看父亲沉默却不停劳作的身影,心中同样焦急如焚。8点积分己经归零,系统暂时帮不上忙。还能有什么办法?
“妈!”徐玲的目光突然投向林淑芬,“您……您能学焊接吗?”
“焊接?”林淑芬愣了一下,看着那些细小的元件和闪着火花的电烙铁,有些畏缩,“我……我这老花眼,手又笨……”
“不用焊精细的!”徐玲立刻解释,“您就学焊最简单的电阻和LED!我把位置标好,您对准了焊上就行!只要焊牢,不短路就行!电路板最后的精细部分我来弄!”这是无奈之下的分工细化,将最基础、最重复的工作剥离出来。
“行!我学!”林淑芬看着女儿眼中的急切和期盼,一咬牙,“玲玲,你教我!我就不信学不会!”
徐玲立刻拿出备用的废板子和元件,手把手教母亲。如何拿烙铁,如何点焊锡,如何判断焊点是否牢固……林淑芬学得很慢,手指僵硬,第一次就烫到了手,起了个水泡。但她一声不吭,咬着牙继续练习。一遍,两遍,十遍……当她在废板子上焊出第一个勉强合格的焊点时,己是满头大汗。
“妈,好样的!”徐玲由衷地鼓励。
“能行!再来!”林淑芬抹了把汗,眼神里充满了豁出去的韧劲。
有了林淑芬分担最基础的焊接,徐玲终于能腾出手来专注组装、测试和统筹。效率略有提升,但依旧杯水车薪。时间在紧张、焦虑和重复劳作中飞速流逝。三天过去,成品灯累积到了五十二盏。距离目标,还差一百西十八盏!
而医院那边,又传来了消息:小兵母亲的药快吃完了,下周必须复查。
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
这天晚上,小店的气氛异常沉闷。连续的超负荷劳作,加上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张云和徐国强的动作都有些迟缓,眼神中充满了难以掩饰的疲惫和一丝……绝望的阴影。林淑芬的手指上又多了两个水泡,焊接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徐玲看着进度表上那个刺眼的“52”,再看看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待组装材料,一股巨大的无力感几乎要将她吞噬。难道真的……来不及了吗?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订单违约,看着小兵母亲断药?
她下意识地握紧了口袋里的星光瓶。瓶子温润依旧,却安静无声。积分是零。系统似乎也陷入了沉寂。
就在这时,店门被轻轻敲响。
这么晚了,会是谁?
张云警惕地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三个人:是刘大爷!还有两个徐玲看着眼熟的老工友,都是刘大爷介绍来修过电器的。
刘大爷手里拎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苹果和一包红糖。他身后两个老伙计,一个手里拿着把旧烙铁和焊锡丝,另一个则提着一小捆细铁丝。
“小张,玲玲,国强兄弟,淑芬妹子,”刘大爷看着店里灯火通明、一片狼藉的景象,还有几人脸上浓得化不开的疲惫,叹了口气,“小兵娘的事,我们听说了。还有你们这订单……不容易啊!”
他走进来,把东西放在角落:“这点东西,给小兵娘补补身子。我们几个老家伙,别的本事没有,年轻时候在厂里,也摸过几年烙铁,拧过螺丝!晚上睡不着,想着你们这儿肯定缺人手,过来看看能不能搭把手!”
他拿起那把旧烙铁,熟练地插上电,对林淑芬说:“淑芬妹子,你歇会儿,这基础焊接,我来!保管又快又牢!”
另一个老工友拿起细铁丝:“弯骨架?这模具看着挺灵!我来试试?我这老胳膊力气还行!”
第三个则走到徐国强身边:“老徐,蒙皮粘歪了可不行,我眼神好,帮你看着点!”
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如同从天而降的援兵,没有多余的言语,首接融入了生产线!
林淑芬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徐国强握着蒙皮的手微微颤抖。张云看着三位老人熟练地拿起工具,投入战斗,喉头哽咽,半天才憋出一句:“刘大爷……王叔……李伯……谢……谢谢!”
徐玲看着眼前这一幕,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堵得她几乎说不出话。星光瓶在口袋里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温热的悸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仿佛在无声地回应着这份来自街坊邻里的、质朴而温暖的守望相助!
**【叮!触发‘邻里守望’特殊事件!】**
**【行为评价:卓越!(困境中展现坚韧,获得社区自发支持)】**
**【获得积分:+3!】**
**【当前积分:3点!】**
**【‘暖阳相伴’效果超频激发!微弱环境滋养临时提升为‘活力恢复(微弱)’,小幅缓解在场所有人(包括刘大爷三人)的疲劳感,提升专注力!】** (持续时间:至本次事件结束)
3点积分!还有临时增益!
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伴随着系统的提示涌入身体,驱散了部分沉重的疲惫感,让思维更加清晰,手指更加灵活!
“刘大爷!王叔!李伯!谢谢你们!”徐玲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充满了力量,“我们……我们一起干!”
小店里的灯光,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明亮温暖。凿木声、焊接声、折叠声、裁剪声……各种声音再次响起,却不再像之前那般沉重压抑,而是交织成一股充满希望与力量的交响曲。
三个老工人的加入,如同给疲惫的引擎注入了强劲的燃料。刘大爷焊接基础元件的速度又快又稳,废品率极低。王叔操作折弯模具得心应手,骨架单元源源不断产出。李伯和徐国强配合默契,蒙皮粘贴效率大增。
在“活力恢复(微弱)”的增益下,张云感觉手臂的酸痛减轻了许多,组装速度提升。徐玲统筹全局,测试环节一丝不苟。林淑芬则负责后勤,烧水、递工具、处理零碎。
效率,肉眼可见地飙升!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再次照进小店时,成品灯的数量赫然变成了——七十八盏!
一夜之间,完成了二十六盏!这几乎是之前三天效率的总和!
希望,如同穿透厚重云层的阳光,再次洒满了这间小小的、承载着太多汗水、泪水、温情与倔强的小店。与时间的赛跑,依旧残酷,但此刻,“暖阳”的团队,不再只是西个人。他们身后,是整条小街守望相助的星光,正汇聚成一股足以劈开荆棘、照亮前路的燎原之火!
(http://www.220book.com/book/ROM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