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上,那面猎猎飞扬的五星红旗和初升朝阳的金辉,仿佛将无穷的力量注入了徐玲和张云疲惫的身体。十指紧扣的掌心传递着滚烫的温度,也传递着无声的承诺与力量。寒风依旧料峭,但心头的火热足以驱散一切寒意。
“走!回去继续战斗!”张云松开徐玲的手,动作自然地替她拢了拢裹在身上的、属于他的外套领口,眼神明亮,再无半分之前的萎靡,只剩下昂扬的斗志。
“嗯!”徐玲用力点头,脸颊上的红晕不知是冻的还是刚才那悸动留下的余韵。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跑向停车处,骑上自行车,如同凯旋的战士,迎着越来越亮的晨光,向着他们的“暖阳”小店疾驰而去。
回到小店,迎接他们的是父母和马小兵疲惫却充满期待的眼神。第一批五十盏新单的完成,如同卸下了最沉重的担子,让小店的气氛轻松了不少。
“怎么样?升旗好看吗?”林淑芬一边给马小兵递着刚热好的豆浆油条,一边笑着问。
“好看!太震撼了!”徐玲眼睛发亮,一边脱下张云的外套递还给他,一边兴奋地描述着那庄严神圣的一幕,“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劲儿!”
张云接过外套,随手搭在椅背上,抓起一根油条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那是!咱们这可是接受了最高规格的‘精神充电’!同志们,第二批七十盏,还有五天时间!但悦来宾馆的档次更高,咱们的灯,也得再上个台阶!” 他三两下解决掉油条,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盏灯仔细端详。
“张云说得对。”徐玲也冷静下来,走到他身边,“陈经理虽然没说,但既然是给企业家做伴手礼,包装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随便用报纸裹了。得有点样子,至少得有个简单的盒子或者袋子,印上我们小店的名字或者灯的图案。”
“包装?”林淑芬和徐国强面面相觑,这超出了他们的经验范畴。马小兵也露出茫然的神色。
“对!包装!”张云一拍大腿,眼睛放光,“玲玲提醒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咱们的‘星语’也得有身好行头!不然怎么显得出档次?怎么让人记住咱们‘暖阳’?” 他瞬间就理解了徐玲的用意,甚至想得更远——这是打响小店名号的第一步!
然而,现实问题立刻摆在眼前。
“可是……玲玲,这包装盒、袋子,还要印东西,去哪里弄?来得及吗?得花多少钱?”林淑芬担忧地问。小店的资金虽然有了宾馆的定金支撑,但依旧是精打细算。
“还有产量!”徐国强沉声补充,“第二批七十盏,加上我们之前老单的库存清理和新单第一批的赶工经验,五天时间,如果只靠我们五个,全力拼应该能完成。但如果还要分心弄包装……人手不够。”
效率和人手,再次成为卡脖子的瓶颈!刚刚轻松一点的气氛又凝重起来。
徐玲的眉头也蹙了起来。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星光瓶。积分依旧是零。系统能帮上忙吗?包装设计?生产管理?她集中精神,尝试沟通:
**【兑换列表检索:关键词——‘包装设计’、‘小批量生产’、‘效率提升’……】**
脑海中泛黄的货架光影闪烁,这次出现的物品和信息似乎更加模糊和抽象:
* 一些关于“简约包装设计理念”的碎片化信息(如:突出产品本身、利用环保材料、成本控制)。
* 一种“简易计件制”的概念提示(按件付酬,激励效率)。
* 还有……似乎是关于“家庭作坊式分工协作”的模糊优化方案?
没有立竿见影的神奇物品,只有一些理念和方法的提示。这符合系统“非颠覆性”和“引导思考”的原则。徐玲的大脑飞速运转,结合这些碎片信息和她现代的知识储备,一个方案雏形逐渐清晰。
“爸,妈,张云哥,小兵,”徐玲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有几个想法。”
“第一,包装!我们不追求华丽,但要简洁大方,突出灯的造型和‘星语’的名字。我们可以找那种硬一点的牛皮纸或者白卡纸,自己动手折简易的盒子!成本低,速度快!至于印刷……”她看向张云,“我记得胡同口王大爷家有个小印刷铺子,刻那种简单的橡皮章应该很快吧?我们设计一个简单的Logo——比如一颗小星星加上‘暖阳·星语’几个字,刻个章,买点红色印泥,自己盖在盒子上!这样既独特又有辨识度!”
“自己折盒子?刻章盖印?”林淑芬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纸盒子我和国强、小兵都能帮忙折!刻章也花不了几个钱!”
“妙啊玲玲!”张云兴奋地一击掌,“这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Logo我来设计!保证简单好看!王大爷那儿我熟,下午就去搞定!” 他的行动力永远是满格。
“第二,人手!”徐玲看向父母和小兵,“只靠我们五个,完成灯具没问题,但加上包装就太紧张了。我想……能不能请街坊邻居的阿姨婶婶们来帮忙?就做最简单的活,比如折纸盒、给盖好章的盒子穿绳(当提手)、或者把灯装进盒子封口。我们按件给工钱,比如折一个盒子多少钱,包装好一个灯多少钱。这样既能让婶婶们赚点零花钱,也能大大加快我们的速度!”
“请邻居帮忙?按件给钱?”徐国强沉吟着,这个想法有点大胆,但似乎可行。
“对啊!”林淑芬拍了下手,“前院王婶、隔壁李阿姨、还有孙大妈她们,手脚都挺麻利的,平时在家也是闲着!跟她们说清楚是计件,多劳多得,她们肯定愿意来!地方……地方就挤挤,在咱们家院子里支几张桌子就行!”
“计件制?”张云咀嚼着这个词,眼睛越来越亮,“这个好!公平透明,还能调动积极性!玲玲,你这脑袋瓜子真是……太灵光了!”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目光灼灼地看着徐玲,看得她脸颊又有些发烫。
“第三,”徐玲压下心头的悸动,继续说,“为了保证我们核心的灯具生产不受干扰,也保证质量,我们需要更明确的分工。张云哥,骨架生产和总装测试还是你的核心任务,绝对不能分心。爸,您负责蒙皮粘贴和质量抽检。妈,您统筹包装材料的准备(买纸、裁纸)和后面包装组的协调。小兵,你和我负责核心电路和基础焊接,同时也要抽空支援包装组,进行最终质检和点数。”她条理清晰,俨然己经有了初步的管理意识。
“好!就这么办!”张云一锤定音,“玲玲就是咱们的‘总参谋长’!我负责执行和冲锋!”他立刻开始分配任务,“妈,您现在就去问问王婶李阿姨她们,看有多少人愿意来,下午就开始!爸,您和小兵继续生产灯具骨架和蒙皮!玲玲,咱俩设计Logo,然后我去刻章!同时电路部分不能停!”
战斗指令再次下达!小店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并且开始向“家庭工坊”的模式升级!
下午,“暖阳”小店的后院热闹非凡。林淑芬果然请来了三位手脚麻利的街坊阿姨——王婶、李阿姨和孙大妈。听说有活干,按件算钱,阿姨们都热情高涨。张云己经拿回了刻好的橡皮章——一个简洁的星星图案环绕着“暖阳·星语”西个娟秀的小字(徐玲的手笔)。林淑芬买来了厚实的牛皮纸和白卡纸,裁成合适的大小。
小院里支起了两张旧桌子。徐玲快速示范了如何折叠出结实方正的小纸盒,以及如何在盒盖中央盖上那个红色的星星Logo。阿姨们一看就会,立刻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折纸盒的沙沙声,盖印章的啪啪声,穿绳封口的悉索声,交织成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生产交响曲”。
“王婶,您这手真巧!折得又快又好!”
“李阿姨,您盖章的位置真正!”
“孙大妈,您这绳子穿得真利索!”
张云充分发挥了他“开心果”和“政委”的特长,时不时在核心生产区和后院包装组之间穿梭,用他那特有的、接地气的幽默给阿姨们加油打气,把气氛炒得火热。阿姨们被他逗得咯咯首笑,手上的动作更快了。
计件制的魔力开始显现。看到自己面前包装好的成品灯盒快速堆高,想到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报酬,阿姨们的干劲更足了,甚至自发地比起赛来。
而核心生产区,在剥离了包装压力后,效率也进一步提升。徐玲和张云配合默契,电路焊接和总装测试有条不紊。徐国强稳如泰山地粘贴蒙皮,马小兵则像个小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搬,焊接、传递、帮忙折盒子,忙得不亦乐乎。
徐玲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分工协作的景象,感受着邻里互助的温暖和小店升级的雏形,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口袋里的星光瓶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蓬勃的生机和有序的善意,传来一阵极其微弱的、温热的脉动。
**【叮!检测到高效协作模式建立与社区互助深化!】**
**【行为评价:良好!】**
**【获得积分:+1!】**
**【当前积分:1点!】**
**【‘暖阳相伴’效果微弱提升:小幅提升宿主精力恢复速度。】**
1点积分!虽然不多,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任何一点助力都弥足珍贵!那微弱的精力恢复效果,让徐玲熬红的双眼感到一丝清凉,持续工作的疲惫感也似乎被稍稍抚平。
她抬起头,正好对上从后院“视察”回来的张云的目光。他额上带着汗,脸上却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对她比了个大拇指。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暖阳”小店的后院,不再仅仅是家庭作坊。它成了一个小小的、充满人情味和奋斗精神的“星语”诞生地。一盏盏承载着希望、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星语”灯,在这里被制造、被精心包装、被打上“暖阳”的烙印,即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属于“暖阳”和“星语”的故事,正翻开崭新的一页。
(http://www.220book.com/book/ROM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