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的上海,空气中弥漫着黄浦江特有的咸腥味。李云龙站在原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阳台上,望着外滩上飘扬的红旗出神。他身上的军装己经换成了新发的解放军制服,领口别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老李,想什么呢?"赵刚拿着一叠文件走过来,崭新的黑框眼镜让他看起来多了几分书卷气。
李云龙接过文件,手指在纸面上轻轻:"我在想,咱们从太行山打到这里,牺牲了多少好兄弟..."
赵刚沉默片刻,指了指文件:"兵团命令,咱们独立旅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8师,你任师长,我任政委。"
"师长?"李云龙挑了挑眉毛,"老子还想着能休息两天呢。"
"休息?"赵刚推了推眼镜,"老蒋都跑到台湾去了,仗还没打完呢。"
正说着,魏大勇急匆匆跑来,崭新的皮靴踩得地板咚咚响:"报告师长!段团长抓了一伙特务!"
审讯室里,五个穿着便装的男子垂头丧气地坐着。段鹏见李云龙进来,立即立正敬礼:"报告!这伙人昨晚企图炸毁江南造船厂,被巡逻队当场抓获。"
李云龙绕着特务们转了一圈,突然用闽南语问:"台湾派来的?"
领头的中年人浑身一颤,惊愕地抬起头。
"果然。"李云龙冷笑一声,"老蒋还不死心啊。"
审讯很快有了结果:这伙特务受台湾"国防部保密局"指派,专门破坏上海的重要工业设施。
"立即加强全城警戒!"李云龙命令道,"特别是电厂、水厂这些地方。"
接下来的日子,全师投入了紧张的城防工作。白天训练新兵,晚上巡逻执勤,李云龙忙得脚不沾地。这天傍晚,他正在查看城防图,赵刚带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老李,这位是市委工业部的林部长,想请我们协助恢复生产。"
林部长热情地握住李云龙的手:"李师长,久仰大名!上海解放了,但工厂缺原料,工人缺粮食..."
"需要部队做什么?"李云龙首截了当地问。
"首先是要剿灭周边土匪。"林部长指着地图,"这些土匪大多是国民党残部,专门抢劫运输队。"
李云龙立即叫来段鹏:"带你的团去,半个月内肃清上海周边百里内的所有匪患!"
段鹏的剿匪行动干净利落。不到十天,七股土匪被剿灭,缴获的物资堆满了三个仓库。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其中一股土匪的老巢里,发现了大量棉纱和机器零件——正是工厂急需的物资!
"师长,您看这个。"段鹏递过一份文件,"土匪头子的日记里提到,这些物资是台湾方面空投的。"
李云龙眉头紧锁:"看来老蒋是铁了心要给咱们添堵啊。"
随着剿匪行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国民党正在有计划地向大陆派遣特务和空投物资,支持各地的土匪和残军。
"必须斩断这条黑手!"在军管会的会议上,李云龙一拳砸在桌上,"我建议组建一支特别部队,专门对付这些特务和空投活动。"
建议很快被批准。李云龙亲自挑选了三百名精锐,组成"反特大队",由魏大勇任队长。这支队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很快就成了特务们的噩梦。
七月中旬的一个雨夜,侦察兵报告:在崇明岛附近发现可疑信号,疑似特务联络台湾。
"走!"李云龙立即带着魏大勇和五十名战士乘船出发。
漆黑的雨夜中,小船悄悄靠上崇明岛。战士们无声地潜入丛林,很快就发现了一处隐蔽的空地——那里摆着明显的标记,旁边还藏着几个油桶。
"准备伏击!"李云龙低声命令。
战士们分散隐蔽,静静等待。凌晨两点,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不一会儿,几个降落伞缓缓落下。
"打!"李云龙一声令下,探照灯突然亮起,子弹如雨点般射向空中。
空投的特务还没落地就被打成了筛子。落地的大木箱也被缴获,里面全是武器弹药和电台。
"师长,这还有封信。"魏大勇从一具尸体上搜出个油纸包。
李云龙展开信件,脸色越来越凝重:"老赵,你看这个。"
信中提到,台湾方面正在策划大规模空袭上海,目标包括电厂、水厂和江南造船厂。
"立即加强防空!"李云龙命令道,"特别是夜间警戒。"
三天后的深夜,凄厉的防空警报划破夜空。李云龙冲出指挥部,只见北面天空中出现十几个光点——国民党轰炸机群来了!
"高射炮准备!"李云龙对着步话机大喊。
布置在城区各处的高射炮同时开火,天空中绽开一朵朵黑烟。一架轰炸机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火舌坠入黄浦江。其余的慌忙扔下炸弹,大部分都落在了郊外空地上。
"打得好!"李云龙拍着炮兵们的肩膀,"下次争取多揍下几架!"
空袭虽然被击退,但李云龙知道,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第二天,兵团司令部召开紧急会议:台湾方面可能在美国支持下反攻大陆,部队要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同志们!"兵团司令员的声音铿锵有力,"中央命令我们,加强东南沿海防务,随时准备解放台湾!"
回到师部,李云龙立即召开作战会议。摊开东南沿海地图,他的手指点在金门岛上:"这里是关键。拿下了金门,就等于在台湾门口架了门大炮!"
"可是师长,"张大彪皱眉道,"咱们没有海军啊。"
"没有就抢!"李云龙眼睛一瞪,"国民党留下那么多船,还不够咱们用?"
说干就干。李云龙亲自跑到码头,召集了一批原国民党的海军人员,开始整修缴获的舰船。这些起义人员被解放军的诚意感动,工作格外卖力。
"报告师长!"原国民党海军少校林志豪敬了个礼,"'长江'号炮舰己经检修完毕,随时可以出海!"
李云龙登上这艘三百吨的小炮舰,东摸摸西看看:"这铁疙瘩真能打仗?"
林志豪笑了:"虽然比不上美国军舰,但在近海足够用了。"
到八月底,李云师的"海军"己经有了五艘炮舰和二十多艘登陆艇。战士们开始了紧张的海上训练,许多北方来的旱鸭子吐得昏天黑地,但没人叫苦。
"老李,你看这个。"一天,赵刚拿着份文件匆匆走来,"中央调来了一个苏联军事顾问团,专门指导渡海作战。"
李云龙撇撇嘴:"老毛子懂什么海战..."
但当他见到顾问团团长科瓦廖夫上校时,立即改变了看法——这个苏联军官参加过黑海战役,对两栖登陆很有心得。
"李师长,"科瓦廖夫用生硬的中文说,"渡海作战,关键在于制空权和突然性。"
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部队的训练更加系统化。白天练登陆,晚上学航海,连李云龙都开始恶补海军知识。
九月初,上级终于下达了作战命令:攻打金门!
作战会议上,李云龙指着沙盘:"根据侦察,金门守军约五千人,配备海岸炮和装甲车。咱们师的任务是——"他用力点了点沙盘上的垄口,"从这里登陆,建立滩头阵地!"
"什么时候行动?"段鹏摩拳擦掌地问。
"九月十五,大潮日。"李云龙环视众人,"还有十天,各团抓紧准备!"
这十天里,部队进入了最后的备战状态。武器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登陆演习进行了几十次。李云龙更是忙得脚不沾地,常常深夜还在研究潮汐表。
九月十西日晚,部队悄然集结在厦门沿岸。月光下,上百艘船只整齐排列,战士们静默登船。
李云龙站在"长江"号舰桥上,望着远处黑黝黝的金门岛轮廓,心潮澎湃。
"报告师长!各团准备完毕!"通讯兵低声汇报。
李云龙看了看表:凌晨三点。他深吸一口气,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舰队悄然启航,向着金门驶去。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沉闷的响声。李云龙紧盯着越来越近的岛影,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突然,远处传来引擎的轰鸣声。
"敌机!"瞭望哨惊呼。
李云龙心头一紧——行动暴露了!
铁血战魂:李云龙纵横三战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铁血战魂:李云龙纵横三战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Q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