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师部的作战室里,电报机"滴滴答答"响个不停。李云龙盯着墙上的巨幅地图,朝鲜半岛的位置被参谋们用红蓝铅笔标满了箭头和符号。赵刚推门进来,手里捏着一份刚译出的电报,镜片后的眼睛透着凝重。
"老李,最新情况。美军己经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战局急转首下。"
李云龙一拳砸在桌面上,茶缸震得跳了起来:"他娘的!美国佬这是要包饺子啊!"他抓起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个大圈,"仁川离汉城就西十公里,这是冲着切断朝鲜人民军退路去的!"
窗外传来飞机的轰鸣声,李云龙走到窗前,看见一队米格-15战斗机正掠过厦门的天空向北飞去。自打朝鲜战争爆发,东南沿海的空军部队就陆续北调,连他好不容易要来的两个高炮连也被调走了两个排。
魏大勇风风火火闯进来,崭新的55式军装被汗水浸透:"报告师长!刚接到兵团命令,要咱们抽调一个团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北上!"
李云龙和赵刚对视一眼,两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是要准备入朝作战了。
"告诉段鹏,让他的一团做好准备。"李云龙摸着下巴上的胡茬,"武器弹药按双份配给,冬装全部发下去,福建这地方冬天是不冷,可东北能冻掉耳朵!"
接下来的日子,师部忙得人仰马翻。李云龙白天检查战备,晚上研读朝鲜地形资料,连吃饭时都捧着本《朝鲜兵要地志》。赵刚则忙着组织政工干部学习朝鲜语常用词,还特意从厦门大学请来两位朝鲜族教授当教员。
十月中旬的一个雨夜,紧急电报终于来了。李云龙被值班参谋从被窝里叫起来,电文上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令你部即刻北上,限五日抵安东集结。"
"吹号!全师紧急集合!"李云龙一边系武装带一边吼,"通知后勤处,把仓库里那五十箱罐头全带上!"
雨幕中,集合号响彻军营。战士们冒雨打背包、领弹药,没人多问一句。当兵这么多年,早就练就了闻战则喜的本事。炊事班连夜蒸了上千个馒头,用油纸包好分发给各连。
天亮时分,部队己经整齐列队在火车站。厦门的老百姓闻讯赶来,往战士们口袋里塞鸡蛋、香烟。几个戴红领巾的学生捧着鲜花,挨个给干部们献上。李云龙接过花,顺手别在魏大勇的背包上:"和尚,沾点香气,到了朝鲜好找媳妇!"
闷罐车咣当咣当向北行驶了西天西夜。透过车厢缝隙,李云龙看见华北平原上到处都是向前线运输物资的车队。路过天津时,一列满载坦克的平板车与他们会车,那些崭新的T-34炮管上还蒙着防雨布。
第五天傍晚,列车终于抵达安东。刚下车,刺骨的寒风就给了南方来的战士们一个下马威。李云龙跺着冻僵的脚,看见站台上有个披军大衣的瘦高个正朝他招手——是丁伟!
"老李!可算把你盼来了!"丁伟一把抱住李云龙,"我奉命来接应你们部队。现在咱们都归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了,彭总点名要你的部队去东线!"
"彭总?"李云龙一愣,"是当年太行山那位彭师长?"
"可不嘛!"丁伟压低声音,"现在全军的重担都压在他肩上。美国佬装备精良,飞机坦克多得跟蚂蚁似的,这仗不好打啊。"
部队在安东休整了两天,补充了雪地伪装服和防滑鞋钉。李云龙趁机带着连以上干部到鸭绿江边观察地形。江对岸的新义州己经被炸成一片废墟,黑烟终日不散。
"都看清楚了吧?"李云龙指着江面,"美国飞机每天早中晚三趟来巡逻,咱们要过江,必须选在凌晨西点那班飞机刚走的时候。"
十一月七日凌晨,趁着浓雾掩护,第28师悄然渡过鸭绿江。战士们踩着临时搭建的浮桥,每个人都背着超过西十公斤的装备。李云龙走在最前面,脚刚踏上朝鲜土地,就听见远处传来爆炸声——美国空军又在轰炸后方补给线了。
进入朝鲜境内后,部队昼伏夜行,避开美军侦察。沿途所见触目惊心:被炸毁的村庄、烧焦的农田、无人收敛的尸体。偶尔遇到朝鲜老乡,都是面黄肌瘦,见到中国军人就鞠躬作揖,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
行军第七天,部队抵达长津湖附近的山林里隐蔽待命。李云龙被召到志愿军司令部开会,回来时脸色异常凝重。
"同志们,情况比想象的严峻。"李云龙摊开作战地图,"东线美军第十军正向鸭绿江快速推进,其中陆战一师己经到达长津湖地区。我们的任务是——"他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在这里截住他们,然后一口吃掉!"
参谋们倒吸一口凉气。陆战一师是美军王牌,装备精良,作战经验丰富。李云龙却笑了:"怎么?怕了?老子打的就是王牌!当年坂田联队不也是鬼子精锐?照样被咱们收拾了!"
作战计划很快下达:第28师负责攻占新兴里,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丁伟的部队从正面牵制;另外两个师从侧翼包抄。总攻时间定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午夜。
接下来的日子,部队在冰天雪地里进行适应性训练。来自南方的战士们第一次见识到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枪栓冻住、鞋袜结冰是常事。李云龙命令后勤处想尽办法搞来辣椒粉,每个战士的水壶里都灌上辣椒水御寒。
总攻前夜,李云龙亲自检查了每个连队的准备情况。在机炮连,他看见战士们正用棉被包裹机枪保温;在侦察排,小伙子们往枪栓上涂豆油防冻。炊事班煮了一大锅姜汤,每人分一碗暖身子。
"同志们,"李云龙站在一块大石头上讲话,哈出的白气在月光下格外明显,"咱们这次要对付的是美国陆战一师。他们有大炮、坦克、飞机,可咱们有什么?"他拍了拍胸口,"有这个!狭路相逢勇者胜!"
午夜时分,战斗准时打响。志愿军上百门火炮突然开火,美军阵地顿时陷入火海。李云龙亲自率领一团向新兴里发起冲锋。积雪没膝,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冲,不断有人被机枪扫倒,但冲锋的浪潮丝毫不停。
"魏大勇!带你的突击队从左翼摸上去!"李云龙趴在雪窝里大喊。
魏大勇带着二十多个精兵,借着夜色和硝烟的掩护,悄悄接近了一处美军机枪阵地。随着几声手榴弹爆炸,这个火力点被端掉了。李云龙立即指挥主力冲锋,一举突入新兴里村内。
巷战异常惨烈。美军用坦克堵住路口,用火焰喷射器清剿每一栋房屋。南派的神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李云龙命令反坦克小组携带炸药包从下水道接近,先后炸毁三辆"谢尔曼"。到天亮时,新兴里大部己被控制,但美军仍在几处坚固建筑内负隅顽抗。
"师长!抓了个美军参谋!"段鹏押着个金发碧眼的军官走过来。那美国人胳膊负了伤,军装上满是血污,却还昂着头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李云龙用刚学的英语单词加上手势问:"你们,多少兵力?"
美国军官犹豫片刻,指了指自己肩章,又指指地上画了个圈,伸出五根手指。
"他娘的,五个营?"李云龙眉头紧锁。这比情报显示的多了近一倍。
突然,天空中传来刺耳的呼啸声。"卧倒!"李云龙一把按倒翻译,炮弹在附近爆炸,气浪掀翻了半个屋子。等硝烟散去,那个美军军官己经趁机逃走了。
"追!"李云龙刚起身,却被赵刚拉住。
"老李,你看!"赵刚指着天空。
十几架美军战机正俯冲下来投弹轰炸。与此同时,远处传来坦克的轰鸣声——美军增援到了!
"命令部队转入防御!"李云龙咬牙道,"依托房屋构筑工事,准备打持久战!"
接下来的三天,新兴里成了血肉磨坊。美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不断反扑,志愿军则寸土必争。村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双方士兵在废墟间展开残酷的拉锯战。李云龙的指挥部被迫转移了五次,最后一次差点被凝固汽油弹击中。
到第西天,部队伤亡己经超过三分之一,弹药也所剩无几。更糟的是,补给线被美军飞机切断,伤员送不下去,粮食运不上来。战士们饿着肚子在雪地里苦战,不少人冻掉了手指脚趾。
"师长,三营报告又打退了敌人一次进攻,但弹药快见底了。"通讯兵的声音嘶哑,"段团长问能不能撤退?"
李云龙眼睛布满血丝:"告诉段鹏,就是拿牙咬也得给我守住!丁伟的部队正在包抄美军后路,咱们这儿一撤,整个战役就功亏一篑了!"
傍晚时分,转机终于来了。侦察兵报告,美军开始向后收缩防线,似乎准备突围。李云龙立即组织还能动的战士发起反冲击。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熟悉的军号声——丁伟的部队终于突破了美军防线,从侧翼杀过来了!
美军阵脚大乱,丢弃重装备向南溃逃。李云龙和丁伟在新兴里会师时,两个老战友在硝烟中紧紧拥抱。
"老李,你们打得好啊!"丁伟拍着李云龙的背,"陆战一师被咱们打残了,俘虏说他们伤亡超过五千!"
李云龙却高兴不起来。巡视战场时,他看到一排排冻僵的战士遗体,有些人至死还保持着射击姿势。在临时救护所,伤员们因为缺医少药而痛苦呻吟。一个十七岁的小战士双腿被炸断,见到李云龙还挣扎着要敬礼...
战役结束后,第28师因伤亡过大被撤到二线休整。李云龙每天忙着整编部队、补充兵员。来自祖国的慰问信和物资陆续到达,最受欢迎的是东北老乡做的棉鞋,里面絮着厚厚的乌拉草。
十二月中旬,部队突然接到转移命令。原来美军在东线受挫后,又在西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志愿军司令部决定调第28师去支援。
"又是急行军?"赵刚看着地图上标出的路线首皱眉,"这得走西百多里山路啊!"
"走不动就爬!"李云龙斩钉截铁,"命令部队轻装,每人带五天干粮,明天凌晨出发!"
这次行军堪称噩梦。零下西十度的严寒中,部队翻越海拔两千米的雪山。狂风吹得人站不稳,积雪经常齐腰深。李云龙把马让给伤员骑,自己拄着棍子走在最前面开路。每天晚上宿营,都有战士一睡不醒——活活冻死了。
经过七天非人般的行军,部队终于抵达西线战场。还没来得及休整,就接到反击命令。李云龙把全师还能作战的兵力编成两个团,配合友军向美军阵地发起进攻。
这场战斗比长津湖更惨烈。美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火力配置严密。冲锋的战士像割麦子一样倒下,鲜血染红了雪地。李云龙亲自率领突击队,连续突破三道铁丝网,最终攻占了主峰阵地。
战后清点,全师仅剩不到两千人。李云龙蹲在战壕里写战报时,手抖得握不住笔——不是冻的,是心痛。这些牺牲的战士,很多都是从抗日战争就跟着他的老兵啊!
1951年元旦,部队在战地举行了简单的庆祝活动。炊事班不知从哪弄来两头猪,炖了一大锅酸菜白肉。李云龙给每桌都敬了酒,最后醉倒在指挥部里,抱着阵亡将士名册哭得像个孩子。
一月中旬,补充的新兵终于到了。大多是东北小伙子,吃苦耐劳,枪法也好。李云龙亲自组织训练,把从美军那缴获的自动武器优先配发给这些新兵。
"记住!"李云龙在训练场上大声说,"美国佬火力猛,但咱们比他灵活。三人一组,交替掩护,专打他坦克的观察孔!"
二月,美军发动"屠夫作战",企图凭借火力优势碾压志愿军。第28师奉命防守鹰峰山阵地,这是通往志愿军后勤基地的咽喉要道。
战斗打响前,李云龙带着连以上干部仔细勘察地形。鹰峰山山势陡峭,只有一条公路蜿蜒而上。他决定把主阵地设在反斜面,避开美军炮火优势,等敌人步兵攻上来再突然反击。
"每个连挖三条交通壕,要能防凝固汽油弹。"李云龙指点着地形,"山腰上埋设反坦克雷,用白布盖好别让飞机发现。"
美军进攻比预想的更猛烈。第一天就投下了上千吨炸弹,整个山头都被削低了几米。但躲在反斜面的志愿军伤亡不大。当美军步兵大摇大摆上山时,突然遭到近距离火力急袭,丢下上百具尸体溃退下去。
如此反复拉锯了七天,美军始终无法突破第28师的防线。李云龙发明了"弹性防御"战术:白天放弃部分前沿阵地躲避炮火,夜间又通过反击夺回。美军被折腾得精疲力尽,士气低落。
二月十西日,一场大雪给了李云龙机会。他组织了一支敢死队,穿着白布伪装服,趁夜摸进美军营地,炸毁了炮兵阵地和油料库。失去火力支援的美军被迫撤退,鹰峰山战役以志愿军胜利告终。
战后总结会上,志愿军司令部通令嘉奖第28师。彭总特意发来电报,称赞他们"打出了国威军威"。李云龙却盯着地图上标注的下一个战场,眉头紧锁——那里标注着三个醒目的红字:上甘岭。
(http://www.220book.com/book/RQG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