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抽打着防护面罩,叶天趴在泥泞中打开便携式土壤检测仪。
暴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狠狠抽打着叶天的防护面罩,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狂风裹挟着雨水,让他几乎睁不开眼。
叶天紧紧趴在泥泞的土地上,浑身上下早己湿透,每一寸肌肤都被冰冷的雨水侵袭着。
他艰难地从背包里掏出便携式土壤检测仪,双手因为寒冷和用力而微微颤抖。
检测仪的屏幕在暴雨中有些模糊,叶天用衣袖匆匆擦了擦,然后将检测探头插入身旁的土壤。等待数据显示的过程中,狂风呼啸,雨水灌进他的衣领,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然而,他的眼神却始终坚定,紧紧盯着检测仪。终于,屏幕上的数据开始跳动,他全神贯注地看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
这些数据对他的研究至关重要,或许能解开这片土地的生态谜题。
就在这时,一阵更猛烈的狂风袭来,差点将他掀翻。他赶紧用身体紧紧压住检测仪,努力稳住自己。风稍小一些后,他顾不上身上的泥泞和寒意,仔细记录下数据。
暴雨依旧未停,但叶天知道自己不能停下。他深吸一口气,收拾好仪器,准备前往下一个检测点,在这片风雨交加的土地上继续探寻真相。
显示屏上的三维根系图令他呼吸一滞——试验田的地下竟形成了首径三十米的北斗七星阵列,每个星位都聚集着高浓度的硒元素。
"叶老师!"小宋的呼喊被狂风撕碎,"西区倒伏率突然飙升!"
叶天蹚着积水冲向西侧观测点,改良稻株在此刻暴露出致命缺陷:过度发达的根系导致土壤板结,雨水在硬化的土层表面汇成溪流。
他拔出株倒伏的稻子,发现根须间缠着暗红色的菌丝,像极了实验室里培养的新型真菌。
台风眼过境的短暂宁静里,农用首升机撒下紧急调配的排水板。
叶天蹲在田埂修改灌溉图,突然发现无人机的光谱扫描图上,倒伏区边缘呈现环状辐射纹——与古槐根系分布完全吻合。
"立即停止西区排水!"他抓起对讲机吼道,"所有人员撤到防护堤外!"
深夜的实验室,离心机里旋转的土壤样本泛着金属光泽。
林研将电镜倍数调到十万倍,菌丝细胞壁上的蜂巢结构突然活动起来:"这些六边形晶格在自主重组!"
叶天将培养皿移入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衍射图上跳出个熟悉的结构模型——正是三个月前损毁的青铜钥匙的纳米级纹路。
当他调出原始世界噬星藤的显微照片时,两者的拓扑结构重合度达到91%。
"是量子残留效应。"陈教授的视频窗口弹出在显示屏上,"X-37的衰变产物改变了土壤菌群的进化方向。"
晒谷场临时搭建的检疫棚里,王有福正带着村民手工筛选稻谷。
老支书的老花镜片上粘着稻芒,突然举起粒异常的谷子:"天娃子!这米芯咋透着铜锈色?"
叶天用激光切割仪剖开谷粒,胚乳内部布满树状分形结构。
质谱分析显示这些纹路是硒元素的特殊结晶形态,与北斗七星状的根系分布产生电磁共振。
当他将谷粒置于古槐嫩芽旁时,树瘤突然渗出琥珀色树脂,将谷粒包裹成胶囊。
台风过境后的第七天,省农科院的加急报告揭开谜底:土壤中残留的X-37微粒与硒元素发生螯合反应,形成了具有量子隧穿效应的新型纳米管。
这些中空结构如同微型天线,正在接收来自古槐根系的特定频率电磁波。
"立即焚烧污染区作物!"农业部的紧急通知在凌晨下达。叶天站在警戒线外,看着火焰吞没亲手培育的稻浪,青烟中飘散的灰烬在月光下折射出十二面体光斑——每个光斑中心都浮动着微缩的青铜钥匙虚影。
古槐树突然无风自动,焦黑的树瘤裂开细缝。当消防水枪的水柱扫过树干时,混在水中的X-37灰烬突然活化,在树皮表面蚀刻出崭新的星象图——这次指向的却是村落西南角的废弃矿洞。
叶天心中一紧,这新出现的星象图指向废弃矿洞,难道那里藏着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
他顾不上疲惫,立刻组织人员前往矿洞。矿洞入口弥漫着一股腐朽的气息,洞口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众人小心翼翼地走进矿洞,潮湿的地面让脚步声格外沉闷。越往里走,温度越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金属味。
突然,走在前面的小宋惊呼一声,原来他踩到了一个奇怪的物件。叶天蹲下仔细查看,竟是一块带有神秘符文的青铜碎片,和之前在谷粒中发现的青铜钥匙纹路极为相似。
继续深入,他们发现洞壁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走近一看,竟是一些奇异的晶体,晶体中似乎流动着某种能量。
叶天推测,这些晶体可能与X - 37和古槐的异常现象有着紧密联系。就在这时,矿洞深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正在苏醒……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家后院通往原始世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RSS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