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手机里的故乡照片
回到出租屋时,己经快十一点了。雪还在下,不大,但很密,把窗外的世界染成了一片朦胧的白。陈林踢掉脚上沾满雪水的鞋子,随手把羽绒服扔在沙发上,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瘫倒在椅子上。
同学会的喧嚣还在耳边回响,那些炫耀的话语、攀比的眼神,像一根根细针,扎得他心里生疼。他打开桌上的台灯,暖黄色的灯光驱散了房间里的寒意,却驱不散他心里的迷茫和失落。
桌上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微信消息的提示音。他拿起来一看,是大学班级群里在聊天,还在继续着同学会上的话题,有人发了几张聚会时的照片,照片里的人个个笑逐颜开,举着酒杯,背景是“金碧辉煌”的奢华装饰。
陈林没有点开看,只是划到了消息列表的最下面。那里,躺着一个许久没有更新的公众号,名字叫“坪坦河往事”,是老家一个返乡青年做的,偶尔会发一些山寨里的照片和故事。
他鬼使神差地点开了这个公众号,最新的一篇文章是三天前发的,标题是《冬至,山寨里的糍粑香》,配图是几张老人和小孩在打糍粑的照片。照片里的吊脚楼、青石板路、穿着侗族服饰的老人,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看着照片,陈林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伴随着一阵酸楚。他想起了老家的冬至,祖母也会做糍粑。那时候,他和阿月会抢着帮祖母揉糯米团,手上沾满了黏糊糊的米浆,被祖母笑着拍打手背。糍粑做好后,放在炭火上烤,外皮烤得金黄酥脆,里面软糯香甜,一口咬下去,能甜到心里去。
他退出公众号,打开了手机相册。里面存着几百张照片,大部分是这几年在省城拍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同事聚餐……但有一个单独的文件夹,名字叫“故乡”,里面存着他每次回老家时拍的照片。
他点开这个文件夹,第一张就是那座风雨桥。
那是座有着几百年历史的侗族风雨桥,横跨在坪坦河上。桥身全用榫卯结构搭建,没有一根铁钉,青瓦覆盖,飞檐翘角。小时候,他和阿月经常在桥上玩耍,把山核桃刻成小船,放在河里漂;夏天的傍晚,全村人会坐在桥上乘凉,听老人讲古歌;逢年过节,桥上会摆满祭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照片里的风雨桥在夕阳下静静矗立,河水清澈,倒映着桥的影子和岸边的绿树。桥上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栏杆上跳跃。陈林的手指轻轻划过屏幕上的桥面,仿佛能触摸到那光滑的木纹,能闻到那淡淡的杉木香气。
他记得离开山寨去省城上大学的那天,阿月送他到风雨桥边。阿月穿着崭新的侗族上衣,梳着两条乌黑的辫子,眼睛红红的,却强忍着没哭。她塞给他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说:“林子哥,这个你带着,想家了就拿出来看看。”
他打开红布,里面是两个用山核桃刻的小人,一个是他,一个是阿月,手牵着手。他当时觉得有些幼稚,却还是小心地收了起来。那个红布包,现在还放在他抽屉的最深处。
往下翻,是一张鼓楼的照片。鼓楼是山寨的中心,也是权力和文化的象征。村里有什么大事,都会在鼓楼里商量;逢年过节,全寨人会围着鼓楼跳舞、唱歌。照片里的鼓楼依旧威严,只是屋檐下挂着的铜铃,似乎比记忆中少了几个。
再往下,是他家的吊脚楼。木楼的墙壁己经有些斑驳,屋顶的青瓦上长了些青苔,晒衣杆上挂着几件旧衣服,在风中轻轻摇曳。他想起祖父坐在火塘边咳嗽的样子,想起祖母在灶台上忙碌的身影,想起父亲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额头上挂满汗珠……
这些照片,每一张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记忆的闸门。那个山坳里的世界,虽然贫瘠,却充满了温暖和真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和虚伪。在那里,“善”是天条,“信”是根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纯粹。
可是现在,那个世界离他越来越远了。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又亮了一下,是一条微信消息,来自“阿月”。
陈林的心猛地一跳,赶紧点开。
阿月的头像是一片盛开的油菜花,背景是老家的田野。消息内容很简单:“林子哥,我嫁人了。男方家给了彩礼,够盖新房了。”
后面跟着一个笑脸的表情,但陈林却觉得那笑脸比哭还难看。
他握着手机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阿月嫁人了。
那个跟他一起在风雨桥上刻山核桃的阿月,那个在他离开山寨时红着眼睛送他的阿月,那个每次打电话都跟他说“山寨里一切都好”的阿月,嫁人了。
他想起上次跟阿月通电话,是半年前。她说她在镇上的服装厂打工,工资不高,但够养活自己。她说她爸妈身体不好,弟弟要上学,家里负担很重。她说她想攒点钱,以后回家开个小卖部……
那时候,他还在电话里跟她说:“阿月,再坚持几年,等我攒够了钱,也回家看看,说不定能帮你想想办法。”
阿月在电话那头笑着说:“好啊,林子哥,我等你。”
可现在,她不等了。
他知道,在老家,女孩子到了年纪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是像阿月这样家里条件不好的,彩礼往往是改善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够盖新房了”,这简单的几个字,背后藏着多少无奈和辛酸。
他想起阿月的父亲,那个沉默寡言的男人,常年在工地打工,腰落下了毛病;想起阿月的母亲,操持着家务,头发早己花白;想起阿月的弟弟,还在上学,需要学费和生活费……也许,这份彩礼,真的是他们家唯一的出路。
可是,阿月自己呢?她幸福吗?那个她嫁的男人,对她好吗?她还会想起风雨桥上的约定吗?还会想起那个刻着“信”字的山核桃吗?
陈林不敢想。
他退出微信,重新点开那张风雨桥的照片。照片里的河水依旧静静流淌,仿佛时间在那里凝固了。可现实中的他和阿月,却被时间的洪流冲散了,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他想起同学会上那些炫耀的话语,想起自己在城市里的挣扎和迷茫,想起阿月那句“够盖新房了”的无奈……突然,一股巨大的悲伤涌上心头,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
他不是为阿月哭,也不是为自己哭,而是为那个回不去的故乡,为那个被现实碾碎的纯真年代哭。
在那个山坳里,他以为世界就像坪坦河的水一样清澈,以为善良和正义是通行天下的法则。可是来到这个“钢筋森林”,他才发现,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残酷。谎言、虚伪、攀比、潜规则……像一张巨大的网,笼罩着一切。
而他,就像一只误入网中的小鸟,挣扎着,扑腾着,想要飞向那片曾经属于自己的天空,却被缠得越来越紧,越来越疲惫。
窗外的雪还在下,无声地覆盖着这座冰冷的城市。陈林看着手机里故乡的照片,看着那座熟悉的风雨桥,仿佛又听到了祖母在火塘边唱的古歌,又闻到了山寨里泥土和草木的清香。
他伸出手,想要触摸屏幕上的风雨桥,指尖却只触碰到冰冷的玻璃。
那一刻,他突然很想回家。想回到那个山坳里,回到那座风雨桥边,回到那个没有谎言和攀比的世界。
可是他知道,回不去了。
就像坪坦河的水,只能向前流,再也流不回源头。
他放下手机,趴在桌上,肩膀微微耸动着。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在这个雪夜,伴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汹涌而出。
出租屋里,只有台灯暖黄色的灯光,和窗外无声飘落的雪花,陪伴着这个在异乡独自哭泣的年轻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RTA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