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算盘珠与米缸

小说: 再见阿萍   作者:许耶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再见阿萍 http://www.220book.com/book/RUG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日子像沉重的石磨,吱吱呀呀地碾过。王秀英的玉米糊糊摊在城南码头勉强扎下了根,成了许多苦力清晨果腹的指望。那辆破旧的独轮车,载着沉甸甸的木桶,日复一日地碾过黎明的湿冷和泥泞,也碾着娘三人摇摇欲坠的生计。

家里那个曾经象征富足的大米缸,如今依旧空荡荡地立在灶房最显眼的角落,缸壁上积着一层薄灰,像一只饥饿张大的嘴,无声地诉说着匮乏。饥饿感,如同屋外连绵雨季带来的湿气,无孔不入地渗透进这个破败家庭的每一个缝隙,也缠绕着晓萍日渐清晰的意识。

每天傍晚,当秀英推着空木桶回来,佝偻的背上沾满汗水和灰尘,额角那块暗红的伤疤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沧桑时,晓萍的心都会揪紧一下。她知道,接下来,就是一场无声的、关于每一分钱的“战争”。

堂屋里,那张孤零零的八仙桌成了临时的账台。秀英小心翼翼地从腰间解下那个磨损得发亮的旧布袋——那是她们全家的命脉所在。她枯瘦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将布袋里的钱币一股脑倒在冰冷的桌面上。

叮叮当当……

分币,毛票,偶尔有一张皱巴巴的五分或一角纸币,散落在桌面上,发出冰冷而微弱的声响。晓萍和弟弟志成都围在桌边,眼巴巴地看着。晓萍的眼神是紧张而专注的,志成的眼神则更多是懵懂的好奇,偶尔会伸出脏兮兮的小手想去摸那亮晶晶的分币,立刻被秀英用眼神制止。

“别动!”母亲的声音带着疲惫的严厉。她深吸一口气,浑浊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桌面,开始极其缓慢、极其郑重地清点。

“一分,两分,三分……一角,一角一,一角二……”她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布满老茧的手指一枚枚、一张张地拨弄着那些沾着汗渍、带着玉米糊糊气味的钱币。每数完一小堆,就用手指将它们拢到一起,仿佛在确认它们的分量。

晓萍屏住呼吸,目光紧紧追随着母亲的手指和那些可怜的钱币。她看到母亲数到“两角”时,眉头会不自觉地舒展一丝;数到“两角五”时,嘴角会几不可察地牵动一下,那便是今天生意尚可的标志。而如果只有“一角八分”甚至更少,母亲的眉头就会拧成一个深刻的“川”字,眼神也会变得更加沉重,空气仿佛也随之凝固。

“今天……两角三分。”母亲终于清点完毕,长长地吁出一口气,声音里听不出是喜是忧。两角三分,意味着比昨天多了一分钱。

但这微小的“盈余”带来的并非轻松。母亲的眼神立刻变得像最精明的账房先生,锐利而审慎。她拿起一小截烧剩的炭条——那是她唯一的“记账工具”,走到灶房门口那面被烟熏得有些发黄的土墙边。

墙上,靠近墙角的地方,己经歪歪扭扭地划着许多炭痕。有竖道,有横杠,还有一些只有母亲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晓萍知道,那些竖道代表卖出的碗数,横杠代表买玉米粒花的钱,还有一些符号可能代表盐、糖精的开销。这是母亲用最原始的方式记录着她们的生活,每一道痕迹都浸透着生存的斤斤计较。

母亲用炭条在墙上小心地划下新的一道竖痕,代表今天的收入。然后,她开始盘算明天的支出。

“晓萍,”母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指令,“去里屋,把床底下那个小布袋拿来。”

晓萍立刻跑进里屋,从冰冷的床板底下拖出一个同样破旧的小布袋。里面装着她们赖以糊口的“原料”——晒干的老玉米棒子。布袋的分量明显轻了很多。

母亲解开袋口,抓出一把玉米粒,在手里掂量着,又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成色。“明天……得去买玉米粒了。”她喃喃自语,眉头又锁紧了。“东头老张家……前天说涨了半分钱一斤。”这半分钱,对她们来说,就是好几碗糊糊的利润。

她走回桌边,拿起那截炭条,在代表“买玉米”的符号旁边,犹豫了一下,划下一个代表“贵”的符号(一个向上的箭头)。然后又拿起一枚五分钱的硬币,放在桌子一角。“这五分……买玉米粒。”她的声音很轻,却像石头一样砸在桌面上。

接着,她的目光扫过灶台角落那个粗陶盐罐。罐子己经快见底了。

“盐……也快没了。”母亲拿起一枚两分硬币,放在五分硬币旁边。“两分钱……买粗盐。”

最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志成身上。志成正眼巴巴地看着桌上一小堆没被分配的钱,小嘴不自觉地咂巴着,似乎在回味什么味道。

“成子……”母亲的声音难得地柔和了一点,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她从那堆钱里,极其小心地捻起一枚一分硬币,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放下了。她从贴身的衣袋里,摸出一个小小的、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纸包。打开,里面是些白色的粉末——糖精。

母亲用指甲尖,小心翼翼地挑了一丁点糖精粉末,放进一个豁口的碗里,又从水缸里舀了小半碗凉水冲开。一碗浑浊的、带着怪异甜味的糖精水就做好了。

“给,成子,甜嘴。”母亲把碗递给志成。

志成眼睛一亮,立刻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小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甜!妈!甜!”他开心地说。

晓萍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糖精那股廉价的、带着涩味的甜气飘进她的鼻子。她看着弟弟满足的笑容,看着母亲眼中那丝对弟弟的偏袒和安抚,再看着桌上那枚被母亲拿起又放下的、最终没有花出去的一分钱硬币……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感涌上心头。母亲连一分钱的零食都舍不得给她买,却可以为了安抚弟弟,动用那珍贵的糖精。那碗糖精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她敏感的神经上。

秀英没有看晓萍,她似乎沉浸在自己的盘算里。她把买盐的两分钱也收回来,和买玉米的五分钱放在一起。桌上剩下的,只有可怜巴巴的一角六分钱。

她拿起那截炭条,在墙上代表“余钱”的地方,又划下了一道新的、代表“一角六分”的符号。然后,她走到墙角一个更隐蔽的、垫着砖块的角落,摸索着,拿出一个同样破旧、但洗得相对干净的小布袋。她小心翼翼地将桌上那一角六分钱,一枚一枚、一张一张地放进了这个小布袋里。放进去的时候,她的动作异常轻柔,眼神也充满了专注和一种近乎神圣的期望。

晓萍知道这个布袋。母亲告诉过她,这是给弟弟志成攒的“读书钱”。每一次看到母亲往这个袋子里放钱,晓萍的心就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她知道,这些钱,每一分都浸透着母亲推车的汗水,浸透着她在灶台边搓玉米粒磨破的手指,也浸透着她对自己那份渴望的刻意忽视。这些钱,像一块块砖,在为她弟弟的未来铺路,而同时,也在将她自己通往未来的道路,一块块地拆毁。

“好了。”母亲系紧那个“读书钱”布袋的口子,将它重新藏回墙角砖块下,动作麻利而隐秘。她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大事,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一些,但脸上的疲惫却更深了。

“晓萍,”母亲转向她,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沙哑和平淡,“去搓玉米粒。今天的份量还差得多。”她指了指墙角那个装玉米棒子的大布袋。

晓萍默默地应了一声,走到墙角,拖出沉重的布袋。她的小手伸进袋子里,抓起一把坚硬粗糙的玉米棒子,开始用力地搓起来。玉米粒像顽石一样硌着她的手指,昨天磨破的伤口被反复摩擦,传来阵阵刺痛。她咬着牙,低着头,用力地搓着,仿佛要将所有的委屈和不甘都搓进这粗糙的颗粒里。

志成喝完了糖精水,满足地在屋里跑来跑去,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儿歌。那廉价的甜味似乎还在空气中飘荡。

秀英坐在桌旁,拿起那截炭条,对着墙上密密麻麻的炭痕,又陷入了沉思。她在算,算要攒多久,才能给成子买齐第一学期的书本费;算明天的玉米粒涨价,会不会影响糊糊的成本;算盐罐还能撑几天……她的眉头始终没有真正舒展过。生活的重担像无形的巨石,压得她喘不过气,也让她在分配那点可怜的生存资源时,变得愈发精打细算,甚至……冷酷。

晓萍搓着玉米粒,听着母亲偶尔发出的、沉重的叹息,看着墙角那个藏着“读书钱”布袋的地方。她手上的动作越来越快,越来越用力,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那些坚硬的玉米粒在她掌心翻滚摩擦,仿佛也磨砺着她那颗幼小却己过早感知世态炎凉的心。

算盘珠在心里无声地拨动,每一颗都敲打着生存的艰辛。而那个空荡荡的米缸,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沉默地矗立在昏暗的灶房里,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明天会怎样?玉米粒真的涨价了怎么办?弟弟的“读书钱”袋子什么时候才能装满?而她们,又什么时候才能填满那个永远饥饿的米缸?晓萍不知道答案。她只知道,在这精打细算的生存缝隙里,那碗糖精水的甜味,早己在她口中,化作了无尽的苦涩。而母亲藏在墙角砖块下的那个小布袋,像一颗埋在她心头的种子,名为“不公”,正悄然生根发芽。



    (http://www.220book.com/book/RUG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再见阿萍 http://www.220book.com/book/RUG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