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3章 镜火余温,裂痕愈合

小说: 1945镜刻山河   作者:林江桥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45镜刻山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RV1H/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林江桥”推荐阅读《1945镜刻山河》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纪念馆的电子钟在黑暗中跳出21:02的数字时,李铭的膝盖己经在硬木台阶上硌得发麻。

他垂着的手背被玻璃展柜的冷意浸得发疼,却舍不得挪开——那枚铜镜就躺在十厘米外的丝绒衬布里,幽微的光像呼吸般起伏,把他的影子在地面拉得老长。

“该走了。”保安队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钥匙串碰撞的脆响惊得李铭肩头一颤。

他回头时看见对方举着强光电筒,光斑扫过展柜时在镜面上撞出星子,“监控室说您在这儿坐了快半小时,要是需要加班——”

“不用了,谢谢。”李铭扶着展柜边缘起身,指节在玻璃上压出白印。

他最后看了眼铜镜,忽然想起八十年前那个雨夜,爷爷李明远也是这样捧着半块残镜,在重庆的巷子里跑过枪林弹雨。

“真正的纪念,不是供奉,而是传承。”爷爷临终前的话突然在耳边清晰起来,像片被江水泡过的老茶,越嚼越苦,越苦越回甘。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小敏的消息:“明早九点会议室,全息模型我调了三遍,保证让你看见会呼吸的碑。”李铭盯着屏幕笑了笑,指尖悬在“好”字上没点下去——他想起方才镜面深处闪过的黑影,那个抱着布包塞锅盔的小战士,军帽下的脸模模糊糊,却让他想起档案馆里那张泛黄的照片:十七岁的通讯员,牺牲时怀里还揣着没送出去的捷报。

第二天的会议室飘着浓得化不开的咖啡味。

小敏把全息投影仪往桌上一摆,蓝光腾地窜起来,映得她眼下的青黑更明显了:“昨晚试了十二种材质,最后用了抗战时期的青石板纹理。”她划动平板,半透明的碑体在众人头顶旋转,“碑身要能折射自然光,参观者站在不同角度,影子会和……”

“和无名战士的影子重叠。”李铭接话。

他的手指无意识着西装内袋里的老照片,照片边缘被摸得发毛,“他们没有名字,但有体温。有在雪地里嚼炒面的体温,有扑向手榴弹时的体温,有把最后半块锅盔塞给伤员的体温。”

周慎言的指节在桌面敲出轻响。

这个曾经因篡改抗战史料被曝光的“学者”,此刻正垂着肩,喉结动了动:“我能……参与雕刻吗?”他抬头时眼里血丝密布,“我刻过假碑文,现在想刻真的。”

刘师傅的烟杆在茶杯沿敲了敲。

这位七十岁的老石匠,掌心的老茧比碑石还硬,此刻却像捧着易碎品似的托起全息投影:“碑身得用嘉陵江边的青石,得挑被江水冲了百年的——那些石头见过血,认得出魂。”他转向周慎言,“你要刻,先跟我学握凿子。”

小敏的键盘声突然急了起来。

她盯着电脑屏幕,瞳孔里映着跳动的数据流:“等等!铜镜的血纹数据……在往模型里钻!”众人凑近时,全息碑体表面浮起淡金色的纹路,和展柜里那枚铜镜上的刻痕分毫不差。

李铭下意识摸向口袋,却触到一片空——铜镜今早被他亲手锁进了防弹柜,此刻正隔着两层玻璃,在纪念馆的恒温展柜里“看”着他们。

“这是……回应?”周慎言的声音发颤。

他伸手去碰全息投影,蓝光从指缝漏下去,在地面投出个模糊的影子——是个戴钢盔的战士,正踮脚往布包里塞锅盔。

李铭的呼吸突然滞住。那正是他昨夜在镜中看见的画面。

深夜十一点,纪念馆的保安换了班。

李铭抱着个黑布包裹溜进雕刻室时,后颈还沾着白天的冷汗——他没告诉任何人,那道在全息投影里出现的战士影子,和爷爷日记里提到的“小郭”一模一样。

那个总把干粮分给伤员的通讯员,牺牲时刚满十八岁。

“委屈你了。”他掀开黑布,铜镜在台灯下泛着暖光。

他轻轻将镜面贴在刘师傅白天送来的碑石毛坯上——那是块半人高的青石,表面还留着凿子的新痕。

“叮——”

像水滴进热油的轻响。

李铭猛地抬头,看见镜面与石面接触的地方泛起金光,如活物般沿着石纹攀爬。

他屏住呼吸,看见石面上浮现出细密的刻痕,不是字,是些细碎的图案:歪歪扭扭的五角星,缺了口的搪瓷杯,半朵用弹壳雕的花——都是爷爷日记里提到的,战士们藏在破行囊里的“宝贝”。

“你们的名字……”李铭喉头发紧,指尖抚过石面上的弹壳花,“终将被铭记。”

铜镜突然震了震。

李铭慌忙捧起它,看见镜面中心裂开道极细的纹路——不是裂痕,是新长出的刻痕,像道未写完的笔画。

他凑近时,闻到股淡淡的硝烟味,混着点炒面的焦香,和记忆里爷爷旧军装的味道一模一样。

窗外传来巡夜保安的脚步声。

李铭手忙脚乱地用黑布裹好铜镜,转身时却撞翻了刘师傅的油灯。

暖黄的光泼在碑石上,那些刚浮现的刻痕突然亮了起来,像有人举着蘸了星子的笔,在石头里种下了星星。

“明天。”李铭对着黑布里的温热轻声说。

他摸出手机给小敏发消息,屏幕蓝光映得他眼睛发酸,“把全息模型的折射参数调大20%。”

铜镜在黑布里轻轻发烫,像颗未眠的心脏。

雕刻室的墙上挂着刘师傅新写的字幅:“刻石易,刻魂难”。

此刻那行字被油灯照得发亮,而在字幅下方,碑石上的星子正悄悄连成线——那是条还未成型的脉络,却己经能看出大致的走向:从碑底的江水波纹开始,蜿蜒着往碑顶的和平鸽方向生长。

当李铭抱着铜镜离开时,他没注意到碑石最底部的角落里,新浮现的刻痕组成了两个模糊的字。

那是用最笨拙的刀工刻的,像十七岁少年第一次握凿子:

“小郭”。



    (http://www.220book.com/book/RV1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45镜刻山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RV1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