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竞拍失败后的第二天,陈远并没有因为挫折而消沉,相反,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专注。周鸿儒昨天透露的信息让他意识到,自己对古北新区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深入。如果要在这个区域有所作为,必须要做更深入的调研。
一大早,陈远就来到了上海市规划局。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开发商,他知道所有的投资机会都隐藏在政府的各种规划文件中,而这些文件大多是公开的,只要用心去找就能发现宝贵的信息。
"您好,我想查阅一下古北新区的详细规划资料。"陈远对档案室的工作人员说道。
"请问您是?"工作人员例行询问。
"我是新居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公司正在考虑在古北新区投资。"陈远出示了自己的名片和公司资质证明。
工作人员核实了陈远的身份后,为他调出了古北新区的相关规划文件。厚厚的一摞资料让陈远眼前一亮,这里面肯定蕴含着巨大的信息价值。
陈远花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仔细研读每一份文件。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从土地利用规划到交通规划,从环保规划到配套设施规划,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原来如此。"陈远在一份2002年的内部规划报告中发现了重要信息,"古北新区不仅仅是一个高端住宅区,更是上海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份报告详细阐述了古北新区的定位:打造成为"亚洲最具吸引力的国际社区之一",为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士和海归人员提供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更重要的是,陈远在一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发现了周鸿儒昨天提到的那些项目。确实,政府计划在2004年开工建设一所国际学校,2005年引入一家国际医院,而国际会议中心的建设时间定在2006年。
"怪不得周鸿儒那么有信心。"陈远心中暗想,"这些重大配套设施一旦建成,古北新区的价值将发生质的飞跃。"
但陈远也注意到一个重要细节:这些规划的实施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高品质住宅项目先期入驻,形成一定的人气和氛围。换句话说,谁能够在早期提供高质量的住宅产品,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午时分,陈远带着满脑子的想法离开了规划局。他决定实地走访古北新区,用自己的眼睛去验证这些规划文件中的内容。
古北新区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紧邻虹桥开发区,地理位置确实得天独厚。陈远开车在区域内转了一圈,仔细观察每一处细节。
虽然现在这里还比较空旷,但基础设施建设己经相当完善。宽阔的道路、完善的地下管网、绿化带的规划布局,都显示出政府对这个区域的高度重视。
"前期投入这么大,政府对古北新区的期望值肯定很高。"陈远一边开车一边分析,"这意味着后续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会很大。"
在古北路附近,陈远停下车,步行详细考察了几个预留的建设用地。他惊讶地发现,这些地块的选址都经过精心规划,不仅景观条件优越,而且相互之间有很好的呼应关系。
"这不是简单的土地开发,而是在打造一个完整的国际社区生态系统。"陈远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下午,陈远又走访了几个政府部门,以企业考察的名义了解古北新区的招商政策。让他意外的是,政府对入驻古北新区的企业给出了相当优惠的政策条件。
"我们希望引入的是有实力、有理念的优质开发商。"古北新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陈远说道,"不是简单的卖地收钱,而是要共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标杆项目。"
"具体有什么支持政策?"陈远询问道。
"在土地价格方面,我们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在建设标准方面,我们会提供技术指导。在审批流程方面,我们会开辟绿色通道。"工作人员详细介绍道,"当然,前提是项目要符合我们的整体规划要求。"
这些信息让陈远非常兴奋。政府的支持态度如此明确,说明古北新区的发展前景确实非常广阔。
傍晚时分,陈远来到和平饭店,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周鸿儒。虽然今天不是约定的时间,但他有太多问题想要请教。
幸运的是,周鸿儒确实在茶室里。看到陈远出现,他有些意外但也很高兴。
"小陈,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周鸿儒放下手中的茶杯,示意陈远坐下。
"前辈,我今天专门去调研了古北新区,有一些想法想要向您请教。"陈远首截了当地说明来意。
"哦?说说你的发现。"周鸿儒饶有兴致地问道。
陈远将今天的调研结果详细汇报给周鸿儒,包括规划文件中的关键信息、实地考察的发现、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策态度。
周鸿儒仔细听着,不时点头表示赞赏。"不错,你的调研很全面,分析也很到位。看来昨天的指导没有白费。"
"前辈,我有个问题。"陈远说道,"您觉得上海接下来哪个区域最有潜力?"
这个问题让周鸿儒略微停顿了一下。他深深地看了陈远一眼,似乎在考虑是否要分享这个信息。
"你想知道?"周鸿儒反问道。
"当然想知道,请前辈不吝赐教。"陈远态度诚恳。
周鸿儒沉思了一会儿,"古北新区。"
陈远心中一震。虽然他今天一整天都在研究古北新区,但听到周鸿儒如此明确的判断,还是让他感到震撼。
"您怎么看出来的?"陈远追问道。
"这就需要从更大的格局来分析了。"周鸿儒开始详细解释,"中国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必然要承担起国际化的重任。而国际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国际化,也包括生活方式的国际化。"
"古北新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周鸿儒继续分析,"政府希望通过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国际社区,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这不仅仅是一个房地产项目,更是上海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分析角度让陈远茅塞顿开。他之前只是从房地产投资的角度来看待古北新区,没有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
"那我们应该如何在古北新区布局?"陈远请教道。
"首先要明确一点,古北新区不是简单的住宅开发,而是要打造一种生活方式。"周鸿儒强调道,"这就要求开发商不仅要有资金实力,更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理念。"
"其次,要与政府的整体规划保持高度一致。"周鸿儒继续说道,"政府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巨大,对合作伙伴的要求也会很高。只有真正理解并认同政府理念的开发商,才能获得政府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有长远的眼光。"周鸿儒语重心长地说道,"古北新区的价值不会一夜之间显现,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真正有耐心的投资者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这些观点对陈远来说都很有启发。他意识到,投资古北新区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决策,更是一个战略选择。
"前辈,以我们公司现在的实力,有机会参与古北新区的开发吗?"陈远问出了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周鸿儒仔细考虑了一下,"从资金实力来看,你们确实还有差距。但从理念和专业能力来看,你们己经具备了基础条件。"
"那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陈远虚心请教。
"第一,继续扩大业务规模,积累更多的资金和经验。"周鸿儒给出了具体建议,"第二,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你们的能力和理念。第三,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通过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合作伙伴?"陈远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
"是的,古北新区这样的大型项目,很少有开发商能够独立完成。"周鸿儒解释道,"通常都需要多方合作,包括资金合作、技术合作、管理合作等等。关键是要找到互补性强的合作伙伴。"
这个建议让陈远眼前一亮。确实,以新居公司目前的实力,独立开发古北新区的项目确实有些勉强。但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您能给我推荐一些合作伙伴吗?"陈远请求道。
周鸿儒笑了笑,"推荐倒不至于,但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寻找合作伙伴时,要注意几个原则:第一,实力互补;第二,理念相近;第三,信誉良好。"
"具体应该寻找什么类型的合作伙伴?"陈远继续询问。
"可以考虑几个方向。"周鸿儒分析道,"第一是有资金优势的投资机构,他们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第二是有技术优势的设计公司,他们可以提供国际化的设计理念。第三是有管理优势的物业公司,他们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后期服务。"
"当然,最理想的是能够找到一个综合实力强的大型开发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周鸿儒补充道,"但这需要你们首先证明自己的价值。"
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陈远收获很大。临别时,周鸿儒给了他一个重要提醒。
"小陈,古北新区确实是个好机会,但不要急于求成。"周鸿儒说道,"先把基础打牢,机会自然会来。而且,这个市场很大,不是只有一次机会。"
"谢谢前辈的指导。"陈远真诚地表示感谢,"我会按照您的建议,一步步来。"
回到公司后,陈远立即召集核心团队开会,分享了今天的调研成果。
"经过详细调研,我更加确信古北新区是我们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陈远对团队说道,"虽然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还无法独立操作大项目,但我们可以从小项目开始,逐步积累经验和资源。"
王老板听了很感兴趣,"你的意思是,我们要调整发展战略?"
"不是调整,而是升级。"陈远澄清道,"我们继续做好现有的老房改造业务,同时开始为进入古北新区做准备。包括资金准备、技术准备、人才准备等等。"
老周也表示支持,"这个思路很好。我们现在的项目做得不错,确实应该考虑更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怎么操作?"财务总监问道。
"分几个步骤。"陈远详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第一步,寻找古北新区周边的小项目,先进入这个区域,了解市场情况。第二步,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建立良好关系。第三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为未来的大项目做准备。"
"这个计划需要多长时间?"王老板关心地问道。
"预计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陈远估算道,"关键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
会议结束后,陈远开始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他深知,要想在古北新区有所作为,必须要做长期的准备和布局。
当天晚上,陈远在办公室里整理今天的收获。他把所有的信息都记录下来,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古北新区确实是个巨大的机会。"陈远在工作日记中写道,"但这个机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耐心和坚持。我必须要做好长期准备,一步步地向这个目标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要学会从更高的层次来思考问题。不仅仅是从商业角度,更要从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深夜时分,陈远合上了日记本。他知道,今天的调研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他己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第二天一早,陈远就开始付诸行动。他首先联系了几家古北新区周边的房产中介,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小型的投资机会。
"陈总,您要在古北新区投资?"一家中介公司的经理很兴奋,"这个区域确实很有潜力,我们手上正好有几个不错的项目。"
"什么样的项目?"陈远询问道。
"有几套别墅需要改造,还有一个小型的商业项目。"经理介绍道,"虽然规模不大,但位置都很好,投资价值不错。"
陈远约定了时间去实地查看这些项目。他知道,这些小项目可能就是他进入古北新区的敲门砖。
与此同时,陈远也开始着手建立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他主动申请加入了长宁区的企业家协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政府官员建立联系。
"欢迎陈总加入我们的协会。"协会秘书长热情地接待了陈远,"我们协会定期会有一些活动,希望您能积极参与。"
"当然,我很希望能为区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陈远表态道。
一个星期后,陈远参加了协会组织的第一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结识了几个在古北新区有业务的企业家,也见到了几个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陈总,听说您的公司在老房改造方面做得很不错。"一位规划局的副局长主动和陈远交谈,"我们古北新区也有一些老建筑需要改造,有机会可以合作。"
"非常荣幸能为古北新区的建设出力。"陈远谦逊地回应道。
通过这次活动,陈远初步建立了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在古北新区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之地产大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