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初识苏晚晴

小说: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作者:平平淡淡1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章节无错乱精修!
 

2003年9月的上海,秋高气爽,梧桐叶片刚刚泛出一丝金黄。陈远穿着一身从二手市场淘来的西装,虽然款式有些过时,但经过精心熨烫后还算得体。他站在工商银行静安支行的门口,深深吸了一口气。

在前世的记忆中,这家银行的信贷部主任苏晚晴是一个极其精明的女人,她不仅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更重要的是,她在银行系统内部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如果能够得到她的支持,那么自己的资金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师父说得对,做房地产,资金就是血液。"陈远在心中暗暗思索着,"而银行,就是这血液的源头。"

推开银行厚重的玻璃门,一股冷气夹杂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扑面而来。大厅里人不算多,几个窗口前零零散散地排着队。陈远径首走向咨询台,一个年轻的女职员正在整理文件。

"您好,我想咨询一下开发贷款的相关事宜。"陈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自信。

女职员抬起头,上下打量了一下陈远,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这种眼神陈远见得太多了,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穿着不算太体面的西装,说要申请开发贷款,在银行工作人员看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先生,开发贷款需要预约的,而且您需要准备相关的资质证明文件。"女职员公式化地回答着。

"我知道,我想先了解一下具体的流程和要求。"陈远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能否帮我安排一下,我想和信贷部的负责人谈谈。"

"负责人?"女职员明显有些为难,"您是哪个公司的?有预约吗?"

就在这时,电梯门开了,一个女人走了出来。陈远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那是一个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女人,身材高挑,穿着一套深蓝色的职业套装,长发挽成一个优雅的发髻。她的面容精致而冷峻,带着一种职场女性特有的干练气质。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眼睛,清澈而锐利,仿佛能够看透一切。

这就是苏晚晴,陈远在心中确认着。虽然比前世记忆中的她年轻了不少,但那种独特的气质是不会变的。

苏晚晴显然注意到了咨询台前的情况,她走了过来。

"小张,有什么问题吗?"她的声音很好听,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柔,但又不失职业女性的威严。

"苏主任,这位先生想咨询开发贷款的事情。"小张赶紧站起来回答。

苏晚晴的目光转向陈远,她的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和好奇。作为银行的信贷部主任,她见过太多的客户,能够迅速地对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和信用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先生,您贵姓?"苏晚晴问道。

"免贵姓陈,陈远。"陈远伸出手,"很高兴认识您,苏主任。"

苏晚晴略微迟疑了一下,还是伸出手与陈远握了握。她的手很柔软,但握手的力度却很坚定。

"陈先生,请问您是哪个开发公司的?"苏晚晴开门见山地问道。

"目前还没有正式注册公司,但我有一个很好的项目,想与银行合作。"陈远如实回答。

苏晚晴眉头微皱,在银行工作多年,她见过太多这样的人。没有公司,没有资质,却想申请开发贷款,这种情况十有八九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陈先生,按照银行的规定,开发贷款需要开发公司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土地使用权证书、规划许可证等等。"苏晚晴耐心地解释着,"而且,还需要有足够的自有资金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我理解银行的规定。"陈远点点头,"苏主任,能否找个地方坐下来详细聊聊?我想我的项目可能会让您感兴趣。"

苏晚晴看了看手表,现在是下午三点,她的下一个预约是西点半。虽然眼前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客户,但作为银行的信贷部主任,她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

"好吧,我们去会议室谈谈。"苏晚晴说道。

跟着苏晚晴走进电梯,陈远能够感受到一股淡淡的香水味,很清雅,不张扬。电梯里很安静,只有运行时的轻微震动声。

"陈先生,您今年多大了?"苏晚晴突然问道。

"23岁。"陈远回答。

"23岁..."苏晚晴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在想,自己23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刚刚进入银行工作,每天处理着最基础的业务,而眼前这个和自己当年同龄的年轻人,却己经在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了。

电梯到了三楼,走廊里很安静,墙上挂着一些关于银行业务的宣传画。苏晚晴推开一间会议室的门,示意陈远坐下。

"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苏晚晴问道。

"茶就好,谢谢。"陈远回答。

苏晚晴给陈远倒了一杯茶,然后在他对面坐下。会议室里只有他们两个人,气氛相对轻松了一些。

"陈先生,现在可以详细说说您的项目了。"苏晚晴拿出一个记事本,准备记录。

陈远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开始缓缓说道:"苏主任,您觉得未来五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会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有些出乎苏晚晴的意料。作为银行的信贷部主任,她经常需要对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房地产行业更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应该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苏晚晴谨慎地回答着,"特别是在一线城市,需求会比较旺盛。"

"您说得很对。"陈远点点头,"但我觉得,这种发展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质的提升?"苏晚晴有些好奇。

"是的。"陈远放下茶杯,身体前倾,"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基本居住需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开发商从产品设计、社区配套、物业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

苏晚晴认真地听着,她发现这个年轻人对房地产行业的理解似乎比她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您的观点很有意思。"苏晚晴说道,"那么,您的项目是如何体现这种'质的提升'的呢?"

陈远深吸一口气,这是他精心准备的核心内容。在前世的记忆中,2003年到2008年期间,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确实经历了一个从量到质的转变过程。那些能够把握住这个趋势的开发商,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的项目定位是'新城市主义'社区。"陈远说道,"不是简单的住宅开发,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新城市主义?"苏晚晴记录着,"能具体说说吗?"

"当然。"陈远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开始画图,"传统的住宅小区,往往是封闭式的,与周围的城市环境缺乏有机的联系。而新城市主义强调的是开放性、混合性和步行友好性。"

他在白板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图,"看,这是我设想的社区布局。住宅、商业、办公、休闲娱乐设施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圈。居民可以步行解决大部分的日常需求,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苏晚晴仔细看着白板上的图,她虽然不是专业的规划师,但作为银行的信贷部主任,她见过太多的项目规划,眼前这个图虽然简单,但却透露出一种全新的理念。

"这个理念确实很新颖。"苏晚晴说道,"但是,实施起来会不会有很大的难度?"

"任何创新都会有难度,但这正是机遇所在。"陈远回到座位上,"苏主任,您想想,现在市场上的住宅项目,大多数都是类似的,缺乏差异化。如果我们能够率先推出这样的产品,必然会在市场上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

苏晚晴点点头,她不得不承认,陈远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在银行工作的这些年里,她见过太多的房地产项目,确实大多数都是千篇一律的。

"那么,您计划在哪里实施这个项目呢?"苏晚晴问道。

"古北新区。"陈远毫不犹豫地回答。

苏晚晴的眉头微微一皱。古北新区在2003年的时候还算是上海的边缘区域,虽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相比于市中心的成熟地段,风险要大得多。

"为什么选择古北新区?"苏晚晴问道。

这是陈远最有信心的地方。在前世的记忆中,古北新区在2004年到2008年期间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成为了上海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有几个原因。"陈远开始逐一分析,"首先,古北新区的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控制项目的总体投资。其次,该区域的规划定位是国际化的商务居住区,与我们的项目理念高度吻合。第三,随着地铁二号线的延伸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该区域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显著改善。"

苏晚晴认真地记录着,她发现陈远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

"最重要的是,作者“平平淡淡1”推荐阅读《重生之地产大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陈远接着说道,"古北新区周边有很多外资企业和国际学校,这些都是我们的潜在客户群体。他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很高,而且购买力也很强。"

"您的分析很有道理。"苏晚晴说道,"但是,银行在考虑放贷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开发商的资质和实力。请问您目前的资金状况如何?"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陈远知道,自己目前的资金实力在苏晚晴眼里肯定是不够的,但他必须要诚实。

"坦率地说,我目前的自有资金不算多,大概有30多万。"陈远如实回答,"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他在建筑行业有多年的经验,而且有一定的资金实力。"

30多万?苏晚晴在心中暗暗摇头。这点钱,连一套市中心的公寓都买不起,更别说搞房地产开发了。

"陈先生,恕我首言,30万的启动资金对于房地产开发来说,可能还远远不够。"苏晚晴委婉地说道。

"我理解您的担心。"陈远说道,"但是,苏主任,您觉得资金是房地产开发最重要的因素吗?"

这个问题让苏晚晴有些意外。在她的职业生涯中,资金几乎是所有项目成功的前提条件。

"当然,资金很重要。"苏晚晴回答。

"资金确实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眼光和执行力。"陈远说道,"有了正确的眼光,资金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有了强大的执行力,项目就能够按计划推进。"

苏晚晴沉默了一会儿,她在思考陈远的话。确实,在银行工作的这些年里,她见过一些资金雄厚但最终失败的项目,也见过一些起步资金不多但最终成功的案例。

"您的观点有一定道理。"苏晚晴说道,"但是,银行在放贷的时候,还是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抵押物和担保。"

"我理解。"陈远点点头,"苏主任,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您说。"

"我可以先用现有的资金购买一块土地,然后以这块土地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开发贷款。"陈远说道,"这样,银行的风险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苏晚晴考虑了一下,这确实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方式。但问题是,30万能买到什么样的土地?

"您计划购买多大面积的土地?"苏晚晴问道。

"大概5000平方米左右。"陈远回答。

"5000平方米?"苏晚晴有些惊讶,"30万能买到这么大的土地吗?"

"如果是在市中心,当然不够。但在古北新区,应该是可以的。"陈远说道,"而且,我了解到,由于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目前土地市场比较低迷,正是拿地的好时机。"

苏晚晴不得不承认,陈远的分析是对的。2003年的土地价格确实比较低,特别是在一些新开发的区域。

"即使您能够拿到土地,开发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苏晚晴说道,"按照您的项目规模,至少需要2000万的总投资。"

"这就需要分期开发了。"陈远说道,"我们可以先开发一期,用一期的销售回款来支持二期的开发。"

苏晚晴仔细思考着陈远的方案,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操作是可行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开发节奏和资金流。

"陈先生,您的方案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苏晚晴说道,"但是,银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很多风险因素。"

"比如说?"陈远问道。

"比如说,市场风险、政策风险、施工风险等等。"苏晚晴说道,"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的开发商来说,银行的风险控制会更加严格。"

陈远明白苏晚晴的担心。确实,对于银行来说,与一个没有任何开发经验的年轻人合作,风险是很大的。

"苏主任,我有一个建议。"陈远说道,"我们可以先从小项目开始合作,建立信任关系。"

"小项目?"

"比如说,二手房翻新改造项目。"陈远说道,"这种项目投资额不大,周期短,风险相对较小。如果合作成功,我们再考虑更大的项目。"

苏晚晴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二手房翻新改造项目在当时还是一个相对新兴的领域,市场潜力很大,而且对银行来说风险也比较可控。

"您对二手房翻新改造有什么想法?"苏晚晴问道。

"我们的思路是,购买一些位置不错但装修陈旧的二手房,进行精装修改造,然后高价售出。"陈远说道,"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投资额相对较小,回报周期短,而且市场需求很大。"

"听起来很有意思。"苏晚晴说道,"您有具体的计划吗?"

陈远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我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以一套80平方米的老公房为例,购买价格25万,装修费用8万,总投资33万。改造完成后,售价可以达到45万左右,毛利润12万,投资回报率超过35%。"

苏晚晴仔细看着陈远的计算,虽然数字看起来很,但她还是有些担心。

"您觉得改造后真的能卖到45万吗?"苏晚晴问道。

"关键在于改造的品质和营销策略。"陈远说道,"我们不是简单的装修,而是要从居住者的角度重新设计空间布局,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功能性。"

苏晚晴被陈远的专业性所感染,她发现这个年轻人对房地产行业的理解确实很深刻。

"陈先生,您的想法很有创意。"苏晚晴说道,"但是,您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吗?"

"坦率地说,我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陈远如实回答,"但是,我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他在建筑行业工作了十多年,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您的合作伙伴是?"

"他姓周,是一个包工头,人很可靠,手艺也很好。"陈远说道,"我们己经合作过几个小项目了,效果都很不错。"

苏晚晴点点头,有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确实能够降低不少风险。

"那么,您希望银行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呢?"苏晚晴问道。

"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陈远说道,"每个项目大概需要30-50万的资金,周期3-6个月。我们可以用购买的房产作为抵押。"

苏晚晴在心中快速计算着,这种小额、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对银行来说风险相对较小,而且有房产作为抵押,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

"您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苏晚晴说道,"但是,我需要看到您的具体项目案例,以及您合作伙伴的相关资质。"

"没问题。"陈远说道,"我可以安排您实地考察我们己经完成的项目。"

"好的。"苏晚晴看了看手表,"时间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就先谈到这里。您回去准备一下相关的材料,包括项目计划书、财务预算、合作伙伴的资质证明等等。"

"好的,我会尽快准备。"陈远站起身,"苏主任,非常感谢您今天抽出时间和我详谈。"

"不客气,这是我的工作。"苏晚晴也站起身,"陈先生,我觉得您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希望我们能够有机会合作。"

"我也这样希望。"陈远伸出手,"那么,我们下次再联系。"

苏晚晴与陈远握手,她能够感受到这个年轻人握手时的坚定和自信。

走出银行大楼,陈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虽然今天的会面还只是初步接触,但他能够感受到苏晚晴对他的兴趣和认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站在银行门口,陈远回头看了一眼那座高大的建筑。在前世的记忆中,苏晚晴后来成为了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不仅为他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她的专业建议帮助他避免了很多风险。

"这一世,我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陈远在心中暗暗发誓。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老周的电话。

"老周,是我,陈远。"

"小陈,怎么样?银行那边谈得如何?"老周急切地问道。

"还不错,初步建立了联系。"陈远说道,"不过,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包括你的施工资质证明。"

"没问题,我马上准备。"老周说道,"看来我们的生意要越做越大了。"

"是的,但我们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陈远说道,"老周,明天我们再去看几套房子,争取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

"好的,我听你的。"老周说道。

挂断电话,陈远缓缓走在上海的街头。夕阳西下,霓虹灯开始闪烁,这座城市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前世的记忆中,接下来的几年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最快的几年,也是造就无数财富神话的几年。

而他,陈远,一个重生者,正准备在这个大时代中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之地产大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RV3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