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8章 产品多样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章节无错乱精修!
 

电灯的光,不仅照亮了李家坳的夜晚,似乎也照进了农具厂的前路。那场暴雨夜的“光明洗礼”之后,一种微妙的变化在村里蔓延。对“电老虎”的恐惧并未完全消散,但祠堂门口那盏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大灯泡,成了最有说服力的广告。要求接电的人家,渐渐多了起来。

农具厂的炉火,也借了这股东风,烧得更稳、更旺。粮站的订单稳定了,退货的阴影在五妞三道铁闸般的检验下被牢牢锁住。可我和六弟、五妞、七妹围在昏黄的电灯泡下(这成了厂里最奢侈的“办公设备”),看着账本上缓慢爬升的数字,心里都清楚:光靠铁犁和锄头,农具厂这棵树,扎不了太深的根。

“得变!”我敲着桌子,“咱这穷山沟,地薄人穷,光指着犁地锄草,能挣几个钱?农具,不能光让地里使唤!”

五妞眼睛一亮:“哥,你是说…”

“啥活都试试!”六弟抢着说,“镰刀、耙子、铡刀…打铁的看家本事,拾起来!”

“还有,”七妹怯生生地插话,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上面用铅笔画满了各种歪歪扭扭的图案,“我…我瞅见村头王婶筛米,簸箕太重,累得腰疼…后山赵大爷砍柴,斧头老是卷刃…还有编筐的篾匠刘叔,他那篾刀钝得割手…”

小本子上,是她蹲在集市角落、田间地头,偷偷观察记录下来的画面:佝偻着腰筛米的老妇,卷了刃的柴刀,匠人布满老茧的手和钝了的工具…每一页边上,还歪歪扭扭写着她的想法:省力簸箕架?加厚斧背?带护手的篾刀?

我心头一震,接过那本子。纸张粗糙,边角卷起,不少地方还沾着可疑的油渍和饭粒,显然是随身带着,吃饭时也不忘琢磨。这哪里是草图?分明是一颗细腻的心,在笨拙地丈量着生活的艰辛。

“好!七妹,你这脑子,是咱厂的宝!”我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小姑娘脸腾地红了。

说干就干。厂里腾出一小块地方,成了“新产品试制角”。七妹那些沾着饭粒的草图,成了攻关的方向。

赶集的日子,成了我的必修课。天不亮就跟着村里人的驴车去公社。集市上,我不看热闹,不看吃食,专往那些卖农具、卖山货、卖手艺的摊子跟前钻。蹲在卖锄头镰刀的地摊旁,一蹲就是半晌,竖着耳朵听老农们抱怨:

“这镰刀,割两垄麦子就得磨,费劲!”

“新买的耙子齿,使两回就弯了,啥玩意儿!”

“想弄个轻巧点的小铡刀切猪草,买不着合适的…”

裤子的膝盖处,很快就在各种摊位前、田埂边磨出了两个显眼的破洞,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布。我把这些抱怨,连同七妹的草图,都记在一个硬壳笔记本上。

晒谷场,成了临时的“用户体验场”。新打出来的轻便簸箕架,让王婶试着筛米;加了厚背、重新调了刃口的柴刀,交给赵大爷砍柴;带木柄护手的篾刀,塞到刘叔手里…我们蹲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问着:“婶子,轻点没?”“大爷,还卷刃不?”“叔,割手吗?”

改进意见像雪片一样飞回来,图纸被涂改得面目全非。七妹趴在油灯下,眉头紧锁,铅笔在草图纸上沙沙作响,旁边还放着半块没啃完的窝头。

农具厂的“远哥”牌产品,悄然丰富起来。锄头镰刀是根本,但旁边多了轻便的簸箕架、加厚背的柴刀、带护手的篾刀、甚至还有专门给石匠打的小巧錾子…每一件成品上,都烙着一个朴素的图案:一束的麦穗,环绕着“远哥”两个稚拙却有力的字。这商标,是七妹设计的,她画了足足十二个变体,最终选了这个。

变化在悄然发生。赶集的社员发现,自家产的“远哥”牌小农具,居然能在集市的角落摆个摊,换回点零花钱了。虽然不多,却是活钱!

更大的野心在酝酿。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西季的农事在脑子里盘旋。能不能把几样活计,合到一台家伙身上?

一天夜里,七妹顶着两个黑眼圈,兴奋地冲进仓房,手里捧着一个用木头和竹片削制、只有巴掌大的模型。

“哥!你看!”她把模型放在桌上。那是一个极其简陋的框架,前面是微缩的犁铧,中间有个小斗,后面跟着几根小耙齿。“犁地…翻土的时候…能不能…顺便把种子撒下去?后面…再跟着把土耙平盖住?”

耕播一体?!

这个简陋的木头模型,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混沌!我们几个围着这小小的模型,眼睛都亮了。没有图纸,没有精密计算,全凭对土地农事的熟悉和一股子“敢想”的蛮劲。大的铁家伙做不了,就先做小的!给毛驴拉!

接下来的日子,仓房成了木工和铁匠的混合战场。七妹负责核心的木结构传动和种子箱,王德发老爷子带着人打造小型的犁铧和耙齿。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木头齿轮咬合不上,种子撒得不匀,耙齿挂土…小模型被拆了装,装了拆。

终于,一个勉强能看出模样的木头原型机做了出来,大小能套在小毛驴身上。我们把它搬到晒谷场上,装上一点麦种。

消息不知怎么传开了。傍晚收工,晒谷场上又围满了人。连李二叔也背着手,远远地站在人群外头看着。

套上小毛驴。六弟轻轻吆喝一声。

小毛驴迈步。木头模型吱吱呀呀地响了起来。前面的小犁铧浅浅地划开泥土,中间的种子箱里,麦粒顺着竹片滑道,稀稀拉拉、但大致均匀地漏进刚划开的犁沟里,后面几根小木耙齿,颤巍巍地把两边的松土刮过来,勉强盖住了种子。

虽然简陋,虽然撒种还不太匀,盖土也薄厚不一,但它确实在动!在犁地的同时,完成了播种和覆土!

“成了!真成了!”

“哎呀!这法子好!省一趟功夫!”

“远娃这脑子,是咋长的?”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和惊叹。孩子们挤到最前面,好奇地伸手去摸那还在吱呀作响的木头模型。

七妹站在我旁边,看着自己那沾满木屑和墨迹的双手,又看看在众人目光下蹒跚前行的木头小驴和它拖着的“杰作”,小脸在夕阳下激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自信的光芒。

李二叔远远看着,没说话,只是背着手,慢慢转过身,朝着家的方向走了。夕阳把他佝偻的背影拉得很长。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黄土地到商业帝国 http://www.220book.com/book/RW8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