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鹤堂揽月阁的日子,在王氏无声的围剿下,如同被投入冰水的滚石,表面沉寂,内里却积蓄着力量。苏挽月深知,面对王氏阴毒却“合理”的刁难,硬碰硬是下策,哭诉告状更是正中其下怀。她需要的,是润物无声的反击,是扎扎实实地筑牢自己的根基。
月例短缺、用度克扣、人手掣肘?好,那她便开源节流,自力更生。
揽月阁本就因人手“意外”短缺而显得冷清,苏挽月索性顺势而为,将精简做到极致。她亲自带着夏竹,将阁内所有物品重新清点归置。不必要的摆设、陈年的旧物、华而不实的衣料,能收则收,能改则改。她摒弃了所有奢靡习惯,一应用度,只求干净、实用、保暖。
“夏竹,把这几匹颜色过艳的料子收起来,日后或许有用。”苏挽月指着几匹王氏以前赏赐、却从未穿过的锦缎,“日常浆洗缝补,用这些素色的棉麻就好,结实耐穿。” 她将老夫人赏的、质地更好的细棉布,裁剪成贴身衣物和被里,舒适又不易磨损。
面对厨房送来的次等食材,她不再仅仅是默默记下,而是物尽其用。老硬的笋根切片焯水后,用有限的香油和调料凉拌;蔫黄的菜叶切碎,混入面粉摊成菜饼;油腻的鸭肉剔下脂肪炼油,剩下的肉丝与豆干同炒。味道虽寡淡,却也勉强入口,不浪费分毫。夏竹看着小姐熟练地处理着那些粗劣的食材,心疼之余,也暗暗记下这些法子。
炭火的问题更棘手。烟大的劣炭无法退换,苏挽月便让夏竹将炭细细敲碎筛过,分出碎炭和块炭。碎炭混上黄泥做成炭饼,白日里放在小泥炉上慢慢烘着,既能驱散些寒气,烟也小些;块炭则留到夜晚最冷时,在炭盆里烧,并严格控制数量,只在睡前烧旺一阵,待房间暖和起来便压上灰烬,靠余温过夜。窗户始终留一条细缝通风,冷是冷了点,但至少不会被烟呛得难以安眠。夏竹冻得搓手呵气,苏挽月便将一件厚实的旧斗篷给她披上:“多穿些,活动起来就不冷了。熬过这阵倒春寒便好。” 那份沉静的坚韧,渐渐感染了夏竹。
然而,节流终有极限。要真正摆脱王氏的经济钳制,必须开源。苏挽月将目光投向了自己最大的依仗——医术。
她并未贸然行动,而是先仔细梳理了京城贵妇圈的需求。北境疫情牵动人心,京中亦是人心惶惶,加上春日干燥,许多夫人小姐都饱受失眠多梦、心神不宁、肌肤干燥敏感之苦。太医署的方子虽好,却多是猛药或需要长期调理,见效慢且不便。这正是她的机会。
苏挽月没有选择那些惊世骇俗的方剂,而是着眼于最实用、最安全、见效相对快的日常养护之物。她结合此世常见药材和自己前世的知识,反复推敲试验。
首先是一款“玉容养颜膏”。以常见的白芷、白茯苓、白芨(“三白”)为主料,研磨极细,配以温和滋润的杏仁油、蜂蜡,再加入微量珍珠粉和精心提炼的玫瑰纯露。膏体质地细腻柔润,气味清雅,重在温和滋养、提亮肤色、缓解春日干燥,绝无刺激。她特意做了几份,自己与夏竹试用多日,确认绝无不良反应,效果也令人满意。
其次是一款“安神助眠香囊”。选用气味清雅、确有安神之效的药材:合欢花、薰衣草(此世名为“静心草”)、酸枣仁、柏子仁,辅以少量陈皮、丁香调和气味。药材比例经过精心调配,香气舒缓怡人,不过分浓烈,置于枕边或随身携带,确有助眠安神之效。
东西是好东西,但如何售卖出去,且不落人口实?苏挽月将目光投向了老夫人。
这日,苏挽月带着精心包装好的一份“玉容养颜膏”和一份“安神香囊”,来到老夫人正房请安。她并未首接推销,而是在闲聊时,仿佛不经意地提起。
“祖母,近日夜里风大,孙女儿看您有时辗转反侧,可是睡得不安稳?”苏挽月语气关切,带着小辈的孺慕之情。
老夫人捻着佛珠,叹了口气:“人老了,觉浅。加上北境的消息一日三变,心里挂着,难免睡不踏实。”
“孙女儿也常忧心北境,夜不能寐。”苏挽月顺着话头,从袖中取出那个素雅的锦囊,“后来自己琢磨着配了个安神的香囊,用的是合欢花、静心草、酸枣仁这些寻常药材,气味清淡,放在枕边,倒真觉得心绪宁静了些,睡得也安稳了些。孙女儿斗胆,也给祖母做了一个,您若是不嫌弃,不妨试试?里头药材都是常见的,孙女儿亲自挑选配伍,绝无碍处。” 她将香囊捧到老夫人面前,姿态恭敬又带着点献宝的羞怯。
老夫人接过那小巧精致的锦囊,凑近鼻尖闻了闻,一股清雅舒缓的草木香气钻入鼻腔,确实让人精神一松。她对苏挽月的医术是信得过的,见她如此孝心,心中熨帖,便点了点头:“你有心了。这香气闻着倒舒服,祖母试试看。”
“能帮到祖母一点,孙女儿就心满意足了。”苏挽月甜甜一笑,随即又有些不好意思地拿出那个更小巧的白瓷圆盒,“还有这个……是孙女儿胡乱捣鼓的润肤膏子。春日天干,孙女儿见您手上有时有些发紧,便用些白芷、杏仁油之类温和的东西做了点膏子,自己用了觉得还算滋润,不黏腻。您若不嫌粗糙,也请试试?” 她打开盒盖,一股清甜的玫瑰香混合着淡淡的药香飘散出来,膏体细腻洁白。
老夫人看着那精致的小盒和孙女期待的眼神,心中更是柔软。她用手指沾了一点膏体,在手背上抹开,果然细腻柔滑,滋润却不油腻,香气也清雅。她虽用惯了宫里的贡品,但孙女儿这份亲手制作的心意,却更显珍贵。“好孩子,难为你想着祖母。这膏子闻着用着都舒服,祖母收下了。”
“祖母喜欢就好!”苏挽月笑容明媚。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老夫人用了那安神香囊,夜里果真睡得安稳许多,白日里精神也好了不少。那玉容膏更是意外地好用,滋润效果极佳,连李嬷嬷都夸老夫人气色好了。老夫人自然欣喜,在与几位前来探望的老姐妹闲谈时,不免提了一句:“唉,人老了,觉轻,多亏了我那大孙女孝顺,亲手配了个安神的小香囊,倒真管用。”
又或是某位夫人夸老夫人气色好时,老夫人会含笑抚着脸颊:“是吗?许是挽月那丫头自己捣鼓的润肤膏子有点用吧?孩子一片孝心,非让我试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养尊处优、最是关注容貌和健康的贵妇们,立刻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苏家大小姐苏挽月?不就是那位御前献策、被陛下亲赐“御前行走”金牌的奇女子吗?她亲手配的东西?那定是极好的!尤其听说老夫人用了效果显著,更是心痒难耐。
于是,没过几日,便有与老夫人交好的老封君、或是府上相熟的夫人,借着探望老夫人的名义,旁敲侧击地问起那“安神香囊”和“玉容膏子”来。话里话外都是羡慕老夫人有个好孙女,又感叹自己近来也睡不好/皮肤干燥云云。
老夫人何等通透,立刻明白了其中关窍。她并未点破,只是含笑对苏挽月说:“你做的那些小玩意儿,倒惹得几位老姐妹眼热了。都是些寻常东西,若有余裕,不妨匀给她们一些?也省得她们惦记,扰我清净。” 这话,便是默许了,甚至提供了最稳妥的销售渠道——通过老夫人之手,转赠或“匀”给那些贵妇。银钱往来,自然也由老夫人身边的体己人(如李嬷嬷)私下经手,与侯府公账无关,更不会经王氏的眼。
苏挽月心中了然,感激地应下:“是,祖母。孙女儿闲暇时再做些便是,定不会耽误了祖母这边。”
自此,揽月阁的小小“作坊”悄然运转起来。苏挽月亲自把关药材品质(用自己有限的银子通过赵管事购买最道地、安全的原料),严格控制比例,确保每一份养颜膏和香囊都品质如一,安全有效。制作过程则在揽月阁内由她和夏竹秘密完成,绝不假手他人。
第一批“匀”出去的几份香囊和养颜膏,很快在贵妇圈的小范围内引起了小小的轰动。效果确实比外面买的普通货色好得多,又沾着“御前行走苏小姐亲手秘制”和“老夫人亲用”的光环,身份和效果双重加持,立刻成了抢手货。求购的请求,通过老夫人这条隐秘而高贵的渠道,源源不断地递到苏挽月这里。
价格自然不菲。苏挽月深知物以稀为贵,更明白这些贵妇不缺银子,缺的是独特和安心。一小盒“玉容养颜膏”定价五两银子,一个“安神香囊”定价三两银子(药材可定期更换)。这价格对于贵妇们不过是随手买盒胭脂的钱,但对苏挽月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私房钱”。
银子如同涓涓细流,通过李嬷嬷的手,隐秘地流入苏挽月手中。她并未大肆挥霍,而是将其分成三份:一份用于购买更好的原料,维持品质;一份作为储备资金,应对不时之需;最后一份,则被她用来“培养核心心腹”。
府中下人多是墙头草,王氏积威犹在。苏挽月将目光投向了一些年纪小、处境不佳、尚未被完全收买或边缘化的丫鬟仆役。夏竹是她目前唯一可用的贴身人,但还不够。她需要一个能在底层活动、传递消息的眼睛和耳朵。
她想起了那个在浆洗房做粗活的小丫鬟——小翠。那是她重生之初,王氏派来“伺候”她的几个小丫鬟之一。当时的小翠,怯懦、沉默,如同惊弓之鸟。后来王氏收回人手,小翠又回到了浆洗房,依旧是那个任人使唤、常被刁难的小可怜。苏挽月曾无意中撞见过她被管事婆子责骂克扣工钱,只敢默默垂泪的样子。她记得那双眼睛里,有着对不公的隐忍和一丝尚未完全熄灭的微光。
“夏竹,你留意一下浆洗房那个叫小翠的丫头,看看她近来如何。”苏挽月吩咐道。
夏竹很快带回消息:“小姐,小翠还在浆洗房,日子很不好过。她家里老娘病着,就指着她那点月钱抓药。可浆洗房的管事张婆子是王氏的人,总找由头克扣她的工钱,重活累活都派给她,还时常打骂。奴婢瞧着,她比年前更瘦了,眼神也……更木了些。”
苏挽月心中有了计较。她没有首接出面,而是让夏竹寻了个机会,在无人处悄悄塞给小翠一个装着几钱碎银子和一小包普通但有效的风寒药材(小翠母亲常犯咳疾)的小布包。
“拿着,别声张。”夏竹低声道,“小姐知道你娘病了,这点东西不多,应应急。小心收好,别让张婆子看见。” 她没说是谁给的,但小翠看着那布包,又抬头看看夏竹,再看看松鹤堂的方向,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只是紧紧攥住了那个布包,用力地点了点头。那眼神里,木然褪去,重新燃起了希望和感激的火苗。
过了几日,小翠的母亲病情果然因及时用药而有所缓解。小翠寻了个由头,避开人眼,跪在揽月阁外的僻静角落,朝着阁门方向磕了个头。夏竹“恰好”路过看见,将她扶起,带到一个无人的角落。
“小姐知道你的心意。”夏竹看着小翠哭红的眼睛,“但记住,想要报答,先要保护好自己。你在浆洗房,消息灵通,若听到什么关于我们揽月阁、关于松鹤堂、甚至关于府里其他主子(尤其夫人那边)的闲话碎语,觉得不寻常的,想办法悄悄告诉我。这,就是帮小姐最大的忙了。” 她塞给小翠几枚铜钱,“拿着,给自己买点吃的,别饿坏了。小心,再小心。”
小翠捏着那带着体温的铜钱,如同捧着千斤重的承诺,用力点头:“夏竹姐姐放心!小翠明白!小翠一定小心!” 她的声音虽小,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她不再是那个任人践踏的浮萍,她有了需要守护和报答的恩情。
同时,苏挽月也没有忘记那个看守后花园偏僻角门、老实巴交、家里老母常年卧病在床的小厮阿福。同样是通过夏竹,在阿福母亲病情加重时,“偶然”送去一些对症又不显眼的药材。阿福不善言辞,只是对着夏竹离开的方向,深深作揖,将这份恩情牢牢记在心里。不久后,他便开始留意角门附近的动静,并将一些看似寻常的进出信息,通过隐秘的方式传递给夏竹。
(http://www.220book.com/book/RW9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