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章 6月2日 - 最后一课:歌声、快门与未说出口的再见

小说: 循环高考前24小时   作者:刷题战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循环高考前24小时 http://www.220book.com/book/RWKF/ 章节无错乱精修!
 

高考倒计时牌上那个鲜红的“5”,无声地诉说着迫近的离别。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刺鼻的油墨味,而是一种混合了淡淡离愁、解脱躁动和对未来茫然的复杂气息。教室里,“书山”矮了下去,课间被交换纪念册和签名的温情取代。笔尖划过校服的沙沙声,是青春最后的注脚。

时间悄然滑到6月2日。上午最后一节,是老班的语文课。

上课铃响过,老班杨建国没有像往常一样抱着厚重的教案或试卷进来。他空着手,步伐比平时慢了些,带着一种沉静的庄重踱上讲台。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转过身,目光缓缓扫过黑板上方——那里,不知何时,被谁用遒劲有力的行楷,写下了两行字:

“再见不是终点,

星辰大海是征途。”

粉笔灰还微微飘浮在光线里。教室里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两行字上,又悄悄看向老班。

杨老师转过身,面向我们,脸上没有惯常的严肃,也没有刻意的轻松,只有一种沉淀下来的、温和而复杂的情绪。他没有坐下,只是用指关节轻轻叩了叩讲台边缘——这是他思考时惯常的动作。

“同学们,”他开口了,声音不高,带着点平时讲课没有的沙哑,像被粉笔灰浸润久了,“这最后一节语文课……我们不讲新课了。”他顿了顿,目光像温煦的流水,缓缓淌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那里面有朝夕相处的熟悉,也有即将远行的陌生。“该讲的,三年里,一千多个日夜,都讲完了。再讲,怕你们耳朵真起了茧子,心里也装不下了。”

他微微侧身,指着黑板上那两行字:“这字,写得不错。是谁写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在这儿。‘再见不是终点’……”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是啊,走出这个门,你们的人生,才算是真正拉开了大幕。高考,只是其中一幕,重要的幕,但绝非终场。”

教室里落针可闻,只有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今天,”老班的声音放得更缓,更柔,像在安抚一群即将离巢的雏鸟,“我们……就唱首歌吧。” 他目光投向教室后面角落那把蒙尘的旧吉他,“唱首……属于告别的歌。”

沉默。一种带着巨大情感重量、让人鼻头发酸的沉默笼罩下来。大家互相看着,嘴唇翕动,却不知如何起头。

就在这时,靠窗的位置,一个极轻、极细的声音,像初春破土的第一株嫩芽,小心翼翼地哼起了调子。是张震岳的《再见》。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

是林芳芳。她低着头,手指紧紧攥着衣角,脸颊飞红,但那调子,却像清泉,清晰地流淌出来。

这微弱的歌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第一颗石子。赵小建猛地抬起头,不再是搞怪,眼眶竟有些发红。他张了张嘴,想接,却一时哽咽,只发出了一个破碎的音节。李佳没有看他,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她清亮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颤抖的嗓音,稳稳地接了上去:

“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

这像是一个信号!

颜泉放下了笔,叶倾尘收回了望向窗外的目光,乔媚也忘记了补妆。王浩清了清嗓子,赵小建终于找回了声音。声音从西面八方响起,开始是试探的、断续的,像涓涓细流。

“宁愿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的你…”

“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

歌声渐渐汇聚,音量在增大,情感在交融。那不再是五十几个独立的声音,而是汇聚成一股带着巨大共鸣的声浪,在教室里回荡、盘旋、升腾!每个人的声音里都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不舍,自己的憧憬。有人唱得大声,仿佛要喊出所有情绪;有人唱得低沉,像是在细细咀嚼每一个字;有人唱着唱着,声音就哽住了,眼泪无声地滑落;有人强忍着,眼圈通红,用力地唱着。

当唱到那句首抵心灵的“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时,情感的堤坝彻底决堤。压抑的抽泣声再也无法抑制,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起,汇入了歌声的洪流。就连讲台上一首努力维持平静的老班杨建国,此刻也终于忍不住了。他猛地转过身,背对着我们,肩膀几不可查地微微耸动。他抬手,飞快地摘下了那副厚重的眼镜,用指腹用力地、快速地抹过眼角,然后,深吸一口气,像是用了极大的力气,才重新转回身。

他没有立刻说话。教室里只剩下歌声的余韵和低低的啜泣。他沉默地站着,目光再次缓缓扫过我们每一个人,那目光里有浓得化不开的不舍,有殷切的期盼,更有一种长辈看着孩子即将远行时的骄傲与心疼。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带着明显的沙哑,却异常清晰和坚定:

“孩子们,” 他不再称呼“同学们”,这个称呼让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一颤,“擦擦眼泪。今晚,操场,我们的毕业晚会。” 他的目光变得明亮而充满力量,仿佛要穿透此刻的感伤,照向未来,“把你们最灿烂的笑容带上!把你们最响亮的歌声带上!把你们最美好的样子,留给这片操场,留给这间教室,留给……你身边这位,也许借了你半块橡皮,也许和你吵过架,但此刻,只想和你一起唱完这首歌的伙伴!”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重锤敲在每个人的心上,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温暖力量。他指了指黑板上的字:“记住这里写的,‘星辰大海是征途’!今晚,不是结束,是为你们壮行的起点!笑着去!唱着去!让这片星空,记住你们青春最无畏的样子!”

夜晚的操场,褪去了白天的喧嚣,成了青春谢幕的最终舞台。没有炫目的追光灯,没有华丽的布景,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像瞌睡老人的眼睛,勉强撑起一片朦胧的光晕。更多的光源来自同学们手中高举的手机手电筒,像无数颗散落在黑色天鹅绒上的星星,随着歌声轻轻摇晃。没有节目单,没有主持人报幕,大家就那么随意地围坐成几个大圈,或者三三两两地散坐在带着露水气息的草坪上。

有人不知从哪个角落扒拉出一把落满灰的破木吉他,叮叮咚咚地弹着不成调的《童年》,跑调跑得亲妈都不认识,却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和跟唱。有人讲着冻死人的冷笑话(“知道为什么高考要考三天吗?因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剩一天…等死!”),成功收获一堆白眼和飞过来的薯片包装袋。有人慷慨地分享着偷偷带来的薯片、辣条和各种口味的汽水,空气里弥漫着垃圾食品的快乐香气。

不知是谁起了头,轻轻地哼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那旋律像有魔力,瞬间点燃了沉默的夜空。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唱着唱着,声音就低沉了下去,带着浓重的鼻音和无法抑制的哽咽。有人默默地流泪,泪水无声地滑落;有人用力地拍着身边兄弟的肩膀,仿佛要把所有的不舍都拍进骨头里;女生们互相依偎着,小声地啜泣。

接着,不知是谁的手机外放,响起了刘若英那首温柔的《后来》。歌声像月光下的溪流,缓缓淌过每个人的心田。

“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己远去消失在人海…”

唱着《后来》时,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穿过晃动的人影和闪烁的“星光”,落在不远处。林芳芳抱着膝盖坐在那里,下巴搁在膝盖上,安静地听着,侧脸在手机屏幕微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恬静,长长的睫毛在眼底投下两小片扇形的阴影。晚风带来她身上熟悉的、淡淡的薰衣草洗衣粉的味道,混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丝丝缕缕地钻进我的鼻腔。这气息像一条无形的丝线,牵引着我。我鼓起勇气,装作随意地挪动位置,一点点、悄悄地靠近。

最终,我的肩膀几乎要挨着她的。林芳芳似乎察觉到了,身体几不可查地轻轻一颤,呼吸也微微一滞,却没有躲开,只是把下巴更深地埋进了膝盖间,露出的耳尖在昏暗光线下,透着像熟透樱桃般的粉红。

颜泉今晚彻底撕掉了“刷题机器”的标签。她抱着一大袋家庭装的薯片,难得地没有看书,坐在人群相对稀疏的边缘,像个观察员。当边云楷被众人起哄,无奈地接过那把破吉他,试着拨弄琴弦,弹唱起水木年华那首带着青涩憧憬和淡淡哀愁的《十年以后》时,颜泉的目光像是被磁石吸住了一样,不由自主地飘了过去,落在他被昏黄灯光勾勒出的专注侧影上。当边云楷略带沙哑的嗓音唱到那句首击心灵的“谁会娶多愁善感的你”时,颜泉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烫了一下,猛地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用力,“咔嚓”一声脆响,手里刚拿起的一片完整薯片,瞬间在她掌心粉身碎骨。

李佳终于停了下来。她婉拒了几个同学一起唱歌的邀请,独自一人走到操场边缘那冰冷的看台台阶上坐下,远远地看着喧闹的中心,像一座疲惫的灯塔。她终于卸下了班长的“全副盔甲”,整个人透着一股被抽干了力气般的深深倦意。我拿着一瓶没开封的矿泉水走过去,挨着她坐下,把水递过去。

“班长大人,累坏了吧?喝口水,润润嗓子,刚才指挥千军万马辛苦了。”我尽量让语气轻松点。

李佳接过水,拧开瓶盖,仰头“咕咚咕咚”灌了一大口,然后长长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那声音像是要把积压在胸腔里一整天的重担、疲惫、还有那些不能言说的压力,全都呼出去。她没戴眼镜,平日里那双总是锐利明亮、仿佛能洞察一切违纪行为的眼睛,此刻在朦胧的夜色里显得有些迷离,也清晰地透着一丝卸下所有伪装后的、真实的脆弱和倦怠。

“还好。”她笑了笑,声音有点哑,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鼻音,指着远处那群又哭又笑、勾肩搭背、鬼哭狼嚎的同学们,“你看他们,多好。” 月光清冷地洒下来,落在她身上,像披了一层薄纱。

我的目光无意间落在她随意搭在膝盖的手腕上。那条她几乎从不离身、象征着某种“模范”身份的粉色手链还在,上面挂着的金色小熊吊坠,在月光下却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显得有些暗淡无光。更仔细看,小熊的边缘好像还有一点点不易察觉的磨损痕迹,甚至…吊坠连接处似乎有细微的松动?

就在这时,操场中央的歌声换成了大合唱《同桌的你》。喧闹声浪中,我眼角的余光瞥见操场另一端,靠近校史馆那栋爬满常青藤的老楼阴影里,似乎有两个身影在低声交谈,其中一个的轮廓…有点眼熟?像教导主任?而另一个…我眯起眼努力辨认,心头猛地一跳——那侧影,怎么有点像负责校史馆整理工作的张老师?他们手里似乎还拿着什么文件,对着校史馆的方向指指点点。

一种莫名的、混合着焦虑和急迫的情绪瞬间攫住了我。爷爷李守正的名字,还有那些尘封在校史馆里、可能污蔑他是“小偷”的资料,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烫着我的神经。李佳之前作为校史馆志愿者,拥有门禁卡…她似乎知道些什么,上次辩论我提到爷爷时,她看我的眼神就很复杂…我必须去弄清楚!高考前,无论如何也要找机会溜进去一次!这个念头从未如此清晰和强烈。

夜渐渐深了。歌声未歇,带着少年人独有的、仿佛永不枯竭的活力,也浸泡着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和未知未来的浓浓感伤。有人喝多了汽水(或者偷偷带了点别的?),抱着朋友哭得像个三岁孩子,鼻涕眼泪糊了对方一肩膀;有人勾肩搭背,轻声哼唱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旋律在带着凉意的夏夜微风里飘散,飘向深邃的星空。

我和林芳芳依旧并肩坐在冰冷的看台台阶上。不知何时,肩膀之间那点象征性的距离己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种温暖的、无声的陪伴。她的体温隔着薄薄的校服布料传递过来。我们看着远处闪烁的“星光”,听着耳畔的歌声、哭声、细语声,谁也没有说话。晚风带着青草和露水的味道拂过脸颊。有些话,或许不必急于在这一刻说出口,就让它随着这夏夜温柔的风,飘散在弥漫着青春气息的操场上吧。它们像一颗颗悄然埋下的种子,等待着在那个被命运按下了重复键的、魔幻的6月6日,迎来破土而出、肆意生长的契机。

空荡下来的操场,像一个巨大的、盛满了欢笑泪水、歌声誓言和未竟之语的容器。而那些未说出口的告白,那些悄然滋长的情愫,那些关乎家族名誉的秘密,那些渴望挣脱枷锁的灵魂…都将在那个不断重启的、充满无限可能的6月6日,迎来属于它们的黎明破晓。



    (http://www.220book.com/book/RWK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循环高考前24小时 http://www.220book.com/book/RWK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