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5章 铜尺铁律·咸阳风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章节无错乱精修!
 

咸阳,章台宫。

朔风卷过渭水平原,带着刺骨的寒意。然而章台宫大殿内,气氛却比殿外的冰雪更为肃杀凝重。巨大的铜兽炭炉烧得通红,却丝毫无法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无形压力。

大殿中央,摆放着三样器物:一尊青铜铸造、形制古朴、表面刻满铭文的方斗(量器);一把用坚硬青冈木制成的木尺;还有一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但都制作精美的青铜砝码(衡器)。它们静静陈列在铺着玄色绒布的漆案上,象征着帝国权力的触角即将延伸到百姓柴米油盐的每一个角落。

左丞相李斯,立于御阶之下,手持一卷帛书,声音清朗而极具穿透力,回荡在高阔的殿宇间: “陛下!六国既灭,书同文、车同轨初见成效,然国之基石,犹有缺憾!试问:若关中一斗之粮,至楚地则缩水为半斗;赵地三尺之布,入齐境则不足两尺;魏都一斤之盐,运抵燕境则轻逾八两!商贾欺诈,官吏盘剥,黔首困顿,赋税不均——此等乱象,皆因度量衡器不一所致!其害之烈,甚于刀兵!”

他猛地展开手中帛书,上面绘制着标准的“秦制”度量衡器图样及精确数据: “臣奉诏,督造天工院工匠,遍考上古礼器,参以百工精粹,依天象之度,定下万世不易之准!” 他指向那尊青铜方斗:“此乃‘商鞅方升’改进之‘泰皇斛(hú)’,为量器之本!一斛十斗,一斗十升!” 又指向木尺:“此乃依据人体指、掌、肘之度,辅以累黍(排列黍米)之法所定‘秦尺’!十寸为尺,十尺为丈!” 最后指向那组砝码:“此乃以咸阳宫藏‘黄鍾’(古代音律基准器)之重为本,累次校验所铸‘秦权’!二十西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西钧为石!”

“诏令:即日起,颁行天下!凡各郡县官署、市集、工坊、田亩征税,必须使用此标准度量衡器!旧六国之器,无论公私,限期三月内上交销毁!私藏、私造、私用旧器者——”李斯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森然寒意,“轻则黥面流徙,重则腰斩弃市!地方官吏推行不力、督察不严者,同罪!”

御座之上,嬴政(嬴湛)微微颔首,玄色冕旒垂下的玉珠遮掩了他深邃的眼神,只留下一个威严如同神祇的轮廓。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大殿每个角落都听得清清楚楚: “李卿之言,乃固国安民之本!度量衡不一,则法令不行,赋役不均,国家根基动摇!此制,关乎社稷千秋!诏命:尚书台即刻行文天下!少府增派‘监量吏’,持标准器赴各郡巡回校验!黑冰台‘玄鸟’密查地方执行,凡有阳奉阴违、顶风作乱者,无论何人,即刻锁拿,严惩不贷!”

“陛下圣明!”殿中群臣齐声应和,但一些出身旧贵族的臣僚,眼底深处却掠过难以掩饰的忧惧和不甘。这看似冰冷的器物,却要彻底斩断他们最后一丝利用地域差异牟利或隐田瞒产的根基!

一月后。三川郡,洛阳。

“泰皇斛”、“秦尺”、“秦权”的标准器,被供奉在郡守府正堂,如同三尊沉默的铁律图腾。新任监量吏赢通(秦宗室子弟),面色冷峻如铁,亲自监督着一场特殊的“考核”。

堂下,数百名来自洛阳城内各大商行、工坊、粮栈的东家、掌柜、工师,以及周边几个县的县令、县丞、市吏、仓吏,黑压压跪了一片。每人面前都放着两份器物:一份是崭新的、刻有“少府监制”铭文的标准量器(斛、斗、升)、标准尺、标准砝码;另一份,则是他们各自带来的、五花八门的旧器——有硕大的陶瓮,有细长的楚式竹升,有笨重的魏国石权,还有刻度模糊的燕国铁尺。

赢通的声音在寂静的大堂中回响,冰冷无情:“尔等手中,皆有两器!一为新颁‘秦制’标准器,一为尔等沿用旧器!本官给你们半个时辰,自行测量比对!将旧器与新器之差,如实记录于简牍之上!凡误差在十分之一(10%)以内者,既往不咎!误差在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三者,罚铜赎罪!误差超过十分之三者…”他顿了一顿,吐出两个字,“收监!”

冷汗瞬间从许多人的额头、鬓角涔涔而下。尤其是那些粮商和掌管仓库的官吏,脸色更是煞白。他们太清楚自己使用的旧器“猫腻”有多大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堂内只剩下器物碰撞的轻微声响和越来越粗重的喘息。一个粮栈掌柜颤抖着手,用秦斗量自己带来的那只巨大陶瓮(旧韩量器),量了三次,结果都显示,他那号称能装一石半(秦制)的陶瓮,实际只能装秦制一石一斗!误差惊人!他绝望地在地。

一个掌管县仓的仓吏,脸色灰败地看着自己那枚刻着“魏制十斤”的铜权,放在崭新的秦制秤杆上,竟然只压到了九斤的刻度!冷汗瞬间浸透了他的后背。

半个时辰到。 “时辰到!呈上简牍!”赢通厉喝。 几名凶神恶煞的监量吏卒上前,粗暴地收取简牍。很快,结果汇总到赢通手中。

赢通冷冷扫过名单,嘴角勾起一丝残酷的弧度:“好!好得很!来人!将误差超过十分之三者,拿下!”他念出一长串名字,包括三个有名的大粮商、两个冶铁作坊主、一个盐枭,以及…两个县令、五个仓吏!

大堂内顿时一片哭嚎哀求! “大人!冤枉啊!小的不知啊!” “赢大人!下官…下官只是沿用旧器,从未刻意…” “拖出去!”赢通不为所动,“打入郡狱!依律严办!其余人等,误差在十分之一至三成者,按名册登记,限三日内至府库缴纳罚铜!数额按误差比例十倍罚没!逾期不缴,同罪!”他目光如刀,扫过剩余那些面无人色的人,“尔等侥幸过关者,当引以为戒!从今日起,若再发现使用或容忍使用旧器,定斩不饶!”

一时间,哭嚎声、告饶声、铁链拖地的哐当声,混杂着赢通冰冷无情的宣判声,让这座曾经繁华的东周故都,笼罩在帝国铁律的肃杀寒霜之下。商人巨贾倾家荡产,官吏身陷囹圄。度量衡统一的铁腕,比书同文更加首接、更加血腥地切割着旧时代的利益网络。

然而,秦法的铁蹄,并非总能毫无阻滞地踏平所有荆棘。

在远离洛阳繁华、位于齐国故地的琅琊郡(今山东胶南),靠近黄海的一处偏僻渔村——田横里(虚构村落,借用后世田横五百士之名号),一场风暴正在酝酿。

村中祠堂,门窗紧闭。昏暗的油灯下,聚集着七八个须发花白、面容愁苦的老者。他们都是昔日齐国小贵族或乡间有威望的宿老。案几上,赫然放着崭新的秦斛、秦尺和秦权。旁边,则是一只用惯了的、硕大古朴的齐国陶豆(大型容器)。

“诸位宗老,”为首的田公(族长),拍着案几上的齐陶豆,老泪纵横,“看看!看看这秦人的‘泰皇斛’!用它来量我们齐地的粟米,一斛竟比我们用了三代的这‘公豆’少了整整两升!(夸张说法,突出心理落差)这是什么道理?这是要吸干我们齐人的血汗啊!”

“何止量器!”另一位老者愤然拿起秦尺,“这秦尺也比我们齐尺短了一寸有余!织户卖布,按秦尺量,凭空就少了尺寸!这日子还怎么过?” “还有这秦权!”又一人指着砝码,“比咱们齐国的‘公石’轻了不少!以后收租赋税,官府按秦权收,我们给佃农按旧器收?中间这亏空,谁来填?填不上,就是抗税!就是死罪!”

绝望的气氛在祠堂内弥漫。他们都是旧齐秩序的既得利益者,秦制统一度量衡,首接剥夺了他们利用地方差异和模糊标准盘剥乡里、维持体面的最后手段。帝国的刀锋,精准地切中了他们的要害。

“不能坐以待毙!”田公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光芒,“琅琊靠海,天高皇帝远!赢政的爪牙,还伸不到我们这渔村角落!我们不用他那劳什子秦器!就用我们的齐豆、齐尺、齐石!”

“可是…田公,郡里派了监量吏,还有黑冰台的探子…”

“探子?”田公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狞笑,“谁要是敢进村来收缴我们的祖器,推行秦制…哼!这茫茫大海,就是最好的坟场!让他们和他们的秦器,一起喂了海龙王!”他压低了声音,“我己联络了附近几个同样不服秦制的里正(村长)…还有…海里讨生活的‘朋友’(意指海盗或私盐贩子)。只要大家齐心,拧成一股绳!宗祠在,祖器在,我们齐人的根…就在!”

昏暗的灯光下,几张苍老而绝望的脸扭曲着,滋生出一种鱼死网破的疯狂。琅琊郡的海风,似乎带上了一丝血腥的味道。度量衡的铁律,在帝国的边疆,遇到了它第一个顽固而凶险的抵抗据点。

作者“梦幻的虚幻”推荐阅读《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