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青囊西行·帝心如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章节无错乱精修!
 

琅琊港外,碧波万顷,长风浩荡。 吉时己至!低沉雄浑的牛角长号响彻云霄,压过了海浪的喧嚣。数十艘楼船巨舰,如同挣脱束缚的洪荒巨兽,巨大的硬帆被强劲的东南季风鼓胀如满月,发出沉闷的“嘭嘭”声。包裹着厚铜皮的船首犁开蔚蓝的海水,激起两道巨大的、泛着白色浪花的尾迹,缓缓驶离码头,驶向那水天一色的茫茫东方。

最大的旗舰“蓬莱”号舰桥上,徐福身穿崭新的方士祭服,头戴高冠,面容肃穆,手持一柄镶嵌着巨大天然水晶的青铜法器——“寻仙仪”。他面向咸阳方向,带领着船上所有方士、童男童女以及高级军官,行三跪九叩之大礼。恭敬而悠长的祝祷声随风飘散:

“臣徐福,诚惶诚恐,恭承天命!谨奉泰皇陛下敕令,率童男女三千,百工技艺者五百,五谷之种,百药之全,楼船巨舰五十艘,叩问碧海,寻访仙踪!伏冀天佑,风伯息怒,波臣安澜,引我舟楫,达彼蓬莱!若得仙草甘露,必星夜兼程,捧献阙下,祈陛下圣寿永昌,大秦江山永固!”祝祷声在海风中回荡,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与对未知的敬畏。

岸上,琅琊郡守率领大小官吏、驻军将领,以及自发聚集的数万民众,黑压压跪倒一片,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浪如潮,汇入海风的呼啸。

徐福起身,目光扫过甲板上那些年轻的、充满好奇与一丝惶恐的面孔(童男童女),转向肃立的舰长和军官们,声音陡然转为铿锵:“扬帆!启航!目标——日升之地!”巨大的令旗挥动,“呜——”更为高亢急促的号角声响起,舰队如同离弦之箭,速度陡然加快,劈波斩浪,向着太阳的方向驶去。一面巨大的青囊旗在“蓬莱”号主桅顶端升起,猎猎作响——这是帝国医官和探索精神的象征。

就在舰队渐渐远去,即将融入海天之际。一名跪在童女群中、约莫十二三岁、面容清秀的少女(名为“阿芷”),颈间滑出一枚温润的白色环形玉佩。玉佩素面无纹,却在正午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于她身前的甲板上投下了一圈奇异的光影!光影并非简单的圆环,其内部竟隐约浮现出点点微光,如同缩小的星辰,构成了一幅极其简略却异常规整的星图!更诡异的是,位于星图“北方”位置的一点微光,此刻正轻微地、持续地闪烁着,其指向竟与司南勺柄的方向有着微妙的偏移!

这异象只持续了短短一瞬,阳光角度稍变,星图便消失无踪。旁边的人都在眺望东方或低头祷告,无人留意。只有恰好在她侧后方、正在默记初始航向的方士“海东青”(黑冰台玄鸟首领),眼角余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转瞬即逝的奇景!他瞳孔骤然收缩,心脏猛地一跳!那星图……那闪烁的微光指向……与他熟知的二十八宿方位似乎有某种难以言喻的差异!他不动声色地继续低头,手指却在宽大的袍袖中,用暗码飞快地在一小块特制薄绢上记录下了这个时间点、异常星象方位以及佩戴玉环的少女特征。一个巨大的疑问如同冰冷的蛇,缠绕上他的心头:这玉环是家族遗物?还是……此行,冥冥中真有某种超乎想象的“天启”?

舰队的身影终于消失在海平线上,只留下翻滚不息的海浪和岸上久久不愿散去的人群。然而,帝国的心脏——咸阳宫章台殿内,气氛却与送别的激昂迥异,沉凝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铅云。

嬴政端坐御案之后,面沉如水。阶下,丞相李斯、廷尉冯去疾侍立,俱是神色凝重。黑冰台统领章邯垂手立于一侧,如同融入阴影。

嬴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上一卷展开的帛书,其上墨迹未干,赫然是来自北方九原郡守蒙恬的八百里加急奏报!

“……长城西段,自临洮至高阙塞,依山势连缀旧垒,主体己峻。然工程浩繁,役夫死者枕藉于途,冻饿伤病者不计其数。虽己动用军粮接济,并严令各地征调粮秣药材,然运道艰险,杯水车薪。更有甚者,闻关中、三川、河东等腹心之地,今岁秋粮歉收三成!若继续强征民力北上,恐边塞未固,而腹心先溃!臣冒死泣血上陈:恳请陛下暂缓长城东段(辽东方向)之工,释放部分役力归农,以固国本!另请速拨粟米、药材、御寒衣物赈济边塞,否则……恐生大变!”

梦幻的虚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奏报中描述的长城工地惨状(鹰嘴崖塌方、冻饿伤病)和蒙恬的沉重警告,如同冰冷的石块压在每个人心头。

“冯卿,”嬴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却带着岩石般的冷硬,“丞相先前所奏关中等地粮荒之事,核实如何?”

冯去疾,这位以务实严谨著称的廷尉,上前一步,声音沉重:“回陛下,章邯统领情报与各郡呈报文簿对照无误。今岁入秋以来,关东、三川、河内、河东等十余郡,干旱少雨,兼之青壮多被征发,耕作不力,粟麦歉收己成定局,平均减收……确有近三成之巨。各地常平仓存粮,因连年供应北疆军需及长城役夫,本就消耗甚巨,如今赈济灾民己显捉襟见肘。若再强行调拨支援长城,则……”他咽下了后面的话,意思不言而喻——腹地粮仓将空,民变在即!

“李丞相,”嬴政目光转向李斯,“长城工程,乃朕定下的国策,是北疆百年安宁之屏障!蒙恬所言缓工……你以为如何?”

李斯深深吸了口气,他敏锐地感受到皇帝话语中那份不容置疑的意志,但作为丞相,他必须权衡利弊。“陛下,”他躬身,字斟句酌,“蒙恬将军所忧,切中肯綮。长城之固,在于人力物力之不绝。而今腹地粮荒,边塞役夫困顿,若强行推进东段……恐如蒙将军所言,徒耗民命,反伤国基。臣以为……暂时放缓东段工事,集中力量确保己筑西段之稳固,同时优先赈济边塞,稳定人心,确为……良策。”他艰难地说出“良策”二字,知道这等于在皇帝宏图伟业上踩了一脚刹车。

嬴政沉默良久。章台殿内静得可怕,只闻炭火偶尔的噼啪声。巨大的压力弥漫开来。他何尝不知蒙恬和冯去疾所言皆是实情?帝国这架战车,在高速奔驰统一六国、北逐匈奴、开启大航海的征途后,终于第一次显露出了内部资源的极限和结构的紧绷。长城,这个寄托着他永绝胡患理想的宏伟工程,正贪婪地吞噬着帝国的元气。一面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国防根基,一面是迫在眉睫的民生危机与统治根基的动摇。

“长城……粮荒……”嬴政低沉的嗓音打破了沉寂,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帝国疆域图前。手指从阴山长城的位置,重重划过关中、三川腹地,最后停留在代表浩瀚海洋的东部蔚蓝区域——那里,刚刚标注上了徐福舰队远去的标记。

他的目光深邃如渊,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九原风雪中民夫冻僵的躯体,看到了关中农田里干裂的泥土和农妇绝望的眼神,也看到了那劈波斩浪驶向未知的舰队带来的无限可能……还有袖中那枚冰冷沉重的渊鸟令。

“传朕旨意!”他终于开口,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一、准蒙恬所奏。长城东段工事,除辽东依托燕长城旧塞加固之关键节点外,其余新筑工段,即刻暂停!己征发之役力,除必要维护西段者,皆遣返原籍休养生息,官府赍粮助其恢复生产!” “二、尚书台会同司农寺,即刻重新调配粮秣!暂缓驰道部分非紧要路段工程,削减阿房宫、骊山陵部分非核心物料征调。自蜀郡、南阳、巴郡等受旱较轻之郡,加征粮粟三十万石!经汉水、丹水漕运至关中,再转运九原!沿途郡县开仓放粮接济转运民夫,务必确保粮道畅通!” “三、命太医署火速调集金疮药、冻疮膏、驱寒药材,不分官储或征调,优先供给长城各营!令沿途郡县,凡有医者,皆须听调,随转运粮队北上!” “西、由冯去疾主持,章邯黑冰台协助,彻查各郡县上报粮荒是否有瞒报、克扣情弊!若有官吏趁灾囤积居奇、盘剥百姓者,夷三族!”

一连串命令如同疾风骤雨,显示出皇帝在巨大压力下恐怖的决断力和对资源的极限调动能力。李斯、冯去疾、章邯三人立刻躬身领命:“臣等遵旨!”

殿内气氛稍缓,但凝重依旧。嬴政的目光再次落在地图的东部海洋上,徐福舰队远去的方向。北疆的困局需要时间与资源去缓解,而帝国未来的生机与突破,或许就寄托在那片未知的蔚蓝深处。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拂过地图上那片代表浩瀚东海的区域,眼神锐利如鹰。

“章邯,”他忽然开口,“‘渊鸟’若有消息……无论大小,无论何时,即刻呈报,不得延误!”徐福舰队,承载着比“仙药”更重要的帝国未来赌注,不容有失。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穿越成祖龙,举球皆秦土 http://www.220book.com/book/RZ6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