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2章 信仰同辉

小说: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作者:小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学堂的晨读声还未歇止,我己循着经幡飘动的方向走向逻些城的宗教圣地。这里佛殿与道观相邻,吐蕃的喇嘛与汉地的道士时常往来,转经筒的嗡鸣声与钟磬的清越声交织在一起,在晨雾中荡开层层涟漪,像在诉说着信仰的包容。

我的鼻尖掠过佛殿的门槛,嗅到一股檀香与艾草混合的气息 —— 那是吐蕃的藏香与汉地的线香在同一香炉里燃烧的味道。殿内,大唐的僧人正与吐蕃的喇嘛共同整理经卷,汉文的《金刚经》与吐蕃文的《大藏经》整齐地排列在藏经阁,贝叶经上的梵文与宣纸本上的汉字虽不相同,却传递着相似的慈悲理念。

“白泽大人,来看这尊新塑的佛像!” 吐蕃喇嘛笑着指向殿中央,佛像的面容既有汉地的圆润,又带着吐蕃的庄严沉静,衣纹的雕刻融合了中原的流畅线条与高原的古朴风格。我用爪子轻碰佛像基座,上面刻着的祈福文一半是汉文的 “普度众生”,一半是吐蕃文的 “利乐有情”,两种文字在石面上相互依偎,透着不分彼此的善意。

巳时的阳光透过窗棂,在经堂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唐蕃的信众正围坐在一起听经,汉地的法师用吐蕃语讲解因果轮回,吐蕃的上师则用汉文阐释慈悲喜舍。他们的话语里,“功德” 与 “善业”、“修行” 与 “修持” 这些词汇自然切换,像在共同编织一张慈悲的大网。

我趴在经堂的角落,看着信众们相互交流感悟。一个大唐的居士向吐蕃阿妈请教转经的仪轨,阿妈耐心地教她如何持咒、如何拨转经筒;吐蕃的少年则好奇地询问汉地的斋醮科仪,居士便取出随身携带的经卷,指着上面的图画细细讲解。阳光照在他们虔诚的脸上,分不清谁是汉地信众,谁是吐蕃信众。

午后的辩经场热闹非凡,唐蕃的宗教人士正在进行友好的论辩。他们围绕 “慈悲与智慧” 的主题展开探讨,吐蕃喇嘛引述莲花生大师的教诲,汉地僧人则搬出六祖慧能的禅语,言语间虽有辨析,白虎御唐:龙阙血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白虎御唐:龙阙血鉴最新章节随便看!却始终保持着对彼此信仰的尊重。一个年轻的吐蕃僧人用生硬的汉文阐述观点,引来阵阵赞叹,汉地的法师们立刻用更流利的吐蕃语回应,笑声与辩经声在广场上回荡。

我蹲在辩经场边缘的玛尼堆旁,看着他们用双语记录论辩要点。一张巨大的羊皮纸上,汉文的 “空性” 与吐蕃文的 “性空” 被反复阐释,旁边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既有汉地的太极图,又有吐蕃的坛城图案,两种象征在纸上和谐共存,共同指向对真理的探求。

傍晚的修行院,唐蕃的修行者正在交流修行方法。汉地的道士向吐蕃喇嘛展示吐纳之术,喇嘛则传授他吐蕃的冥想技巧;大唐的比丘尼教吐蕃的觉姆如何刺绣经幡,觉姆们则回赠了亲手缝制的僧衣,上面绣着汉地的莲花与吐蕃的八吉祥,针脚细密得像跨越信仰的纽带。

我蹭了蹭修行院门口的香炉,炉身上刻着的吉祥图案一半是汉地的祥云,一半是吐蕃的卷草。汉地的道长笑着递给我一串念珠,上面的菩提子与蜜蜡珠交替串连,既有中原的温润,又有高原的厚重。院外的公告栏上,贴着唐蕃双语的法会通知,既有汉地的佛诞节庆典,又有吐蕃的雪顿节活动,墨迹新鲜,透着对信众的关怀。

夜幕降临时,宗教圣地的灯火次第亮起,唐蕃的修行者们还在进行晚课。佛殿里的诵经声与道观里的祈福声在夜空中交织,转经筒的嗡鸣与钟磬的回响相互应和,像一首跨越信仰的赞歌。我卧在圣地中央的山坡上,俯瞰着这片灯火通明的区域,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宁静。

远处学堂的灯火与商栈的灯笼在夜色中闪烁,与这里的灯火连成一片,像一片温暖的星海。我知道,这些信仰的传承者们正在守护的不仅是各自的教义,更是唐蕃交融的精神纽带,是两地人民心灵相通的根基。

作为一头白虎,我或许无法理解那些深奥的教义,但我能感受到这份信仰中蕴含的慈悲与善良。我会继续守在这里,看着修行者们精进修行,听着经声与钟声代代相传,见证唐蕃的信仰在包容中同放异彩,像这永不熄灭的灯火一样,温暖着高原与中原的每一颗心灵。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