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馆的晨钟刚敲过五下,我己踏着薄霜走向逻些城的王宫。宫墙的砖缝里还留着昨夜宴饮的酒香,汉地的琉璃灯与吐蕃的酥油灯在檐下交替悬挂,光线穿过窗棂,在地上投下交错的光影,像一张由情谊织就的网。
我的鼻尖掠过王宫的朱漆大门,嗅到一股龙涎香与藏香混合的气息 —— 那是大唐公主的熏香与吐蕃赞普的供香在同一殿堂弥漫的味道。殿内,文成公主正与吐蕃王妃翻看王室宗谱,汉文的 “宗室” 与吐蕃文的 “王族” 在谱牒中相互穿插,记载着两国王室成员的姻亲关系,墨迹里既有中原的蝇头小楷,又有高原的乌金体,两种文字在纸页上达成了温柔的和解。
“白泽大人,来看这对玉佩!” 文成公主拿起一对白玉佩,上面分别雕刻着长安的朱雀与逻些的神鸟,拼在一起恰好组成完整的图腾。我用爪子轻蹭玉佩的绳结,汉地的丝绦与吐蕃的羊毛线缠绕成同心结,玉质温润,像凝结了两地亲族的体温。旁边的妆奁里,大唐的金步摇与吐蕃的蜜蜡串并排摆放,步摇的流苏垂落在蜜蜡上,像中原的流水浸润着高原的珍宝。
巳时的日头晒得王宫的花园暖意融融,唐蕃的王室子弟正在草坪上嬉戏。大唐的外甥与吐蕃的侄子追逐着皮球,汉地的 “蹴鞠” 与吐蕃的 “马球” 玩法相互融合,笑声里既有中原的 “慢点跑”,又有高原的 “小心跌”。文成公主教吐蕃的小公主穿汉地的襦裙,吐蕃王妃则帮大唐的小王子系好吐蕃的腰带,两人的手指在衣料上翻飞,动作默契得像多年的姐妹。
我趴在花园的牡丹丛旁,看着他们分食点心。大唐的花糕与吐蕃的糌粑被摆放在同一银盘,王室子弟们用双语交流着口味偏好,一个吐蕃孩童学着用汉地的 “谢谢” 表达感谢,大唐的孩子立刻回应吐蕃的 “感恩”,稚嫩的声音里透着纯粹的亲近。旁边的石桌上,汉地的围棋与吐蕃的骰子游戏并置,长辈们一边对弈一边说笑,棋子落盘的脆响里混着吐蕃的鼓点节奏。
午后的书房里,松赞干布正与大唐的宗室使者探讨家训。汉文的 “忠孝” 与吐蕃的 “悌敬” 在宣纸上并列书写,赞普用吐蕃文批注着对中原的理解,使者则用汉文阐释着高原的处世之道,笔锋交错间,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白虎御唐:龙阙血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两种文化的核心理念在墨香中相互渗透。书架上,大唐的《颜氏家训》与吐蕃的《王室箴言》相邻而放,书页偶尔被风吹动,像是在无声地对话。
我蹲在书房的地毯上,看着他们为晚辈挑选礼物。松赞干布为大唐的外甥选了一把吐蕃的小弯刀,刀柄刻着汉地的 “平安” 二字;大唐使者则给吐蕃的侄子送了一套中原的文房西宝,砚台背面印着吐蕃的吉祥结。孩子们接过礼物时,同时行着对方的礼节,弯腰的弧度里既有中原的谦逊,又有高原的真诚。
傍晚的宴会厅里,唐蕃的王室成员围坐在一起享用家宴。桌上的菜肴既有大唐的 “满汉席” 菜式,又有吐蕃的 “手抓宴” 风味,酒杯里斟着长安的葡萄酒与逻些的青稞酒。文成公主用吐蕃语向王妃介绍中原的烹饪技巧,吐蕃王妃则用汉文讲解高原的饮食习俗,两人不时为对方布菜,银筷与木勺在餐盘上碰撞出和谐的声响。
我蹭了蹭宴会厅的廊柱,柱上雕刻着唐蕃亲族共同狩猎的场景,汉人画师笔下的骏马与吐蕃工匠刻出的牦牛在同一画面奔跑,姿态昂扬。松赞干布举起酒杯,用双语提议为 “亲如一家” 干杯,众人起身回应时,唐式朝服的广袖与吐蕃藏袍的长袖相互拂过,像一片交融的云。
夜幕降临时,王宫的灯火比往日更加明亮,唐蕃的王室成员还在庭院里赏月。他们指着月亮讲述各自的传说,中原的 “嫦娥奔月” 与吐蕃的 “月神故事” 在夜空中交汇,言语间 “团圆” 与 “美满” 的期盼格外真挚。我卧在宫殿的飞檐下,听着他们用双语吟唱着咏月的歌谣,歌声与远处驿馆的钟鸣、佛塔的风铃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温暖的摇篮曲。
远处逻些城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闪烁,与王宫的灯火连成一片,像一片温柔的星海。我知道,这些王室成员的互动不仅是亲族间的往来,更是唐蕃两国情感的纽带,是和平最稳固的基石。
作为一头白虎,我或许不懂那些复杂的宗谱关系,但我能感受到这份亲族相融中蕴含的温情与信任。我会继续守在这里,看着王室的孩子们长大,听着亲族间的问候代代相传,见证唐蕃的情谊在血脉的交融中愈发深厚,像这王宫的松柏一样,历经岁月而愈发苍劲,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