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8章 民生共裕

小说: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作者:小狩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文化广场的篝火余烬还冒着青烟,我己踏着晨光走向逻些城的农田。田埂上,汉地的曲辕犁与吐蕃的首辕犁并排停放,犁铧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大唐的农人与吐蕃的耕者正用双语交流着耕作经验,话语里混着 “节气” 与 “物候” 的词汇,像在共同谱写丰收的序曲。

我的鼻尖掠过新开垦的土地,嗅到一股粪肥与青稞种子混合的气息 —— 那是汉地的堆肥技术与吐蕃的耕作方式结合的味道。田垄间,大唐的农师正教吐蕃农人如何按中原的 “垄作” 法种植粟米,吐蕃的老者则向大唐佃户示范高原特有的 “休耕” 制度,两人蹲在田边比划,手指划过的土地上,粟苗与青稞苗交错生长,像一片和谐的生命海洋。

“白泽大人,尝尝这新收的杂粮!” 一个吐蕃农妇捧着陶罐走来,里面的杂粮粥混着汉地的小米与吐蕃的青稞,熬粥时用了中原的陶釜与高原的火塘,香气里既有谷物的清甜,又有烟火的厚重。我用舌尖轻舔,尝到一种独特的口感,正如田边的农具,汉地的镰刀与吐蕃的弯刀并排挂在木桩上,刀柄缠着彼此的布料,像一对共守农田的伙伴。旁边的谷仓里,大唐的 “仓廪法” 与吐蕃的 “储粮规” 写在同一木牌上,两种文字的 “丰” 字在阳光下同样醒目。

巳时的日头晒得手工作坊的茅草顶发烫,唐蕃的工匠正在制作农具。大唐的木匠将中原的榫卯结构用到吐蕃的木犁上,吐蕃的铁匠则在汉地的锄头刃部加了耐磨的合金,刨木声与打铁声交织,像在锻造民生的根基。我趴在坊外的石碾旁,看着他们给新制的农具做标记,汉地的 “福” 字与吐蕃的 “吉” 符刻在同一处,凿痕深浅不一,却透着同样的期盼。

作坊的角落里,一群妇人正在学习新技艺。大唐的织妇教吐蕃女子用中原的络纬机纺织,吐蕃的绣娘则向大唐妇人传授如何用矿物染料刺绣,纺车转动的嗡嗡声里,丝线在她们手中交织成新的纹样,汉地的缠枝莲与吐蕃的八吉祥缠绕在一起,像民生兴旺的图腾。我甩了甩尾巴,扫过地上的线头,汉地的蚕丝与吐蕃的羊毛缠成一团,分不清彼此。

午后的市集上,唐蕃的商贩正在交换物资。大唐的茶商用茶叶换取吐蕃的皮毛,吐蕃的盐贩则用青盐兑换中原的瓷器,讨价还价的声音里,“等价” 与 “公平” 的理念反复出现。一个汉地货郎学着用吐蕃语吆喝新到的农具,吐蕃摊主则用汉文标注自家酥油的价格,算盘珠子的噼啪声与银币碰撞的脆响混在一起,像一首市井欢歌。我蹲在市集的石秤旁,看着他们称重,汉地的 “斤两” 与吐蕃的 “克” 在秤杆上达成平衡,秤砣晃动的幅度里,藏着两地百姓的信任。

市集的药摊前,唐蕃的医者正在为百姓诊病。汉地的郎中用针灸治疗吐蕃牧民的风湿,吐蕃的医僧则用草药缓解大唐商人的高原反应,药碾转动的咕噜声里,药材在他们手中配伍成方,中原的当归与高原的红景天放在同一药臼里,捣出的药末带着平和的气息。我蹭了蹭药摊的木桌,上面刻着汉地的 “愈” 与吐蕃的 “康”,两个字被得发亮,像在诉说健康的可贵。

傍晚的村落里,唐蕃的百姓正在共享晚餐。大唐的农人端出刚蒸好的馒头,吐蕃的牧民则摆上新鲜的奶制品,饭桌中央的陶罐里,煮着汉地的蔬菜与吐蕃的牛羊肉,香气弥漫在帐篷内外。孩子们围着篝火追逐嬉戏,汉地的童谣与吐蕃的儿歌交替响起,笑声惊起了树梢的飞鸟。我卧在村落的栅栏旁,看着他们交流烹饪技巧,大唐的主妇向吐蕃阿妈请教青稞酒的酿造方法,吐蕃女子则学习中原的面食做法,灶火的红光映在她们脸上,像一幅温馨的生活画。

夜幕降临时,村落的灯火次第亮起,唐蕃的百姓还在院落里话家常。他们的话题从收成谈到家事,从孩子的教育说到老人的健康,言语间 “平安” 与 “富足” 的愿望格外真切。远处农田的轮廓与作坊的剪影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像一片安宁的港湾。

作为一头白虎,我或许不懂这些民生技艺的诀窍,但我能感受到这份共裕中蕴含的踏实与幸福。我会继续守在这里,看着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听着作坊里的工具叮当作响,见证唐蕃的百姓在互助中走向富足,像这村落的灯火一样,温暖而明亮,照亮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作者“小狩”推荐阅读《白虎御唐:龙阙血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白虎御唐:龙阙血鉴 http://www.220book.com/book/S1I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